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大雁塔脚下,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唐文化主题广场之一。 北广场处于火车站与大雁塔的轴线上,是大唐不夜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十分方便,除有多路公交车停靠外,地铁3号线、4号线站就在北广场入口处。 大雁塔北广场入口处的石牌坊,其风格简洁大气,是通往北广场的一个门户。坊额“慈恩祖庭”,明确告知世人大慈恩寺是中国佛教唯识宗(慈恩宗)的祖庭。 牌坊背面(南)坊额“法相宗脉”。大慈恩寺是玄奘创立大乘佛教法相宗的祖庭,法相宗也称慈恩宗、唯识宗。“法相宗脉”强调了法相宗的传承脉络,意味着此地在法相宗的教义、思想、修行方法等一系列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北广场上的主景观是音乐喷泉。 音乐喷泉处于大雁塔北广场中轴线上,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组成,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 喷泉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八级迭水池中的八级变频方阵是世界最大的方阵,每级水池有7级迭水,与大雁塔7层相呼应,喷头点达1024个。 北广场两侧皆为仿唐式建筑,古色古香,夺人眼目。 北广场道路宽阔,绿荫蔽空,是茶余饭后休闲佳处。 大雁塔北广场是亚洲雕塑规模较大的广场,也是全国较重要的唐文化广场。广场内有两个百米长的大型群雕,在欣赏音乐喷泉之余,游客还可以细细品味这些雕塑。 《大唐盛世》大型浮雕位于大慈恩寺北山墙,高3米,全长106米。该浮雕是描绘盛唐时代社会生活的画卷,从民间习俗、宫廷宴乐、中外交流和佛教盛行等方面颂赞了大唐太平盛世以及盛唐丝路盛景。《大唐盛世》由西向东共有12幅图景,分别为“东商西贾”、“曲江游春”、“买花成俗”、“人面桃花”、“黄河古渡”、“故土情深”、“马球竞技”、“万国朝宗”、“大唐西域记”、“佛教盛行”、“佛寺济贫”和“唐蕃和亲”,故事完整、场面宏大,气势壮观。 《大唐盛世》大型浮雕是大雁塔北广场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它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更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让游客领略到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和多元文化,感受到唐朝在经济、文化、外交、体育等多个领域的辉煌成就,是了解和感受唐代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 《盛唐风情》大型浮雕位于大雁塔北广场中心南端,高3.6米,总长114.5米,采用花岗岩雕刻而成。 <div> 该浮雕以大唐长安东市和西市的盛景为主调,辅以胡人交易和佛教文化背景,从民间习俗、宫廷宴乐、中外交流和佛教盛行四大板块,颂扬了大唐的太平盛世以及盛唐丝路盛景。</div> 描绘民间生活场景的有丰衣足食的人们闲情逸致的情景、正月十五成群结对观灯的人们,体现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富足与安乐;通往长安的路上报平安的信使和戍边归来的将士,反映了当时的交通和军事情况;唐代风靡一时的打马球运动,展示了民间娱乐活动的盛行。 文化艺术方面,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人才辈出,“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大唐乐舞优美动听,伴随着《霓裳羽衣》的乐声,李龟年带领梨园弟子翩翩起舞,展现了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 佛教发展状况有鸠摩罗什率近千名僧人在草堂寺译经,首倡汉语诵经,使长安成为佛教中心;唐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译经19年,创“法相宗”,反映了佛教在唐代的盛行和发展。 中外交流情况有日本、高丽、新罗等国的遣唐使来长安,穿着民族服装相互交流;来到中国的阿倍仲麻吕和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共谱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篇章;长安城西市繁华至极,身着各种服饰的少数民族和各国商客在市面上来来往往,场面热闹非凡,凸显了唐朝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大唐精英人物雕塑。北广场从文学、艺术、宗教、医学、天文学、茶学等方面选出八位代表性人物,展现了大唐精英的风貌。这是诗圣杜甫(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博大雄浑,有“诗圣”之称。 大唐文学家韩愈(768-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僧一行(673-727年),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主持修订了新的历法《大衍历》。 大唐药王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世称为“药王”。 大唐诗仙李白(701-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有“诗仙”之称。 大唐诗佛王维(701-761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大唐书法家怀素(737-799年),唐代高僧、书法家,其书法后世名为“狂草”。 大唐茶圣陆羽(733-804年),唐代茶艺大师,被后世誉为“茶圣”。 北广场人行道旁还点缀着众多反映盛唐时期社会生活的雕塑。这是“上元花灯”。作品表现唐代长安上元灯节母女赏灯的欢乐场景。 “阴阳卜卦”。卜卦算命是一种古老的职业,作品表现唐代民间算命先生摇签算卦的生动场景。 “胡舞长安”。唐代长安来自西域的胡舞、胡乐盛行,作品表现了盛唐时胡人在长安街头表演胡舞的欢乐场景。 “公孙飞剑”。作品表现公孙大娘舞剑雄浑刚健的气势。 “雁塔题名”。唐代新进士及第,有“曲江赴宴”和“雁塔题名”的风俗,作品表现白居易27岁中进士时“雁塔题名”的情景。 白居易题名“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石碑。诗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得意之情,意思是在所有中进士的十七人中自己是最年轻的(时年27岁)。 “百姓祝寿”。尊老爱幼,中华美德。作品表现唐代普通百姓人家晚辈向长辈跪拜祝寿时的情景。 “皮影百戏”。皮影戏,中国民间喜闻乐见。作品表现耍皮影者紧张激动表演剧目时的情景。 “悬壶济世”。作品表现唐代民间医生为病人把脉问病时的情景。 “角力争雄”。角力,自古为民间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作品表现唐代长安百姓自娱竞技的活动场景。 “街头胡乐”。胡乐以五弦瑟琶和横笛等乐器为主,在唐代社会盛行。作品表现唐代胡人在街头演奏胡乐的场景。 游览大雁塔北广场的各种雕塑,宛如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人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THE END—</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