<p class="ql-block">在看到这篇文字前,朋友,你可知道淮军公所?这是2023年9月才开放的一个小众景点,位于保定莲池区兴华路331号。它是目前北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以清代徽式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融合了徽派建筑和北方建筑风格,特别值得一游。也是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这次五一小长假的保定之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所博物馆的正门和八字照壁。</p><p class="ql-block">正门为牌楼式也是徽派祠堂式大门。正门前原有一座影壁,现已不存。看惯了北方建筑的你,是不是感觉挺特别的?门不少但却不大,透着秀气。门开三扇,用意何在?原来这里不仅仅是祠堂,还兼具公务与宴会的场所,要通过走不同的券门来彰显来宾的不同身份。</p><p class="ql-block">但你注意到了吗?淮军公所和徽派建筑的白色墙体略有不同,它为青砖灰瓦,原来这也是为了迎合北方的气候与环境建筑者做出了相应的调整。</p> <p class="ql-block">当你走近些,看到“敕建李文忠公祠”这几个字,是不是有点糊涂呢?难道这是私人祠堂吗?不应该是公所吗?别急,这里需要补充点历史知识啦。</p><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于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年—1891年)经专折奏准,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占地约30亩。也是继苏州、无锡、武汉之后为祭奠在战斗中阵亡的淮军将士修建的第四座“昭忠祠”,也是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它是李鸿章为祭祀同治四年以后在平定捻军、防守海疆中死难及积劳病故的淮军将士而专门修建的纪念场所,兼有安徽会馆之功能。李鸿章死后又改为了李鸿章祠堂。</p><p class="ql-block">下面是网上得来的关于公所的知识:公所现存古建筑约为五千平方米,共计198间房屋(包括12套院落,一座戏楼,9座院门)。整体布局分为三个区:东部的古建筑群(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祭祀区为徽派建筑,办公区则为北方四合院),西北部的花园和操场,西南部的荷花塘。</p> <p class="ql-block">正中之券门,平素紧锁,专为最尊贵者通行。所以连这汉白玉的门槛都比两侧的高了许多。</p><p class="ql-block">注意看这里的石雕部分,这是来公所需要特别欣赏的内容之一。看,连这门槛上都饰满了图案!</p> 留意到了吗?两个抱鼓石上的蹲坐石狮子只残余身子了,最精彩的头部已损。 <p class="ql-block">看这门顶端正上的仰面石雕,上面雕刻着“双狮戏珠”“蝙蝠捧喜”的图案,细致入微的雕刻,可见当年的奢华。</p> 门两侧的汉白玉石雕。 在墙上发现这个,你知道是什么吗?<div>这栓马石,为微州青石所制,雕刻细腻细润。栓眼处已经磨出了深深的沟痕,可见当年此处来往的官员将士之众。</div> 这是公所博物馆第一部分“公所百年沧桑”中第一展室——新年团拜。反映的是淮军同僚及安徽同乡在保定公所举行的新年团拜活动。按惯例,活动结束后还是祭祀行礼,宴饮唱和、观剧娱乐以联络同乡感情。 墙上的这副对联出自清代大家伊秉绶之手,很是喜欢!<div>余庆咸符集福极会,延春雅奏寿人歌。</div> 这是公所的第一进院落。 <p class="ql-block">这是东廊壁上的石刻:《淮军昭忠祠公所善后章程十六条》及《建立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捐资文武衔名》。后者刻于光绪十八年九月,记录了捐资建祠人员的姓名职务,捐献银钱数,其中第一列就是北洋大臣直隶阁爵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即李鸿章)。</p><p class="ql-block">看到这方碑文才明白,祠堂的修建虽然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应允,但缺少经费的支持,所以为了建祠,淮军将领们积极捐款,共筹得了55000余两白银。</p><p class="ql-block">入籍本祠堂的淮军将领只总督、提督、巡抚、总兵等职衔者就多达60余人,如抗法保台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刘铭传,不屈于日寇而临危服毒就义的丁汝昌,抗击日寇血洒平壤的左宝贵,在甲午海战中拼死一搏的邓世昌、刘步蟾等。</p> 遍布梁枋之上的精彩木雕也是公所徽派建筑风格的具体表现之一。 雕刻内容以戏文故事、佛教图案和珍禽吉兽为主。<div>当你凝神审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建筑是生命的。每当你能明了古代匠人斧凿之下所要表达的内容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总会涌上你的心头。而你自己不为他人所注意的一缕微笑就是不枉此行的最好注解。</div> 第二展室——同寅接待。 主要表现的是徽州官员与直隶官员会面的场景,二人正在讨论放在桌上的同寅录。<br>同寅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中,指共事的官吏。 第二部分“建筑徽风京韵”。<div>第三展室正中的一幅油画《李鸿章和他的幕僚们》。</div> 正中端坐的就是李鸿章,他身旁及身后的一众人等,也都是鼎鼎大名啊!有莲池书院山长吴汝纶,“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轮船招商局帮办郑观应,中国近代工业奠基人之一的唐廷枢等。 公所的实景模拟。 看看这徽派建筑突出的特点之一,马头墙。<div>公所的马头墙多为印斗式“三岳朝天”,高低起伏似“万马奔腾”,隐喻生机勃勃,马到成功。</div> 注意第五室大门上面的这块匾,南风北韻,书写者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郎——刘春霖。 非常吸引我的一块石雕!汉白玉的,双狮戏珠式样,原位于西路昭忠祠大门。 前面说过,淮军公所是南北建筑风格相整合的建筑群,所以来到这里除了了解淮军的历史,更多的自然就是欣赏古代建筑了。 保定淮军公所建筑群布局严谨,南部祭祀区为徽派建筑群,北部公所区、杂役区为北方四合院建筑群。而最吸引我的却是祭祀区的灰墙黛瓦、马头墙、墨线画与砖、木,石雕。 好在这里有大量的图文介绍,方便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展室里不仅有大量的图文介绍,更有视频的解说。只可惜,假期来的,还是游客众多。兼以少数顽童只顾自己与多媒体的互动而让我与这些视频解说失之交臂。 往往这种展室里的收获是巨大的。<div>参观博物馆,还是需要人少!此行的最大心得之一。</div> <p class="ql-block">难得的好天气,如果在这悠深的巷道里摆上一张躺椅,再伴之一壶清茶,我想自己可以这过道里坐上良久。可以学学古人,看看天上的云卷云舒,感受一下初夏的熏风拂面!</p> 景区为游客精心布置的打卡照的背景墙。你注意到了吗?你所看到的是条假过道,它是面真墙。走过去是要“碰壁”的! 看到这扇门,后来才清楚,公所的祭祀区就已经参观完了。它是通往中国古戏楼历史陈列的巷道。 祭祀区的每扇门基本上都被加以了精美的石雕装饰。 看这造型准确,装饰到位的花篮,再看这绽放的花朵。<div>只是隐隐感觉,这棱角分明的雕刻之中少了一份历史的积淀。想必这是后来修复过的部分。</div> 注意到了吗?这就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点,檐下的墨线画。 <p class="ql-block">月亮门的门罩是一组砖木合璧的群雕,巧用一对狮子滚绣球的透雕做戗柱支撑锤柱,构思新颖,雕工玲珑剔透,精巧入微。</p> 现在拉近镜头,放大看一眼滚绣球的狮子的可爱。 <p class="ql-block">表奖忠勋匾额。</p><p class="ql-block">吴汝纶,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光绪十五年曾任直隶保定莲池书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匾托特写!</p> <p class="ql-block">大厅门口两侧楹联:</p><p class="ql-block">讶许功名,天事三分,人事小顺,三分四分与天拗;</p><p class="ql-block">是谁钟毓,淮水千里,淝水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p> <p class="ql-block">戏楼。</p><p class="ql-block">建筑面积1500平米,是整个古建筑群的最主要的建筑。这座戏楼的特殊之处便在于它是有资料可查的我国清代现存室内戏楼最大的一座,也是七座淮军昭忠祠中规模最大的而且是现存的唯一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方正的戏台坐北朝南,约40平米,四角各有一根立柱,上面曾有莲池书院院长吴汝伦所提的楹联。</p> <p class="ql-block">楹联“高节变风云,做客欷欷,击柱欲邀燕世饮;遗芳在兰菊,礼魂容与,传葩疑唱楚人骚。”</p><p class="ql-block">匾额:划然轩昂。</p> 十余米的挑高空间内是半球形的鸡笼顶凿井。过去的戏台没有广播设备,圆形拱顶可以起到聚拢声音的作用,再将清晰的声音回传到戏楼各个角落。 <p class="ql-block">可以说戏楼是保定淮军公所的精华所在,也是其“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建筑特点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它分为上下两层。</p> <p class="ql-block">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抬梁式屋顶不同,戏楼顶部采用西式先进的木桁架结构,主梁长17.8米,重约五吨。为保持梁架结构的稳定,在立柱之上至剪刀撑,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所的荷花塘。</p><p class="ql-block">此时未入初夏,想必再过几个月,这里面也是一片荷叶田田,满是清香世界!</p> 游览过程中偶然看到了这个宝贝。看了介绍才知道这就是民间俗称的“大裂瓜”。据说此石出土自保定南大街,上窄下宽,通高35厘米,最宽处约为40厘米,横断面近似三角形,底部有断裂痕迹,通身无文字,无纹饰。<div>有民谣传“沧州狮子定州塔,保定府的大列瓜”。</div> 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建筑是艺术与历史的融合。<br>在看了我粗略的介绍之后,如果您感兴趣那就了解一下淮军公所的历史脉络,然后再来慢慢欣赏这座建筑的诸多种美吧! <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