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2年秋至1990年夏,我在文峪中学任教,正值而立之年,父母康健,家庭和睦。教师办公室虽不过十余平米,却滿是生活的烟火气。一张办公桌、一把椅、一张床,简单却温馨。妻子高玉娥温柔贤惠,既担起教学重任,又为家庭付出良多。她的办公室与我毗邻,我家还有一间小伙房。她教授数学,有时我们同为毕业班授课。岳父在校照顾孩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无忧。儿女活泼可爱,上学便利,小学近在咫尺,中学则在本校。周末很少回家,许多时候是去粮店买面、担水劈柴,一家人生活安稳又惬意。洗衣就去河边,仿佛洗去一周的疲惫,那也是一种特别的“沐浴”。初冬时节,我们还会筛煤、和煤,人力打制蜂窝煤球,以备取暖之需。春节假期也多在学校度过,偶尔进城购置生活必需品。夏秋农忙时节,我们一家四口步行二十里回家,帮助年迈的父母收种庄稼。那是对土地的眷恋,也是对亲情的坚守。1987年,杜月正局长帮我家购置了一台在市场买不到18吋熊猫彩电,晚上可以收看连续剧。小小屏幕前,滿是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有领导的关怀、长辈的护佑、家庭的温暖,我倍感幸福,工作也更加努力。</p> <p class="ql-block">1982至1983学年,我担任初三丙(弱班)班主任、理化生教研组长,并兼任初三化学课。我注重挖掘班级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使班级在队列比赛和拔河比赛中屡获佳绩,一次次胜利让班级凝聚力大增。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化学魔术,如化学烟圈、玻璃棒着火、白纸显字等,让他们充满兴趣。这些奇妙现象,使他们对化学的热情高涨。课外,我还带领学生采集野花,制作酸碱指示剂,撰写的论文《谈化学课外活动的作用》也荣获奖项。</p> <p class="ql-block">《谈化学课外活动的作用》荣获奖项。</p> <p class="ql-block">1983年,我被提拔为教导主任。在教学与教研工作中,我重视教师业务学习和教学观摩,同时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推动学科竞赛的开展。在化学教学中,我创新性地利用复合、抽拉等方式,制作了“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制取蒸馏水的仪器安装和拆卸”等幻灯片,开展电化教学。通过幻灯片展示变得生动直观,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1984年10月,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关怀下,我更加努力工作,多次受到组织的表彰。1985年3月4日,我被县委、县政府嘉奖为优秀教导主任。1990年2月,我被省教委表彰为“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个人”。</p> <p class="ql-block">乡党委、县委、省教委颁发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我出任校长,仍兼任初三化学课。我与乡派出所联合维护学校秩序,将《学生一日常规》公布上墙,严肃校风校纪。组织师生收听了南京军区记者采访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的录音报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二类标准,加强了仪器室、实验室的建设。为保障初三学生学习,乡干部李振东为学校安装了柴油发电机,以备晚自习停电之需。同时,有耕地的教师轮流收种庄稼,寒假则推迟离校、提前开学,进行补课。 1985年中招考试,文峪中学在全县排名第四,化学科则拿下了全县第一名。成绩公布时,学生和家长们眼中闪烁的喜悦,比任何化学试剂的焰色反应都要璀璨。第一个教师节,乡政府为优秀教师表彰奖励,锣鼓游街。我和妻子都在游行队伍之中。那一刻文峪中学声名远扬,吸引外乡学生慕名转来。</p> <p class="ql-block">乡党委、政府颁发的“中招考试中所任化学荣获全县第一名”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1986年3月18日,董双元局长、王生文副局长主持的理化教研会在文峪中学召开。副校长宋振武承担物理科主讲任务,我则担任化学主讲教师,选题为学生实验《实验习题》。七个习题分为制取、区别、证明三类,各组选择每类各一题。因准备充分,学生操作认真,课堂进展顺利,教研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县教研室赠予的“理化教研会主讲教师留念”的笔记本。</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文峪中学中招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县前五名,我任教的化学科也稳居全县前三名。1988年3月,我被市教委表彰为“先进工作者”。1989年教师节,我受到县委、县政府“优秀教师”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县政府、市教委颁发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我被县中小学教师系列职改领导小组聘为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初级评审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县中小学教师系列职改领导小组颁发的聘书。</p> <p class="ql-block">1988年6月,我被市职改领导小组聘为三门峡市卢氏县中学教师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作为乡下中学校长的唯一代表,也是最年轻的评委,我深感使命重大。记得1988年6月上旬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县政府二楼办公室的窗户,在桌面上投下斑驳光影。同学刘保国,时任县委宣传部长,将聘书郑重交到我手中。那一刻,纸张的触感带着温度,那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教育事业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市职改领导小组颁发的聘书。</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但那些在文峪中学的时光,那些为事业奋斗的日夜,始终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它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使我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默默耕耘,期待着每朵梦想之花绚烂绽放。</p> <p class="ql-block">作者:刘光照</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311399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