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山采风记

范西进

<p class="ql-block"> 凤仙山采风记</p><p class="ql-block"> 图文/范西进</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日,汶水之滨团队的六名成员,在刘常平、闫洪凤夫妻和摄影师宋洪东等三人的引领下,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凤仙山之旅。同行的还有朱方民、徐承尚、范西进三位队员的夫人,九人携手,向着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的凤仙山进发。</p><p class="ql-block"> 凤仙山,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蜿蜒曲折的道路,似一条灵动的丝带,穿梭于山间,引领着众人前行。古树参天,枝叶交错,在头顶编织出一片浓密的绿荫和槐海,洒下斑驳的光影。群峰交错,形态各异,或巍峨挺拔,或清秀婉约,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悬崖峭壁如刀削般矗立,令人望而生畏;怪石嶙峋,姿态万千,似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山中泉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宛如灵动的音符,奏响着悦耳的乐章。亭台楼阁牌坊点缀其间,为这自然美景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韵味。宫母石、望子石、孔子像形象逼真,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故事。而那保存完好的穆桂英点将台、跑马岭,更是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引得众人思绪纷飞,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大家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每一次呼吸都仿佛是与自然的亲密对话,让人身心舒畅。众人或拍照留念,用镜头定格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或即兴赋诗,抒发心中的感慨;或放声歌唱,一首首红歌在山间回荡,歌声嘹亮,响彻云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刘常平、闫洪凤二位《汶水之滨》的主编,宛如热情的导游,一边带领大家前行,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东庄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到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同时,他们还详细地讲述着凤仙山的地理风貌,从山脉的走势到独特的地质构造,从丰富的自然资源到别具一格的土特产,让大家对这座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介绍的间隙,他们也不忘拿起相机,记录下沿途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原宁阳县二十四中校长朱方民老师,有着四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他的故事如同一本厚重的书,充满了温暖与感动。他讲述着那些尊师重教的故事,每一个情节都令人动容,让大家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与伟大。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创作散文小说的灵感来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到人生的感悟,每一个灵感的火花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p><p class="ql-block"> 泰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宋洪东老师,有着独特的艺术视角。他静静地观察着山上的一切,无论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还是一片随风飘落的树叶,都能成为他镜头下的主角。他用相机捕捉着自然人文的点滴瞬间,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展现出凤仙山别样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原泰安市人民银行保卫科长徐承尚老哥,有着17年的军旅生涯。他的经历丰富多彩,从军营中的摸爬滚打到转业到银行系统的工作体验,每一段经历都让他成长与蜕变。他的讲述,让大家感受到了军人的坚韧与担当,也体会到了不同工作领域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一直从事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的范西进老师,对学习有着执着的热情。他分享了自己参加老年大学五年来的学习体会,从知识的汲取到心灵的滋养,学习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与精彩。他还讲述了自己一年九次登泰山,创作《我为泰山唱大风》这首叙事长诗的过程,每一次攀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创作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在凤仙山上,他更是诗兴大发,即兴赋七律诗两首。《漫游凤仙山》中“凤展金翎映古庄,仙姿偃卧枕宁阳。风拂紫串千枝秀,露缀琼珠万缕光”,将凤仙山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凤仙山赏槐》里“众君信步凤仙山,尽览槐英秀色间。玉串摇风枝上舞,紫铃凝露叶中闲”,更是展现出槐花的灵动与优雅,引得众人纷纷赞叹。</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已到午餐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一面看着当地剧团演出的古装剧,一面品尝着的特色美食。槐花呱哒、煎椿芽、炸椒叶、蘑菇炖鸡,一道道美味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丰盛的午餐配上醇香的五岳独尊酒,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此次凤仙山采风之旅,不仅是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交流。凤仙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为大家带来了无尽的灵感与创作源泉。大家纷纷表示,这次采风收获满满,期待着“待到秋来九月八,相约再来凤仙山”,再次领略这座仙山的别样风情,续写更多美好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