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铁路建设中的铁八团

铁八团冯生荣

<p class="ql-block">襄渝铁路的建设,堪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而铁八团正是这一壮丽画卷中的重要绘者。1968年,这条全长840公里的单线准轨铁路正式拉开建设序幕,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于1978年6月顺利交付运营。在这条铁路的建设历程中,铁八团的战士们挥洒汗水,以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为铁路的顺利建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p> <p class="ql-block">1969年10月,铁八团奉命转战湖北谷城五山,配属十三师投身襄渝铁路的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形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战士们毫不退缩,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次年3月,铁八团奉命归建铁二师,转战陕西紫阳蒿坪,承担白岩寨隧道至蓼叶沟隧道的建设任务。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更为艰巨的挑战,但凭借智慧与勇气,成功解决了施工中的种种难题,书写了不屈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1971年初,随着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对兵力部署的调整,团部搬迁至大道河镇月池沟,精心组织指挥施工。八团兵力部署明确:四营、三营驻扎岚皋沟,三营十一连十四连配属四营,负责白岩寨隧道出口(铁三十二团从进口与他们对打)及岚皋沟小桥的施工;三营十二连和十三连负责胶腊坡隧道入口施工;二营驻守月池沟,承担胶腊坡隧道出口和月池沟大桥的建设任务;一营驻蓼叶沟,负责月池1号隧道、2号隧道、月池台车站、魏家沟中桥及蓼叶沟隧道的施工。施工要素配置:每营编制前四个为施工连和最后一个为半机械连,陕西省四个学兵连(其中一个女学兵连)和岚皋县民兵团配属铁八团施工;团没勤务连、汽车连、机械连、修理连和仓库(材料厂)负责施工保障,服务施工一线;团机关职能部门忠于职守,超前思维、尽职尽责,耐心细致,指导施工,严把质量关。铁八团与配属的陕西省学兵连和岚皋县民兵团紧密协作,历经克难攻坚浴血奋战,于1973年上半年完成了主体工程,逐步进入收尾配套阶段。同年8月,管区架梁铺轨任务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铁八团再次奉命转战襄渝铁路安康段,投身山体滑坡、蒙脱土等病害整治以及安康东站站房和月河变电所的工程建设。在这里,他们与铁六团携手合作,成功浇筑钢筋混凝土锚固桩,有效阻止了山体滑坡,创造了工程史上的奇迹。1978年8月,铁八团奉命转战太岚铁路,团部驻扎山西娄烦县新良庄。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继续发扬铁道兵的精神,为国家的铁路建设事业书写新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铁八团襄渝铁路掠影</p> <p class="ql-block">在襄渝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铁八团的战士们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铁道兵精神,为中国的铁路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