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呢称:琴声笔记</p><p class="ql-block">编号:56197043</p><p class="ql-block">配图:自拍/网络</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盘锦叫南大荒,位于渤海辽东湾隶属营口。那片荒芜的盐碱滩,历经盘锦知青多年改造,逐渐变成优质良田。当年的盘锦知青,主要由沈阳、大连、鞍山和营口知青构成。1975年五四青年节,榆树农场团委组织知青文艺汇报演出,各地知青互不示弱,纷纷借助汇演既展示农垦业绩,又彰显了多才多艺的特长。</p><p class="ql-block">对此,我们自愧到盘锦不到一年,对盐碱滩变良田没做啥贡献,只想当看客不参加汇报演出了。农场团委书记得知情况后,特意来鼓励我们,虽然来盘锦时间短,但贡献有目共睹。尤其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下,大年初二就冒着余震返程,是最早参加盘锦抗震救灾的知青,还冒严寒最先住进地震窝棚、抢先抓早清除地震喷涌砂浆,值得农场其他知青学习。这些难能可贵的修复良田之举,怎么能没有节目汇报演出呢?</p><p class="ql-block">团委书记一席话,那年二月,海城地震往事涌上心头。谁曾想抗震救灾,却成为我们修复水稻良田的机遇。记得当年盘锦引发地质灾害令人恐怖,据留守盘锦喂养牲畜的知青见证说:海城地震当晚,随着西天边夜空红光闪耀,被照亮的稻田耕地里,到处喷涌两米多高地下水柱与砂浆,稻田地里汪洋一片,爆裂般喷涌水的嘶鸣,噢噢叫弥漫着整个夜空。当地农场职工走出寒冷家门,匆忙转移到南来北往的公路上,时而仰望天空,似乎世界末日祈盼救援……</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海城大地震,引发盘锦地质灾害使然,刚刚回家过年的我们,一方面心急如焚地想方设法,寻找返程车辆和路径;另一方面,与一起过年的父母和姊妹告別。这样就出现了,农场团委鼓励我们参加汇报演出那番话。那一年,我们在返程盘锦抗震救灾过程中,不忘记求援场社挂钩单位,支援我们抗震救灾的应急物资,还不忘记咨询地质和水稻技术专家,提供抗震救灾修复农田的水稻技术指导。</p> <p class="ql-block">回眸感慨的青春,往事清晰的映入了眼帘。那时地质勘查检测,覆盖稻田地表面的砂浆,属于高盐碱性对水稻生长有危害。为防止耕地重返荒芜,加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差异,水稻专家让我们全力清除淤积较厚的砂浆,薄层砂浆用泡地和上下水反复冲洗,再经过深耕细作、就可以保障以往水稻良田的土壤品质。那次抗震救灾,是我们走进知青岁月里,最辛苦最受煎熬的日子,也是盘锦知青修复水稻良田,最难得的一次沉淀。</p><p class="ql-block">水稻专家还面授机宜:抢占先机不误农时,趁着春寒地冻,可以鼎力实施地质灾害改造和修复。经过镐刨锹铲苦战严寒,艰辛啃下地表封冻较厚砂浆。再借大地复苏之机,抢修水稻田间的上下水渠,反复调水冲洗地表薄层砂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把砂浆覆盖的稻田修复成良田。其间,还一举两得掌握了水稻育苗、插秧、除草和施肥灭虫等,几度粒粒皆辛苦,绿油油的稻田长势赏心悦目。到了收获季节,到处金黄色稻浪滚滚,稻米饭飘逸着阵阵芳香。年终核算比上年增收十万斤成品粮,丰硕的成果颗粒归仓,除按规定向国家上缴公粮,还能自食其力自给有余呢!</p><p class="ql-block">带着丰收喜悦,再把时间转回那年五四青年节。这时,远处隐隐约约的传来“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倾听拨动知青心弦的旋律,以抗震救灾、修复水稻良田为故事背景,把知青育苗插秧,编成女生表演唱“盘锦榆树罗家屯”,参加了汇报演出。演出时由我们乐队伴奏,还助演串烧了民族著名乐曲“二泉映月”。经过汇演评委背靠背的打分评定,女生表演唱荣获一等奖。后来经过盘锦选拔推荐,我们乐队杨琴演奏员夏贵臣,被公安部队应招入伍;女中音歌手陈婷,被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点招选中。</p><p class="ql-block">那年难忘的经历,榆树农场知青独家入选了“盘锦修复水稻良田红旗单位”!夏贵臣陈婷在我们当中,破茧成蝶成为“最可爱的人”,最先实现知青人生的华丽转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