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伍尔夫的日记,她提到有段时间很迷拜伦,她说:“那时一门心思地在书报上搜集关于“他”的所有零零碎碎的东西,想着要为“他”建一份完整的个人档案,在心里勾勒出“他”的形象。痴迷之中,拜伦、考珀,或且不论是谁,似乎都在最不经意时出现在我正读的书页上”。</p><p class="ql-block">但是,忽然有一天就不迷了,大脑一瞬间清空了所有拜伦的一切,尽管他啥也没做,但就是执念一下子没了!“刹那间,“他”竟如旧事一般远去,看上去普普通通、毫无生气。</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好友“沙莉”说读高中时曾有一次短暂恋爱,也没吵架,就是文理分班后,大家隔太远了,慢慢就没联系了。以为自己内心会一直有他。大概一年后,有次做操看到他。忽然发现,对他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当时还挺着急,努力回想他的好,以及以前快乐的时光,但是还是没感觉!当时好难过,比真正的失恋还难过。</p><p class="ql-block">她说Lily,你明白这种感受吗?你爱了很久的人,忽然有一天你就不爱他了,你对他完全沒感觉了!他变得很普通。问题他什么也没做,他没有面目可憎,他没有伤害你,你也没有爱上新人。时间是,就是没有联系,爱就这样流走了。你发现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发现你的眼睛不再为此发光了。你很难过,心里升起了没有缘由的让你恼怒的海啸。你默默看着普通的他,慢慢消失,你感觉自己的一部分也死去了。等成年后去思考,为什么当时那么心碎?因为这比失恋更难过的是,你要面对两次死亡。</p><p class="ql-block">现实中的他褪去光环,你理想化投射瞬间破灭。你还要面对更隐秘的死亡,你潜意识中借由他构建的“理想自我”随之崩塌!这种双重丧失触发了比失恋更深层的存在性危机。</p><p class="ql-block">因为你不仅在告别他人,更是在被迫杀死那个爱着他人的自己。拉康认为,所有爱情本质上都是对“缺失”的回应。 当最初完美契合你缺失想象的他变得普通,意味着你不得不直面根本性的匮。这种直面匮乏的痛苦,远比失去具体之人更令人颤栗。就像孩子终于发现父母与老师不是全知全能的神。这种发现本身比失去还要让人恐惧!</p><p class="ql-block">电影《卧虎藏龙》里的玉娇龙第一次发现,她的武功已经超过师父碧眼狐狸时。这种发现让她难过与害怕,她说,“你给了我一个江湖的梦,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可以击败你,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害怕。我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我又能跟随谁?</p><p class="ql-block">爱让人羁绊,让人自愿困在想象之井里,而一旦有天不爱了,不受羁绊的自由,又让人惶恐与难过。这便是自由之苦。</p><p class="ql-block">有时,我们是需要“坐牢”的——</p><p class="ql-block">2025.5.3/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