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升龙画论·第一章《典型论》1.03(5)

孙建克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w9rxvf"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第一章《典型论》1.03(4)</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西方人物画追踪(5)</b></p><p class="ql-block"> 黑格尔(1770—1831)提出“一般情况”、“情境”和“情况”这三个词,基本上概括了人的生活过程。“一般情况”指的就是“环境”,“情境”指的就是“对象”,“情况”指的就是主体及其表现。他所谈的和狄德罗的一样是戏剧,对于绘画者来说,被认为风马牛不相及。虽然黑格尔在人物画方面曾声嘶力竭地高喊必须有戏剧的情节性,但没有起作用。</p><p class="ql-block">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黑格尔为同时代人。车氏的艺术理论相当彻底,但他被人曲解的地方不少。当然也与他自己在这些小节上还有模糊的认识有关。</p><p class="ql-block"> 他说:“一幅画像要是没有传达出面部的主要的、最富于表现力的特征,就是不真实;但是如果面部的一切细微末节都被描绘得清清楚楚,画像上的面容就显得丑陋,无意思,呆板。”[12] “所以,艺术家需要辨别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特征的能力。”[13]这两段话很叫人费解,既没有谈到主体和对象及其关系——主体的表情本身原就无法确定,而且把详细的画法加以否定——又可能成为无原则的“简练”。如此正好落入“相术论”的圈套之中。</p><p class="ql-block"> 他还说:“须能够理解真人性格本质······此外,还必须理解这个人物在被诗人安放的环境将会如何行动和说话。”[14]这句话同恩格斯的那句“······典型的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样都没有提及对象,只有一个笼统的环境,主体难以表现,难以行动和说话,也容易落入“相术论”之中。因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恩格斯的人物画艺术论都没有在西方绘画界引起重视和产生作用。</p><p class="ql-block"> 克罗齐体系所提的“直觉”说竟把“直觉”说成就是艺术,就是抒情,这样等于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完全一笔抹杀,也等于说绘画唯有形式及形式美!而且他还强调“直觉”不是功利,等于连人的社会性也被否定了!还有人物画可画吗?即使有,也只能画成装饰图案而已!西方从古到今,在主要的哲学家那里,基本上都坚持形式主义思想,怎不迫使人物画走向衰落?</p> <p class="ql-block"><b>【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第587页,1979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第587页,1979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第587页,1979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y78b89"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第一章《典型论》1.03(6)</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