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西南财经大学世纪华诞之际,今天又是五四青年节,我回想起当年在母校金融系担任团总支宣传委员时与学生会共同参与《金融学习》的创刊之路。<div> 40多年前《金融学习》学生刊物在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诞生了。他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试笔和科研的好园地。在学院有关领导和老师多方面的积极支持下。《金融学习》受到了同学们的极大欢迎。不少同学通过在《金融学习》里得到了笔耕起步的锻炼,成为一个光荣与梦想的发源地、一个远航启程的地方。<div> 同学们从《金融学习》出发,到学院院刊,再到市里和省里的报刋,最后走向全国各地的各大报刊。同学们通过练笔锻炼成长起来,后来成为了我国金融经济大业的栋梁。我作为本刊物的创刊编委,感到非常的欣慰。<br></div><div> 十年前我试图查找《金融学习》当今的编委与作者的信息,但成效很微,虽然今天我能利用Al软件查找我们的同学们,但还是有限,望知情者提供线索,万分感谢!。<br></div></div> 当年何泽荣担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副系主任时为《金融学习》作创刋词。 <b>何泽荣 </b><br>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他先后担任四川财经学院财政系副系主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副系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系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务。<br>**1994年**:获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 **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div><br></div><div><br></div> 《金融学习》部分编委 <b>王华庆 </b>本刊编委(金融系82级)<br> 王华庆,男,汉族,1953年8月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员。<br>曾任中央纪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div><br><div><div> 《金融学习》第二期刊登《也谈我国银行的存贷款关系》一文作者</div></div></div> 本刊编委、金融系82级 王华庆(左),本刊编委、金融系82级沙业伟(右) <p class="ql-block"><b>杨国中</b>,本刊编委(金融系80级)</p><p class="ql-block"> 1963年10月 出生 四川邛崃 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本科。中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p><p class="ql-block"> 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p><p class="ql-block">- 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财政部纪检监察组组长、财政部党组成员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p> <div><b>吴兰君 </b>本刊编委(金融系82级)<br></div><div> 吴兰君,男,曾任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高级经济师, 长期从事银行实务和经济理论研究工作 在经济学科著述颇丰。<br></div><div><br></div> 《金融学习》第二期刊登《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对货币概念的我见》一文作者。 本刊编委、金融系82级 吴兰君(右) <b>杨为民 </b>本刊编委<b>(</b>金融系79级)<br> 杨为民,男,经济学学士、经济师。<div> 曾任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 四川正升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香港)隆鑫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div><div><br></div><div><div> 《金融学习》第一期刊登《四川矿山机器厂1982年1季贷款经济效果的分析报告》一文作者。<br></div></div> 金融系79级杨为民 <p class="ql-block">张昌贵 本刊编委(金融系80级) 曾任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四川发改委”)资源环境价格处副处长,主要负责电价政策制定及价格管理相关工作。2003年“四川省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金融系80级 张昌贵</p> <b>林茂德 </b>本刊编委(金融系79级)<br> 林茂德,男,1956年10月生 ,贵州遵义人,大学学历,学士,高级经济师, 1983年至1992年先后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银行信贷管理教研室助教、讲师,曾任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div><br></div> 本刊编委、金融系79级林茂德 本刊编委、金融系 80级蔡小放(左) 本刊编委、金融系81级冯晋崎(左) 本刊编委、金融系81级李治刚(右) 作者;<b>唐旭</b>(金融系79级)<div> 《金融学习》第一期刊登《马克思劳动券理论及其同人民币关系》<br> </div><div> 唐旭,男,1955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1995年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硕士和博士学位。</div><div>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br></div><div><div> 代表作品:《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三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br> 主要兼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br></div></div> 作者;<b>艾孙麟</b>(金融系79级)<div> 《金融学习》第一期刊登《关于改革结算制度的探索》<br>西南财经大学教授<br> </div><div> 艾孙麟,男,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新中国60年中国保险60人”获得者。</div><div> 艾孙麟从教二十余载,致力于保险教育和保险教育的管理,使我校保险学院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保险学院”及国内唯一的“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他创新地提出了“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定位培养”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财经类学校为背景,以学院建制为依托,以保险学和社会保障互动为学科优势,以国际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学科层次清晰及人才定位培养为特色,办学规模大、层次全,学科区隔明显的“西财模式”,在全国财经教育界独树一帜,得到教育部和保险行业的肯定。<br></div> 作者;<b>殷孟波</b>(金融系78级)<br> 《金融学习》第二期刊登《总结以往的教训,着眼未来的发展》<div> </div><div> 殷孟波,男,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货币论》曾获1996年中国金融教育基金奖优秀论文奖,两篇论文分别获1994年中国社科院首届全国中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和首届全国金融优秀论文三等奖。</div><div> 1997-2007年担任金融学院院长10年来,已使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国家级重点学科。<br></div> 作者;<b>吴富林</b>(金融系80级)<br> 《金融学习》第二期刊登《储蓄就是节约》 <br> <div> 吴富林,男,出生于1963年,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党委书记,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div> 历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发展部业务经理,研究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中国光大银行计划资金部总经理、资金部总经理,中国光大银行昆明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光大银行战略管理部总经理,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等职务。<br><div><br></div></div></div> 作者;<b>邓乐平</b>(金融系82级研究生)<div> 《金融学习》第二期刊登《银行资产管理的数学模型》<b><br></b> </div><div> 邓乐平,男,我国首届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就职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货币供求理论及其相关的货币政策,中国资本市场中资本资产理论与政策方面以及市场操作。</div><div> 独立完成专著2部,参与撰写专著3部,组织撰写专著1部,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部,参与撰写金融大百科全书和金融辞典3部,发表论文30篇,承担重点课题9项。<br> 1978~1985,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br> 1985~1988,中国人民大学,获我国首届经济学博士学位<br>就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br></div><div> 主要著作;专著《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实证的考察》为国家七.五重点社科课题的子课题,获国家教育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晨奖"。</div> 本文个人简介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和DeepSeek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