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警堂百年青岛档案》新闻发布会

深海

<p class="ql-block">4.20与青岛烟标好友相约参加贺伟老师的新书发布会,特此留念。</p> <p class="ql-block">贺伟携《战警堂百年青岛档案》做客良友书坊·塔楼1901,举办新书分享会。一本书打捞出的往事钩沉,是对“小人物”的致敬,也是对“大时代”的反思。</p> <p class="ql-block">现场拍照并第一个上传交流会群。</p> <p class="ql-block">我与好友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从左到右依次是王清安老师,贺伟老师,温剑飞老师,李德福老师,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袁永胜老师,马学辉老师,赵亮老师,由本人任勇拍摄。</p> <p class="ql-block">作者贺伟</p> <p class="ql-block">青岛新华书店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琪</p> <p class="ql-block">作者,城市史研究者李明</p> <p class="ql-block">青岛市档案馆副馆长周兆利</p> <p class="ql-block">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p> <p class="ql-block">青年学者王帅</p> <p class="ql-block">发布会后的现场签售。</p> <p class="ql-block">战警堂后人。</p> <p class="ql-block">在现场首发式购得此书两本。</p> <p class="ql-block">书中内容详实,引人入胜,似乎看到了自己先辈们诚信经营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能随着大时代的纷乱,变成一份创业者和守业者的荣光与回忆。</p> <p class="ql-block">“接收”几乎成了明目张胆的“劫收”。这期间由于不能摆上台面的军政派系斗争,更加纵容了官方对接收大员的放任。</p><p class="ql-block">其中,中统青岛区室负责人谈明华就是不择手段劫收的代表。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史料,以“青岛市全市市民”名义揭发谈明华的举报信寄往了国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青岛市接受 黑冠全国》</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如果商人在日占时期从事实业,则必须按照日方法律和规定营业。绝大部分的商人都采取了“有限度的合作”,即和日资合营,但不出任伪职。按照接收大员的观点,所有开办较大型工厂的华人企业家都是汉奸。如此一来,商人们只得花钱行贿通融,以摘掉“罪大恶极”的汉奸帽子。</p><p class="ql-block">画家叶浅予为此画了一幅讽刺漫画,发表在重庆《新民晚报》。漫画中背负汉奸罪名的嫌疑人用钞票封住接收大员的嘴,以求脱罪。</p><p class="ql-block">对于青岛此番状况,《大威周刊》的记者也进行了讥讽:“商人称物资没收委员会为五子没收委员会,即车子、金子、小婆子、房子、馆子。”</p><p class="ql-block">青岛商民已经两次为充满希望的新市政府捐款购买飞机。随着接收乱象的蔓延,他们对市长李先良也由期望变为怨声载道,讥讽其:“李先良,李先良,不但先不良,而且后更不良!”</p> <p class="ql-block">私立崇德中学校董,青岛双蚨面粉厂经理曹善揆。</p><p class="ql-block">曹善揆:赵氏模鬯阁遗书多由其收藏。曾任伪商检局局长,在这期间曾出面保护过张公制,为此张公制回赠张曹两家先辈的信阀若干。</p><p class="ql-block">《程砚秋日记》1943年3月19,青岛伪商品检验局局长曹善揆跟程砚秋说了件政坛新闻:</p><p class="ql-block">日本人在北平召开伪华北区省市长会议,伪青岛特别市公署市长赵琪本来准备15日就来,但是因为等飞机晚了三天,刚到北平,20日就悲催了,日本人撤了他的差事,下了免职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