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阿燦

<p class="ql-block"> 五四青年节是中国青年纪念“五四”运动的爱国节日,所以五四青年节又称中国青年节,时间为每年5月4日,是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而设定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时候,正值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国共两大阵营对“五四”泾渭分明的评价公开化了。延安的青年联合会向全国青年发出倡议,定“五四”为中国青年节,此建议得到各地青年团体的同意。 同年5月4日,青年学生、工人、职员一律放假,来庆祝这个伟大的纪念日。毛泽东在这一天发表了著名的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p><p class="ql-block"> 但国民政府最初是不同意的。由于当时正值国共两党建成爱国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之时,所以国民政府也纪念青年节。可是随着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国共两党关系开始紧张,特别是皖南事变后,冲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国共合作的关系推向了破裂的边缘。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国民党明令禁止5月4日这一天为“青年节”,随之将青年节时间改为农历3月29日(阳历为4月27日),也就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牺牲的日子。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国民党规定5月4日为“文艺节”,于是全国文艺界掀起了隆重纪念该节日的热潮。但有的文艺工作者认为,把“五四”定为文艺节,这就把“五四”的意义缩小了,他们倡导要还“五四”为“青年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一直把“五四”定为青年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p> <p class="ql-block">五四青年节有两层含义: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二是青年的节日。两者共同构成了包含深厚历史与现实内涵的精神原动力。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五四青年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象征意义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国家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五四青年节蕴含着的时代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p><p class="ql-block">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这次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p><p class="ql-block">爆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p><p class="ql-block"> 民国八年(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之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悍然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对废除二十一条条约,则借口不在会议讨论范围之内,完全予以拒绝。</p><p class="ql-block"> 巴黎和会的消息传至中国后,全国人民激愤异常,北京青年学生首先燃起了反侵略、反卖国运动的火焰。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学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并火烧签订21条时的外交次长、卖国贼曹汝霖的家——赵家楼。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在进行抗议游行时,反动军警当场逮捕32名爱国学生。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更激起了社会各界义愤,纷纷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开始总罢课。6日,天津、上海等20多所院校行动起来,声援北京学生。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也纷纷谴责反动当局。北京、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济南、青岛、天津、南京、杭州、宁波、武汉、南昌、扬州、安庆、厦门、广州、西安、沈阳、成都、昆明等100多个大中城市,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形成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浪潮,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p><p class="ql-block">此时五四运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以这次大罢工为标志,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p> <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p><p class="ql-block">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p><p class="ql-block">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