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千年古桥—广济桥

白桦树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5日上午10点半,来到潮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广济楼。广济楼,又名东门楼或韩江楼,坐落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东门街,正对广济桥。它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经岁月洗礼与多次修缮,于1931年重修后恢复明代原貌,如今已成为潮州古城的地标性古建筑,也是潮州七座城门楼之首。</p> <p class="ql-block">  在广济楼的下方,有一座静谧的妈祖庙,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广济楼不仅是一处建筑美学与历史防御功能的结合体,更是承载着丰富民间传说的文化载体。其六百多年的沧桑变迁,见证了潮州古城的兴衰与坚韧,成为潮州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又名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横跨韩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与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福建洛阳桥齐名。它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潮州知州曾汪主持建造,最初为浮桥。经过多次扩建,至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形成了由石墩、梁桥和浮桥组合的独特结构。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大规模重修,将桥墩增至24座,桥亭增至126间,并正式命名为“广济桥”。此时,桥梁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成为集交通、商贸、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桥梁。</p> <p class="ql-block">  广济楼与广济桥(湘子桥)紧密相连,二者相得益彰。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以神力助建桥梁,因此广济桥又得名“湘子桥”,并立有“洪水到此”石碑以镇水患。</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广济桥,仿佛穿越了古今,既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智慧,又沉醉于潮州水乡的诗意与烟火气息。踏上这座修复后的桥梁,如同行走于一座“活着的桥梁博物馆”。24座桥墩历经沧桑,青苔爬满石缝,仿佛能触摸到南宋的风雨;新复原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飞檐翘角下悬挂的红灯笼随风轻晃,增添了几分鲜活。最令人震撼的是中间由18艘木船连成的浮桥,船身轻晃,江水在脚下流淌,闭眼便可想象古人白天搭桥通商、夜晚解缆通航的智慧与浪漫。</p><p class="ql-block"> 清晨薄雾未散时登桥,韩江水面氤氲如纱,远处笔架山若隐若现,桥亭的轮廓倒映水中,宛如一幅水墨长卷。漫步于江岸长长的堤坝,一桥尽览潮州风情,时光仿佛停滞。傍晚时分,夕阳为石墩镀上金边,待夜幕降临,桥身灯光逐一亮起,亭台流光溢彩,与江对岸的古城墙、牌坊街灯火交相辉映。此时,浮桥“拆船”表演开始(现代为展示历史场景的模拟),木船缓缓移开,人群惊叹声与快门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的修复虽重现了古貌,但现代钢筋加固的痕迹仍让人略感疏离。部分桥亭内商业化摊位稍显拥挤,偶尔冲淡了历史的静谧感。然而,当看到孩子们趴在栏杆上听老人讲述“韩愈驱鳄”“湘子造桥”的传说,或是年轻人在浮桥边写生时,又觉这座桥依然在生长,与当代人的生命悄然联结。</p><p class="ql-block"> 走过广济桥,你会感受到“一桥连古今,一江载千年”的时代脉络。广济桥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凝固的历史”,更是“流动的生活”。在这里,你会明白为何潮州人总说:“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遭。”广济桥作为千年古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桥的两端分别是广济城楼和韩公祠纪念馆,皆是值得一观的人文景观。如果你有旅游规划,这里应当是必选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