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贵州之旅拍见闻(下篇)

秋叶

<p class="ql-block"> 又见贵州之旅拍见闻(下篇)</p><p class="ql-block"> 一旅游随笔之三十五</p><p class="ql-block"> 作者 秋叶</p><p class="ql-block"> 贵州回并已经三、四天了,先是见了几位久违的老友,接着匆匆赶完这篇小文。还好,反响还算热烈,有夸赞的,认为太牛太棒了!也有好意规劝的,说这个年纪,不敢如此冒险,万一有个闪失,自己和家人就麻烦大了,我呢,一律感谢,虚心接受。</p><p class="ql-block"> 还有个不好的消息,腿疼毛病又犯了,是不是旅游累的,也说不好。不过这也是十几年的老毛病了。八、九年前,女儿还请上海的骨科著名专家给看过,说是老年退行性病变,不可逆的,怎么治呢?答复说,要么置换人造关节,要么坐轮椅,我呢,首先不动手术换关节,自认风险太大,更不愿坐轮椅,无奈只得坚持锻炼,疼也走,不疼则多走些,根据实际情况有缓有驰,十几年来,也犯过若干次,也有疼得不能走路的时候,一般过个三、五天就自行缓解了,继续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干啥干啥。</p><p class="ql-block"> 好了,继续说旅游。</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走的多了,见的多了,自然也有些感慨,现在国内有些自然山水景区,面积越圈越大;设施越来越好;电梯、缆车、观光车越来越多,游客倒是越走越累,钱也是越花越多。原本路是平直的,非要修得曲曲折折,上高爬低的,说是为了增加观赏性和体验感,倒是把游客累得够呛;原来旅行社的大巴可以一直开到山脚下、缆车旁,现在,非要在十几公里外安个大门,把社会车辆拦在外面,让游客再花钱坐景区的观光车;修个电梯本来是好事,非让游客再掏几十元钱乘坐,不坐吧,实在累得不行了,只能咬牙掏钱;更有甚者,有的景点本就在市内,非让旅游大巴停在游客中心,再坐所谓景区观光车到景点,目的还是让你花钱,所有这些、比比皆是、名曰环保、实为增收。</p><p class="ql-block"> 据我所知,国外许多自然山水景点,根本就不设围墙,不收门票,甚至无人管理的。</p><p class="ql-block"> 下面,继续介绍景点,为万峰林、镇远古镇、西江千户苗寨、遵义会议会址,青岩古镇、甲秀楼。</p><p class="ql-block"> 万峰林</p><p class="ql-block"> 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山峰密集奇特,横看成岭侧成峰;东峰林层峦叠嶂,西峰林山寨田园交相辉映;独特的喀斯特峰林景观令人陶醉,徐霞客曾赞美“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p><p class="ql-block"> 位于黔东南州镇远县,镇远古城,历史久远,是古代中原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和水陆要冲,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设建置,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武陵郡无阳县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p><p class="ql-block"> 一千年前中国就有的水上城市,白天山水相依,仿佛水墨丹青画,夜晚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恰似天宫降落人间,清澈的舞阳河水穿镇而过,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不输江南的水乡风情。</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遗存的部分古街小巷和老院落古建筑,俗称“歪门斜道”,古风古韵,古色古香,为古城一大看点。</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p><p class="ql-block"> 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以独特的吊脚楼建筑群,深厚的苗族文化和“露天博物馆”著称,四面环山,梯田连绵,白水河穿寨而过,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形成“千户”恢宏气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苗寨”。</p><p class="ql-block"> 苗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其文化底蕴与蚩尤部落的苗族先民密切相关,余秋雨曾赞誉其“以美丽回答一切”,展现了苗族对自然与文化的坚守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会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会址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p><p class="ql-block"> 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部,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近百处文物古迹交错密布于古镇各条街巷。</p><p class="ql-block"> 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庭院、柜台。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p> <p class="ql-block"> 甲秀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遗存。</p><p class="ql-block"> 甲秀楼分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名“涵碧亭”,整体朱梁碧瓦,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4日完成于太原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