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峪村的抗日防空洞

豆包无豆

<p class="ql-block">在时光的长河中,南峪村宛如一颗镶嵌于大地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四面环山,仿若被大自然温柔环抱。追溯往昔,这里曾有一条官道穿村而过,这条官道在古时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公路干线。它连贯着阳城西南与河南济源市,是两地往来的交通要道,也让南峪村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驿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物产,南峪村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片土地美丽富饶,田野间麦浪翻滚,山林中物产丰富,为驻军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补给。军队在此补充粮草后,一日之内便可顺利直达中原重镇邵源。凭借如此便捷的交通与战略优势,军队来到此地,往往会安营扎寨,稍作休整。之后,他们便可沿着横顺谷通,翻越析城,直下王屋,进而畅达中原,其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国民党军队 83 师因战事需要移师南峪村。彼时,国民党军队的行事作风众人皆知,长官们总会挑选最为舒适、优越的居所。在南峪村,财主家那清堂瓦舍、一进三院的院落,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这处院落不仅建筑精美,布局规整,而且出入极为方便,一旦遭遇突发状况,能够迅速撤入南山的茂密森林之中。基于这些考量,83 师的师部机关便选定了此处院落作为驻扎之地。与此同时,通信连也迅速在此架线,以便对下属各部队的抗日战争行动进行直接指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他们的行踪终究没能逃过日本鬼子的侦查。日本鬼子探知 83 师的驻扎地点后,立即派遣飞机前来轰炸。狡猾的日本鬼子摸透了国民党国军长官贪图安逸、喜好择好居处的脾性,认定住好地方的必定是长官所在。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南峪村的建筑多为古堡式风格,结构坚固且布局独特。几次轰炸,日本飞机都朝着圪台院那个方向投弹。由于南峪村四面环山,飞机在俯冲投弹后起飞时极易撞到山体,所以日军飞行员们只能在空中仓促投下炸弹,便匆匆逃离。在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圪台院前院的南房被炸塌,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片窟窿,仿佛是历史伤痛的深刻烙印,至今仍在无声地展示着日本鬼子的罪恶行径。佛堂后路边那棵原本枝繁叶茂的柏树,也未能幸免于难,四枝被炸掉一枝,仅留下三枝倔强地生长着,见证着那段悲惨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经此飞机轰炸事件,83 师深刻意识到防空的重要性,遂决定挖掘防空洞,以保障部队与村民的安全。而淳朴善良的南峪村村民,怀着抗击外敌的坚定决心,积极协助部队共同挖掘。防空洞的选址颇为讲究,最终选定在师部驻扎大院南一百多米的土崖下。挖掘工作分别从东沟的土窑内与六亩浅地后埌埌同时展开。东沟这边,从外观上看只是一座普通的土窑,走进窑内,乍一看像是一座牛圈,牛槽静静地放置其中。只有搬开草堆,才能寻得防空洞的入口,极为隐蔽。西沟那边,四周树木丛林环绕,同样不易被发现。防空洞内设施完备,作战指挥系统一应俱全。据说,洞内还设有通道通往财主院,不过,在当时这属于军事机密,严禁外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南峪村的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它承载着战争的伤痛,也见证了军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敌的坚韧精神。岁月流转,这些历史遗迹与故事,如同珍贵的宝藏,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