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王小荣</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3076458</p><p class="ql-block">图/吉祥庆阳</p><p class="ql-block">编辑/柳生静云</p> <p class="ql-block">摘要:本文围绕“任何长久的关系,都是反人性的”这一核心观点展开深入探讨。在剖析人性本能与长久关系冲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多维度解读长久关系中“反人性”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深度案例分析,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现长久关系的策略与智慧,旨在为人们在各类亲密关系中提供全新且实用的思考与指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键词:长久关系;反人性;情绪劳动;即时满足;熵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引言</p><p class="ql-block">在人类社会的纷繁复杂中,亲密关系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爱情、婚姻等亲密关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寄托,更影响着个体的幸福与成长。然而,维持长久的关系并非易事,它需要人们克服诸多人性中的弱点与本能欲望。“任何长久的关系,都是反人性的”这一观点揭示了长久关系背后的深层挑战,为我们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指出:“维持一段亲密关系,需要去反人性,需要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这一论断强调了长久关系对人性本能的挑战,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在人性与关系的长久之间寻求平衡。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长久关系中的“反人性”特质,揭示其背后的原理与应对之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人性本能与长久关系的冲突</p><p class="ql-block"> (一)人性的喜新厌旧与情感新鲜感需求</p><p class="ql-block">人性中存在着喜新厌旧的倾向,这一本能深深植根于人类的进化历程。在原始社会,新鲜的刺激往往意味着更好的生存资源和发展机会,因此人类对新鲜事物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追求。在亲密关系中,这种喜新厌旧的特性表现为对长期相处产生的熟悉感和对新鲜刺激的渴望。一旦新鲜感减退,亲密关系容易陷入平淡与倦怠,“三年之痒”“七年之痒”等现象便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大脑对新鲜刺激的敏感是与生俱来的,它刺激多巴胺分泌,带来愉悦感。然而,随着关系的发展,新鲜感逐渐消退,多巴胺分泌减少,人们便容易对关系产生不满。例如,在恋爱初期,双方充满新鲜感和激情,会频繁约会、分享彼此的生活。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活逐渐步入平淡,若缺乏有效的经营,就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新性分析:传统观点多聚焦于喜新厌旧的表现,本文进一步指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加剧了这种本能的影响。人们每天接触海量信息,使得对新鲜感的阈值不断提高,在亲密关系中对新鲜刺激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要维持长久关系,需更加注重创造独特的、持续的新鲜体验,如共同探索新的兴趣爱好、旅行到未曾去过的地方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自利倾向与双向付出失衡</p><p class="ql-block">人性中的自利倾向使得人们在亲密关系中往往更关注自身利益,希望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而忽视了自身的付出。当一方的付出长期得不到对等回应时,就会产生被剥削的感受,进而影响关系的长久性。《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提到:“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对方、成全对方在亲密关系中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许多人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关系失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在婚姻生活中,一方可能长期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而另一方则只关注自己的事业和娱乐,忽视对方的需求。这种单方面的索取会使付出的一方感到疲惫和失望,最终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有研究表明,在亲密关系中,双方付出与回报的失衡程度与关系满意度呈负相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例深度分析:以一对夫妻为例,丈夫事业繁忙,经常加班应酬,妻子则独自承担照顾孩子和家庭的重担。起初,丈夫会对妻子的付出表示感激,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习惯了妻子的付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妻子则逐渐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和回报,内心产生不满和怨恨。这种失衡的关系背后,反映了社会对男性事业成功的过度强调以及对女性家庭角色的传统期待。要改变这种状况,夫妻双方需要重新审视彼此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制定家庭计划,明确各自的付出和回报,同时加强沟通和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长久关系中的“反人性”具体表现</p><p class="ql-block"> (一)情绪劳动与“反人性”的付出</p><p class="ql-block">情绪劳动是指个体管理自身情绪以迎合他人期待或社会规范的过程。在亲密关系中,维持良好的关系需要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这要求人们克服自身的情绪本能,如控制愤怒、包容理解对方等,做到爱人如养花,真心呵护对方,实现互相滋养而非单方面索取。例如,在面对伴侣的负面情绪时,需要克制自己的反感,耐心倾听并给予支持,这对许多人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亲密关系不仅满足个体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更涉及到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往往需要人们付出情绪劳动,关注对方的感受,给予情感支持。比如,在伴侣面临工作挫折时,给予鼓励和安慰,这需要人们放下自己的情绪,站在对方角度去安抚,这无疑是对自身情绪本能的一种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新性分析:传统研究多关注情绪劳动对职业领域的影响,本文将其引入亲密关系领域,并提出在亲密关系中,情绪劳动不仅要关注对方的情绪,还要注重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节。例如,当伴侣情绪低落时,除了给予安慰,还可以通过幽默、陪伴等方式帮助对方缓解情绪,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被对方的负面情绪所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延迟满足与克制成长的欲望</p><p class="ql-block">延迟满足是指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愿意克制自己在当下的欲望。在亲密关系中,这一“反人性”的特质至关重要。人们往往期待快速建立亲密关系,希望伴侣在短时间内完全符合自己的期望,但真正的亲密关系需要时间去培养和经营。例如,一段感情可能才接触不到半年,就希望能与对方心有灵犀;刚结婚不久,就指望另一半里里外外全部接手家务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像种花一样,一朵花的成长需要时间,不能因为对方没有达到自己预期就立刻想要放弃。果树今年没结果,明年可能就会硕果累累,好的东西可能会迟到,但不会不来。在生活中,很多亲密关系破裂的原因就是人们无法克制对即时满足的追求,缺乏耐心和包容。研究表明,在长期关系中,具有较高延迟满足能力的人,更有可能维持稳定和幸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决方案细化:要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明确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长期目标,如建立深厚的感情、共同成长等,而不是仅仅关注短期的满足。其次,学会分解目标,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短期目标,逐步实现,这样可以让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耐心。例如,在培养伴侣的感情时,可以先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如每天给对方一个拥抱、一句赞美等。最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当自己在其他方面获得满足时,就更容易克制对亲密关系中即时满足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应对人性挑战,实现长久关系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一)培养反即时满足能力,放慢节奏</p><p class="ql-block">在亲密关系中,反即时满足是一种重要的智慧。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应允许关系慢慢发展,给彼此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相互了解和成长。以恋爱为例,不应急于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的终身伴侣,而是要在相处中慢慢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婚姻中,要理解对方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伴侣可能在事业初期较为忙碌,无法及时照顾家庭,此时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抱怨。就像培育果树,需要耐心等待它的生长周期,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开花结果就失去信心。研究显示,能够克制即时满足欲望的伴侣,在关系的满意度和稳定性上明显高于那些急于求成的伴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新性分析:除了传统的放慢节奏、给予时间空间的方法,本文提出可以通过共同制定成长计划来培养反即时满足能力。例如,夫妻双方可以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成长目标,如学习一门新技能、培养一种新爱好等,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对关系的耐心和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运用负熵思维,构建简单关系法则</p><p class="ql-block">生命以负熵而生,对抗熵增定律是生命延续的关键。在亲密关系中,同样需要运用负熵思维,构建简单的法则。人性的弱点如喜新厌旧、好逸恶劳、趋利避害等,往往是关系走向混乱和无序的根源。通过明确双方的价值观、目标和相处方式,保持关系的稳定和简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夫妻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彼此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因生活琐事产生的矛盾。在关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执着于对错,而是以爱和理解为出发点,尊重对方的个性和选择。就像在简单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和和谐,亲密关系也需要这种简单而和谐的法则来维持长久。研究表明,具有明确关系法则和价值观认同的伴侣,关系更加稳定和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决方案细化:构建简单关系法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进行家庭会议,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及时解决问题。其次,明确家庭分工,根据双方的优势和特长,合理分配家务、育儿等责任,避免因分工不明确而产生矛盾。最后,共同制定家庭价值观,如尊重、信任、包容等,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行举止传递给对方,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尊重个体空间,建立独立的自我</p><p class="ql-block">真正长久的关系应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和个体空间,如同两个各自保留疆域的王国,相互尊重又彼此滋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事业追求和个人空间,不应在亲密关系中失去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恋爱中,双方应鼓励彼此追求个人梦想,支持对方的选择。比如,一方热爱绘画,另一方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要求其放弃爱好来陪伴自己。在婚姻中,双方都要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子和事业追求,彼此相互支持但不互相依赖。这样既能保持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又能为亲密关系注入新的活力。研究发现,拥有独立自我和适当个人空间的伴侣,在关系中体验到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更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新性分析:本文提出在尊重个体空间的基础上,建立“共生式独立”的概念。即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同时,通过共享资源、经验和情感,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例如,夫妻双方可以各自参加不同的培训课程或社交活动,然后将所学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对方,拓宽彼此的视野,丰富生活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结论</p><p class="ql-block">长久的关系无疑是反人性的,它要求我们克服人性中的本能欲望,如喜新厌旧、自利倾向和即时满足的追求。然而,正是这种“反人性”的特质,使得亲密关系更加珍贵和有意义。通过培养反即时满足能力、运用负熵思维和尊重个体空间等策略,我们能够在亲密关系中实现人性的成长和关系的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亲密关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长久关系需要“反人性”的坚守和努力,不断学习和实践正确的相处之道,就有可能建立起幸福、稳定、长久的亲密关系。真正的爱是超越利益和欲望的,是在“反人性”的过程中实现两个灵魂的相互滋养和共同成长,让彼此的生命因这段关系而更加完整和有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