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立夏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康兆妮</p><p class="ql-block">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南方会呈现一种“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万物生长,人当然也不例外。进入立夏时节,人的新陈代谢加快,按照中医学的规律,这时节容易心脑血液供给不足,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故会在芒种夏至时节“有食懒去”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疰夏”便会出现。我的家乡也称为“退夏”。就是夏天来了,孩子老人会因为以上原因消瘦。为了避免孩子“退夏”,家乡有吃豆腐、虾仁、立夏蛋、立夏饭的习俗。其中,立夏蛋给我的印象最深。</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除了生日,能吃到水煮蛋的怕是只有立夏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当阳光刚刚从瓦缝里漏进天井的时候,我们就被奶奶煮鸡蛋的香气熏醒,一骨碌爬起床,便跑到奶奶的房门边偷瞄一眼,看看鸡蛋是不是有大有小?心中暗暗暗祈祷,奶奶能顺手给自己分一个大点的。我很好奇,奶奶的鸡蛋是什么时候积攒下来的呢?十多个孙子,每人一枚,在热气腾腾的水中滚动,鸡蛋圆溜溜的,象征生活圆满。奶奶总是在立夏煮给我们每人一枚,希望我们夏日平安,避免疰夏,也希望一年能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奶奶并不是把煮好的鸡蛋直接分给我们。而是装在用爷爷编织的袋子里分给我们。爷爷手巧,平时种着苎麻、黄麻,用来编织捆东西的绳子。临近立夏,他会用一把秸秆和麻线放在食用色素里浸泡成五颜六色,编织成一个个艳丽的小袋子,用来装水煮鸡蛋。</p><p class="ql-block"> 奶奶把热气腾腾的鸡蛋装进袋子里,分发给我们。孩子们便拿在手里,踌躇满志地跑到晒坪上,开始“斗蛋”游戏。</p><p class="ql-block"> 我们拎着爷爷的编织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个个摩拳擦掌,斗蛋的规则很简单,蛋分两头,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鸡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分出高低,最后的胜利者就是“蛋王”。有时候,有狡黠的伙伴耍花招,大家就会争的脸红脖子粗,因为“蛋王”这份荣耀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斗蛋时,我们还喜欢用铅笔在斗蛋上涂鸦画画。女孩子画兔子、红花、小鸡、小鸭,男孩子会画老虎、狮子等猛兽,以显示必胜的霸气。</p><p class="ql-block"> 不论输赢,最后都是吃蛋。谁的蛋大些,谁的蛋黄红些,都要比划一阵子,再小口小口地品尝,那些吃得快的小伙伴,起初会有些懊恼,但是一转身就做游戏去了。引得吃得慢的伙伴,来不及慢慢咽下,也赶紧的加入游戏,红扑扑的脸上挂着细细的汗珠,宛如雨后初晴的红桃。</p><p class="ql-block"> 万物至此皆长大,不知是不是吃了鸡蛋,我们身子结实得像头牛犊,个头总是在这个时候蹭蹭地长。一起长进血脉里的,还有爷爷奶奶绵长的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