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一一出去走走之十九

曾良才

<p class="ql-block">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原为无锡市锡惠公园和惠山老街。2017年,锡惠公园与惠山老街合并,组成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由秦园街、绣嶂街和上、下河塘等老街围合而成。这里自古就是风景佳绝、钟灵毓秀之地,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抵锡必游之处,乾隆帝曾亲笔题字“惟惠山幽雅闲静”。</p><p class="ql-block">惠山留影。</p> <p class="ql-block">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这里历史古迹众多,被誉为集中展示江南吴地文化的“露天历史博物馆”。现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祠堂及遗址共100余处,时间跨度自唐代(公元8世纪)~民国(1949年)约1200余年,涵盖着十大类共22种祠堂类型的完整系列,包括七十个不同姓氏的祭祀人物,形成了沿河、临街、近泉、靠山密集的祠堂分布群落。</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祠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祠堂约50余座。祠堂建筑的形制,多数以江南民居建筑的硬山式为主,粉墙黛瓦、不重雕镂、质朴无华,也有一些形制较高的歇山式厅堂,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祠堂建筑的年代以明、清及民国各时期为主体。</p> <p class="ql-block">古时,这里应是一个戏台。</p> <p class="ql-block">节假日,看景还是看人?</p> <p class="ql-block">咖啡竞然也有科学家的品牌。</p> <p class="ql-block">游览核心景区需购门票,成人70元,60岁以上人员半票,70岁以上人员免票。</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景点寄畅园。</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又名凤谷行窝、凤谷山庄、秦园,位于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内,地处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门厅是从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园的第一个园林建筑群,门前立有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碑。门厅小院内是“凤谷行窝”古朴的三开间厅堂,正中悬“凤谷行窝”门额,两侧柱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风泽清畅,气爽节和”。原是祠堂,后归园中,成为寄畅园园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秦金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重修寄畅园,“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凿池、叠山,改园名称“凤谷山庄”。</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寄畅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又名秦园,位于惠山横街,面积15亩。寄畅园主要由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庭院、碑墙、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案墩、梅亭、嘉树堂、大石山房、涵碧亭、七星桥、锦汇漪、鹤步滩、知鱼槛、凌虚阁等建筑景观组成;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江南园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秉礼堂,位于寄畅园门厅檐廊西墙的月门后,共有厅屋三间,占地面积667平方米,既有整洁精雅的厅堂、碑廊,又有自然得体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p> <p class="ql-block">元朝时,园址为两间僧舍,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北宋词人秦观后裔秦金,购得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私园,取名“凤谷行窝”。</p> <p class="ql-block">1952年,秦氏后裔将寄畅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保护性修复,将原贞节祠纳入园中,即今“秉礼堂”一组小巧庭院。重修九狮图石,重建嘉树堂、梅亭、邻梵阁、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寄畅园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融入自然。将园外景色借入园中,园内池水引惠山之泉,采用本地的黄石叠砌假山,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增加了园景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上所占的比重较少,园景以山水为主,加之树木茂盛,布置得宜,从丛树空隙中远眺锡山龙光塔,园内显得开朗。</p> <p class="ql-block">园内主要部分是水池及其四周所构成的景色,由于假山南北纵隔园内,周围种植高大树木,使水池部分自成一环境,显得幽静。池的西、南、北三面,有临水的知鱼槛亭、涵碧亭和走廊,影倒水中,相映成趣;由亭和廊西望,假山与隔池的亭廊建筑形成自然和人工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含贞斋是寄畅园第三代园主秦燿的书房,四周多植古松,秦燿曾有“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之吟;斋内悬联:“池含林采明于缬;山贻台华媚若细”</p> <p class="ql-block">九狮台位于含贞斋对面,又名“九狮图石”,是用太湖石叠成的大型假山,高数丈,突兀峻峭;置有若干狮形湖石,整座假山构成一只巨大的雄狮,俯伏于青翠欲滴的绿树丛中,静中寓动,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又称“慧山寺”,位于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内,初为“历山草堂”,始建于南北朝;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被改建为佛教场所;于唐大中至咸通年间(847—874年)改称“惠山寺”;清朝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5年)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毁,后由李鸿章在原址上建为祠堂建筑;2002年7月进行修复;2004年4月24日修复完成。</p><p class="ql-block">(图中金莲已开出金色的小花)</p> <p class="ql-block">金莲桥。</p><p class="ql-block">金莲桥位于惠山寺内,建于北宋末年(1100—1127年),有800多年历史,全长10.7米,宽3.4米,桥身东西向架于池上,是无锡地区最为古老的三孔石梁桥,明天顺四年(1460年)大修,后历经修缮。因池内种满金莲花而得名。桥南北两侧栏板雕刻压地隐起“缠枝牡丹间化生”图案。桥身南侧中孔华版石的边沿正中,镌有“懋德堂李府”五字。</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呈东西走向布局,共分为中路、北路两路建筑。其中路主要包括天王殿、金莲桥、御碑亭、大同门、大雄宝殿等建筑;北路主要包括罗汉堂、大悲阁、藏经楼、地藏殿、五观堂、惠山寺图书馆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位于惠山寺内,金莲桥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途经无锡,每次都写下游历惠山景物诗章,御碑东西南北分别刻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游惠山寺时御书诗篇。</p> <p class="ql-block">听松石床位于惠山寺听松亭内,又名听松石、偃人石。石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天然平坦,呈褐色,有光泽。北端起翘若枕,可供人偃卧。石上有“听松”等三段题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为此石用篆体写了“听松”两字,“听松石床”便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经幢共有两尊,并列竖立于惠山寺山门前。其中,南侧的为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高6.26米,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幢身为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北侧的经幢高6.22米,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称为“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注:北宋时惠山寺名普利禅院),由无锡县万寿乡静安里刘元规等筹建,上刻《大白伞盖神咒》,并附有后记。该经幢刻咒而不刻经,这是宋代以后的流行做法。两幢相距10米,都系青石质、叠压结构,均为19层,唐、宋并立,幢身高大、形体华丽、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是无锡地区保存完好且年代较为久远的佛教石刻艺术遗珍,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和无锡地方历史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二泉。惠山泉,相传经中国唐代陆羽亲品其味,故一名陆子泉,经乾隆御封为“天下第二泉”,唐代诗人李绅称为“人间灵液”。</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赵子昂)所题。赵在题字之余,还题诗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茗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恩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p> <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游览时,有艺人在此演奏名曲《二泉映月》。</p><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年间,无锡雷遵殿道观出了个小道士,名字叫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青年时双眼因目疾而先后失明。他从小就酷爱音乐,在其父道士华清和的传授下,二胡演奏技艺渐臻圆熟精深,最后达到深高造诣,以致无锡的人们誉他为"小天师"。他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摸到惠山泉畔,聆听那丁冬泉声,手掬清凉的泉水,神接皎洁的月光,幻想着人间能有自由幸福的生活。他用二胡的音律抒发内心的忧愤和人间的疾苦,祈盼光明幸福的降临,作出了许多二胡演奏曲,其中以惠山泉为素材的名曲《二泉映月》最脍炙人口。</p> <p class="ql-block">挤出人群,来到渠水旁,远眺龙光塔,擦了一把汗,<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有点狼狈,但</span>寄畅山水,一个字:畅!</p><p class="ql-block">这时侯应该有诗,王羲之曰“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p> <p class="ql-block">福从惠山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