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游~泉州蟳埔村

童心

<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52733</p><p class="ql-block">文字:童心</p><p class="ql-block">摄影:童心</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是我们在福建泉州的最后一天。早餐后我们打车来到了蟳埔。</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颗璀璨明珠,距离泉州市区约10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人们以壳为厝,以花为簪,形成了独特的蟳埔女文化,被誉为“闽南渔村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是一座不可错过的宝藏渔村。走入其中,仿佛进入了异次元时空,即便外面的城市灯火已是灯红酒绿,但蟳埔村的人们仍然虔诚地传承着祖辈们古朴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据说蟳埔这个小渔村,居住着古时阿拉伯人的后裔。这里保留了中亚遗风,如蚝壳房和独特的头饰。</p> <p class="ql-block">走进蟳埔村,最先吸引我的是用蚝壳所修建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房屋的墙壁以蚵壳、海泥和海螺等海洋废弃物为装饰建材,一排排蚵壳堆叠成的房屋错落有致,仿佛是海洋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蚵売厝,是闽南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蚵壳厝始建于宋未元初。蟳埔村蚵壳厝的蚵壳并非泉州原产,专家考选,此种蚵种产于非洲东海岸。</p> <p class="ql-block">当时,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不利于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了蟳埔海边。</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曾是古刺桐港的海交要津,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繁荣。石巷两旁的蚝壳厝建筑错落有致,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蚵壳厝是蟳埔的一大特色,用灰白色大蚵壳砌成,历经风雨沧桑,具有抗风防水、冬暖夏凉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而蟳埔女的服饰更是特色鲜明,她们头戴鲜花簪子,身穿颜色鲜艳的上衣和黑色长裤,展现了她们的勤劳、善良和美丽。</p> <p class="ql-block">蟳埔女,与湄洲女、惠安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蟳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今生簪花,今世漂亮”,“一念簪花,一世无忧”。蟳埔女簪发戴花的传统发饰“簪花围”,是中国古代妇女头饰的遗风,也蕴藏着中西方交融的海丝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于蟳埔村中漫步,可见簪花女子袅袅而行。发间繁花,如诗如画,仿若穿越千年,回到了那 “云鬓花颜金步摇” 的旧时光,尽显古韵芳华。</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的簪花摄影爆红,村中200多家簪花写真馆,家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簪花围”色彩绚丽美观,展现了一种朴素美与对生活的热爱。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蟳埔的街巷中,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轻轻拂过脸庞,耳畔传来关于这片海的传说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蟳埔街边,不时看到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挖海蛎的场景。她们用手中的小铲轻轻撬开海蛎壳,取出肉质饱满的海蛎,动作中透着熟练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海风阵阵,古厝静立,斑驳的墙面上似乎还遗留着岁月的痕迹。然而头顶上那一座座“流动的花园”,让这个古老的渔村焕发着别样的蓬勃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