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内容摘要:试图通过一些史料和实物,来还原一段在花、纱、布资源紧缺的年代,希望利用野杂纤维制造“人造棉”,从而替代花、纱资源的那段不成功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关键词:野杂纤维 代用 人造棉 棉布统购统销</p><p class="ql-block"><b>一、不期而遇的艰难背景</b></p><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此时,人们对形势的盲目乐观情绪已经逐步在棉布收购和供应的实施中悄然显现。1956年我国出现大面积水灾,部分地区棉田减产,国家棉花收购计划没有完成,(比1955年同期减少334万担)仍然在年初放宽了供应,致使1957年度的棉布供应出现了极大的缺口。在花纱资源极度贫乏之际,人们穷尽一切办法,增加和解决棉花资源的代用品,以期望通过代用品的增加,来缓解棉花资源的供求矛盾。于是。于1957年冬至1958年春开始的以“高指标”、“放卫星”浮夸风为特征 的“大跃进”中,利用所谓野杂纤维开展“人造棉”织布,作为“放卫星”成果,应运而生。 </p><p class="ql-block"> 当时各地的商业部门与工业生产部门联合组织专门力量探索野杂纤维纺纱织布,大搞综合利用节约代用。希望省出棉花原料,增加可纺织原料。这里的人造棉不是后来意义上对化学粘胶纤维称呼的人造棉,而是直接利用其野杂纤维纺纱织布形成的产品的称呼。各地相继不时有利用野杂纤维来部分代替棉花纺纱织布的经验成果见诸报端,如:四川省于1958年3月连续3次在《四川日报》报道了有关部门利用野生植物作为工业原料的消息。并且出现了三台县野生纤维厂这样的全国性先进性典型。贵州省遵义市也建立以利用当地野生纤维为目的的遵义市人造棉厂…….</p> <h3> 为此,1958年4月7日国务院以总理周恩来的名义,作出了《国务院关于利用和收集我国野生植物原料的指示》。并于4月10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刊载。从野生纤维收集利用的意义、采集、收购、保护、利用、技术研究、及纠正保守思想,检查考核等提出了9条指示性意见。<br></br></h3></br><h3> 4月12日,为了进一步推动野生纤维的收集利用,4月12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野生纤维大有用处》的社论,于是,一场全国性的利用野杂纤维通过物理加工后,直接利用其纤维纺纱织布产品的运动应运而生,并在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倡导下,推向了高潮。</h3></br><h3><b>二、筚路蓝缕的大胆探索</b><b></b></h3></br><h3> 当年盐碱地较多不适应棉花生长的河北省,花需求与生产的矛盾尤为突出,不适应棉花生长的天津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认为“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研究解决纤维资源问题便解决农业落后于工业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的内容之一。“除按计划适量发展棉田外,向自然界索取野生纤维,成为......一项迫切任务”。当即在辖区内掀起了一个“向大自然索取财富,让野草毛柴变棉变布”的所谓技术革命高潮。“要利用稻草、棉杆皮、各种杂草树皮、水生植物等制成雪白的棉花,织造新颖美观的花布!”。当时的天津专署商业局还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怎样制造人造棉》的书,书上详细介绍了7种草本、木本野生植物和农副产品生产人造棉的试验性土办法这些野生植物包括:稻草、棉杆皮、树皮、蛤蟆被、熟曲花结、柳条皮等。</h3></br><h3> 在棉花资源相对短缺的如贵州、四川、湖北也相继开展了用野生植物、废品、农产品的废产制造所谓“人造棉”。并且宣称用树皮、草、破麻袋、绳头、稻草制成了人造棉不仅可以作棉絮,而且其中某些品种经过技术加工后还可纺纱织成各种精美的纺织品。红色老区山地区遵义市,也利用“满山偏野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生植物资源,来制造人造棉,以解决“棉花增产速度还赶不上人民需要增长速度的矛盾”。在较早试制人造棉成功的基础上,遵义市于1958年3月率先建立了人造棉厂,并开始生产。为了学习遵义人造棉厂的加工制造技术,第二商业部与1958年4月在遵义市召开了野生植物纤维加工技术交流会。会议秘书处根据会议交流情况专门整理出版了一本《怎样制造人造棉》的书。详细的从加工、制作、原料等进行了介绍。1959年初,四川省三台县野生纤维厂编印了《用野生纤维制造人造棉》。辽宁省纺织工业局成立了野杂纤维办公室,并于1960年开始,为了指导和引导野杂纤维的利用,专门编制了“野杂纺织纤维利用简报”的期刊。在第一期上,我们可以看见,期刊上刊载了省内各地及各厂野杂纤维利用、混纺试验的经验、消息及省内《野杂纤维品种和采集季节明细表》。</h3></br><h3> 值得一叙的是,纺织工业出版社1958年8月印发的《纺织工业技术参考资料》第二期,在刊登《国务院关于利用和收集我国野生植物原料的指示》等文件的同时,也刊登了四川省三台县野生纤维厂1958年6月编写的《用野生纤维制造人造棉》。内容从纤维知识、人造棉操作技术及制造人造棉的主要化学药品等3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该书初版印发了8千册,一面市就形成了洛阳纸贵的供不应求局面,为此,出版社于1959年2月再次进行了重印,印刷量达到15200册。</h3></br> <h3> 与此同时,《商业部1959年棉布统销实施方案》,“凭票供应范围”一节中,明确将野生纤维、废花混织布,名正言顺的正式纳入棉布统购统销的框架内。规定:“用各种野生纤维、废花同好花或棉纱混纺、交织的布匹,凡搭用好花或棉纱50%及以下的,一律不收布票,搭用好花50%以下上的,一律对折收票。” </h3></br><h3> 于是,在江苏无锡市,其商业局作为棉布计划供应的主管部门,还印发了“无锡市商业局野杂纤维布票”。面额:壹市尺,专门用于野杂纤维布(人造棉)的计划供应——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野杂纤维布票品种。</h3></br> (无锡市商业局野什(杂)纤维布票) 据《新中国的纺织品商业》统计,到了1959年,全国共收到100万吨各种野杂纤维,有19个省市的工业部门进行了试纺试织,绝大多数地方的野生纤维制造人造棉的工作,终因为野杂纤维质量太差,难以成功或差强人意。<h3><b>三、千方百计的纵深推进</b><b></b></h3></br><h3> 尽管如此,棉花资源的紧缺与需求的增长矛盾,使得野生纤维制造人造棉的工作在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时期,仍然在“不计成本、”的持续推进着。即使知道人造棉无法媲美棉花的情况下,决策部门的主导思想是希望通过野生纤维的利用,实现取代部分工业用布和公共用布品种中棉花的消耗。1960年国务院转发了纺织工业部、商业部等部门《关于节约用布和利用野杂纤维生产棉布代用品的报告》,使这一工作达到了高潮。商业部和有关部门共同召开了全国发展野杂纤维生产及节约纱、布经验交流会,举办了展览,全面介绍了野杂纤维的采集、收购、剥制、脱胶、纺纱、织布、染色等方面的经验, 并确定了1961年利用野杂纤维织布3亿米的任务。其实,1960年收购的97万吨野杂纤维,大部分用于造纸和制绳。供应纺织工业的仅仅5万吨。19个省、市的部分纺织生产企业掺用野杂纤维生产的棉纱计10.2万件,棉布7400万米,会后,广泛利用野杂纤维代棉的试验工作全国展开。</h3></br><h3> 为此,1960年4月14日,四川省万县专区商业局转发了《中央商业部关于召开全国发展野杂纤维生产及节约纱、布竞赛比武大会方案的通知》,通知内容称:“为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节约用布和利用各种野杂纤维生产棉布代用品用于工业用布和公共用布的指示,拟于6月中旬,会同纺织部、轻工部、一机部、粮食部、劳动部、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发展野杂纤维生产及节约纱布竞赛比武大会(如能由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出面召开更好)总结交流经验,评比和奖励红旗单位(对发展野杂纤维生产及纱布月结代用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亦酌于奖励),从而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发展野杂纤维生产及节约纱布的群众运动,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利用野杂纤维生产棉布代用品和节约棉布的任务。</h3></br><h3>一、各省、市、区代表介绍发展野杂纤维生产及节约纱布的经验。内容有:</h3></br><h3>甲、利用野杂纤维生产棉布代用品的经验:</h3></br><h3>1、结合农村人民公社开展多种经营,发动群众进行原料采集和建立原料基地的经验。</h3></br><h3>2、结合农村人民公社副业生产,进行原料的录制、加工和收购的经验。</h3></br><h3>3、各种野杂纤维脱胶及综合利用的经验(包括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h3></br><h3>4、利用各种野杂纤维纺纱、织布以及压制棉布代用品的经验(包括织成衣着用布的经验)。</h3></br><h3>5、利用野杂纤维纺纱和织布,用于工业用纱、工业生产用布、公共用布的经验。</h3></br><h3>6、在利用野杂纤维过程中改革工具,改进生产方法(包括剥皮、脱胶、纺织等),以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经验。</h3></br><h3>7、利用其他物资,如以纸和木料代布作层压板,以纸绳代纱作导火线,以草席代替风车,内河小型船帆用布等经验。</h3></br><h3> 评比发奖。按项目进行评比,每一项目(如采集野杂纤维、用野杂纤维纺织,改进劳保用品的规格式样等等)选一个最好的经验发奖旗一面,其余各发奖状一张(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亦发奖励)以资鼓励。”</h3></br><h3> 同时,1960年5月4日四川省万县专区商业局专门发布了《关于野杂机维织品生产供应和收票办法的通知》通知称:“随着利用野杂纤维生产棉布代用品工作的发展,有些地方用野生纤维、棉杆皮、古棉等野杂纤维同好棉混纺交织棉布,这对增加纱布货源、大力支持工农业生产绩能大跃进是有利的。但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货源,以补纱布货源之不足,并严格贯彻棉布统销政策,为此:</h3></br><h3>1、各地在利用野杂纤维生产棉布代用品中,应力求不搭或少搭好棉好纱,如果因原料条件所限,必须用好棉好纱才能纺织者,也应力求少搭,以节约好棉好纱,增加棉布生产。</h3></br><h3>2、无论纯野杂纤维织品以及用好棉同野杂纤维的混纺纱、交织布,都应由当地纺织品批发部门统一收购,纳入计划。根据纱布的不同质量,合理的安排使用。首先用于工业用纱、工业生产用布和公共用布(如工作服、包装用布,导火线用纱,劳保用品等用布),以抵做好纱好布的供应指标,抵用后尚有多余时,可报省调剂或当地供应市场。</h3></br><h3>3、利用野杂纤维同好棉好纱棉纺、交织的棉布,在市场出售时,应按照搭用好棉好纱的比重收取布票。例如搭用好棉好纱30%者,按30%收票,50%者,按50%收票,以此类推,不得少收或免收布票。(省厅注:如搭用好棉好纱30%以上,不足40者,按四舍五入办法计算。例如搭用好棉好纱35%者,按40%收票,34%者,按30%收票,其余以此类推。)</h3></br><h3>4、目前各地对已有的野杂纤维、废旧纤维织的布,以及混纺交织的布,在处理上有与上述精神不符的,应即改按以上规定办理等因。</h3></br><h3> 根据以上精神,按我区目前情况,仅部分地区工业部门及商业局土产经理部经营有少量野杂纤维麻袋,随着生产发展,今后将在各地大量生产野杂纤维纱、布,为贯彻省上规定,使野杂纤维产品,统一由当地纺织品批发部门管起来,希各地主动联系工业生产部门,衔接好生产及产品计划,由商业部门统一收购和安排使用。”</h3></br><h3> 为了掌握野生纤维加工利用情况,同年7月,万县专区日用工业品、土产采购供应站联合发文《请报上半年及今后按月报送野生纤维加工利用情况的联合通知》通知称:“今年上半年我区各县土产部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对野生纤维的采购。利用作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综合利用方面。现为全面了解我区各县对野生纤维的利用情况,以便汇集总结上报,希各县务于7月15日前将以下资料整理上报我站。</h3></br><h3>1、今年1~6月分各种野杂纤维收购数,分麻类、树皮、草本三种各多少,同期加工利用多少?</h3></br><h3>2、截至6月底止,实有纤维厂、纺织厂、麻袋厂、多少,(包括商办、社办、工办)人员多少?</h3></br><h3>3、到6月底利用野杂纤维生产人造棉、纤维布、包袋麻袋(包括棉杆及制品)多少?</h3></br><h3>4、利用野杂纤维综合利用,生产胡敏酸、淀粉、烤胶、农药……等各多少?总值多少?”</h3></br><h3><b>四、历史回响留给我们的启示</b><b></b></h3></br><h3> 野杂纤维制造人造棉的大规模试制和利用应该基本持续到1960年底至1961年。但据《辽宁省商业志》记载,直到1963年,辽宁省仍在进行推广野生纤维代替棉纱的工作。</h3></br><h3> 据《湖北省纺织品志》记载,到了1960年底“野杂纤维纱布生产工艺困难很多,生产成本过高,生产逐步停止,已收购的野杂纤维废弃损失约12万元”。 </h3></br><h3> 据《新中国的纺织品商业》记载:“如无锡纺织品公司从甘肃采购回来两车皮野草,经过脱胶加工,其纤维不能纺用,堆置半年后,不得不再雇工搬走,作废料处理掉,浪费了人力物力”。</h3></br><h3> 在当时的纱布资源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探索和试验工作,是必须的,可贵的。事实上也收到一定成效。但终因为野杂纤维质量性能与棉花有很大差别,可纺性差,纤维利用率低,综合利用设备跟不上,生产出的产品只能作包装物料和部分工业品的辅助原料,而且经济效益很低。因此各地相继停止了继续试验工作。</h3></br><h3> 我们在这里叙述这段令人唏嘘的短缺经济的历史,回顾一段问天探路的经历,绝对不是在此进行所谓对当年“大跃进”的反思,或以嘲弄的心态翻晒历史旧账!其实是希望以还原历史的方式,让我们自己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来理性思维。鉴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试想,如果今天我们这些“智者”也处在当年,我们会作何选择?不管利用野杂纤维制造人造棉布的结果如何,任何利用大自然馈赠的尝试和过程,都是值得人类敬畏和赞赏的!这一段不堪的历史,看似以失败而告终,但也为后来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和减少更多弯路提供了依据和前车之鉴。同时,也历史性的证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当年的困难时期,在棉花资源紧缺之际,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努力是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的!</h3></br><h3>参考文献:</h3></br><h3>《新中国的纺织品商业》</h3></br><h3>《 湖北省纺织品商业志》,</h3></br><h3>《辽宁省商业志》</h3></br><h3>《怎样制人造棉》</h3></br><h3>《怎样制造人造棉》</h3></br><h3>《纺织工业技术参考资料.2》</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7JFX551Au1gk_Y1VPpvqe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