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南京--走街串巷(20250503)

桑桑

<p class="ql-block">  午睡醒来,想到手机膜有些破损了,便出门乘车去了位于珠江路上的华为手机授权服务中心莲花桥店。没等多长时间服务人员就贴好了膜。</p><p class="ql-block"> 离开华为服务中心便开始了今天的走街串巷。</p> <p class="ql-block">大纱帽巷</p><p class="ql-block">清朝《同治上江两县志》中已有关于纱帽巷的记载,相传此处曾是制作纱帽的作坊和工匠的集中地,因此得名“纱帽巷”,后逐渐分为“大纱帽巷”和“小纱帽巷”。</p><p class="ql-block"> 大纱帽巷10号曾是中共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联络点,1927年4月10日,中共南京地委在此紧急召开会议,次日凌晨,国民党军警便衣突然包围会场,导致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委侯绍裘等10人被捕遇害,这里成为南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侯绍裘是著名共产党人,“五卅”爱国运动参与和领导者,当时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谢文锦是浙南地区最早党组织的创建者,时任南京地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小纱帽巷</p><p class="ql-block"> 最初得名“拴马巷”:传说小纱帽巷最初地处闹市旁边,车马等交通工具大多都停放在这个小巷里,因而初名“拴马巷”。</p><p class="ql-block">清末更名为“小纱帽巷”:清末时期,因为该巷邻近纱帽巷,而且规模较小,所以更名为“小纱帽巷”。</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的更名: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纱帽巷被更名为团结巷;后来又因街上住了很多四类分子,不利于“团结”,便又更名为打虎巷,文化大革命后期改回原名“小纱帽巷”。</p> <p class="ql-block">豇豆刚上市没多久,就开始晾晒豇豆干了。</p> <p class="ql-block">蓁巷</p><p class="ql-block">北起四牌楼,南接珠江路,西边是进香河,东边是四牌楼,位于东南大学南门和珠江路中间。</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南京城北较为荒芜,蓁巷的名字即指这一带荆棘丛生。</p> <p class="ql-block">卫巷</p><p class="ql-block">卫巷的房屋已有近百年历史,片区内有多栋建筑属于危房,房屋质量和整体环境较差。2019年,玄武区启动了卫巷片区改造更新试点工作,目前大部分危房已拆除。</p><p class="ql-block"> 卫巷15号民国建筑是王世杰旧居,2006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入编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录,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石桥街</p><p class="ql-block">大石桥街得名于明代时位于进香河上的大石桥。</p><p class="ql-block"> 进香河前身是三国吴大帝孙权开挖潮沟的一部分,到了明朝,朱元璋为纪念征战伤亡的功臣,在鸡笼山建功臣庙,并加宽了运渎北段河道,方便官兵乘船进香祭祀,此河被称为“进香河”。大石桥横跨进香河,大石桥街因桥而得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p><p class="ql-block">明代初年,官方在鸡笼山(今南京北极阁)南麓建四柱三楼式木牌楼,上悬“总明观”“端拱”“明远”“崇文”“宣武”等匾额,故称“四牌楼”,是当时文化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 牌楼后毁于战火,清同治年间重建,1966年拆除,仅留地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老虎桥</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年间,此处有座桥,附近园林“蔚园”中有景点“老虎刺”正对该桥,桥名借此而来。</p><p class="ql-block">历史建筑——老虎桥监狱</p><p class="ql-block"> 1905年清廷拨银建造“江宁罪犯习艺所”,1907年建成,1909年改称“江南模范监狱”。辛亥革命后,1914年重修,后改名“江宁监狱”,1917年改为“江苏第一监狱”,抗战胜利后更名“首都监狱”,民间称老虎桥监狱。</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白色恐怖下,陈独秀、何宝珍、郭纲琳等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曾被关押于此。抗战胜利后,大汉奸陈公博、周佛海、周作人等也在此被关押。</p> <p class="ql-block">通贤桥位于玄武区通贤桥路珠江大厦西北侧,北联珠江路,南通红庙、网巾市。</p><p class="ql-block">通贤桥始建于明代初期,原为浮桥,明万历年改为石桥,1936年改为钢筋混凝土桥,1999年进行现代化改建,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单孔结构。</p><p class="ql-block"> 因在明代时位于国子监之南,是出入国子监的重要通道,而国子监是培养通达贤能之才的重要场所,其建筑中轴线称成贤街,通贤桥与之相邻,寓意“通达贤能之才”,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通贤桥与北门桥相媲美,是南京城内的重要关口,桥上人群熙熙攘攘,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见证了南京城的繁华与喧嚣。</p><p class="ql-block"> 如今,通贤桥仍然承载着周边居民的情感记忆,是连接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桥梁,成为南京市民心中的一座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鸡鹅巷</p><p class="ql-block">追溯至明朝正德年间,鸡鹅巷曾是明宪宗皇子朱佑枢荣王府内专供养鸡喂鹅的地方,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清朝雍正年间:鸡鹅巷转型为野味市场,各类珍禽异兽在此交易。</p><p class="ql-block"> 南京鸡鹅巷曾住过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包括:</p><p class="ql-block">马士英:南明弘光年间的权臣。当时有“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的民谣,反映出他的一些负面形象。清军渡江后,愤怒的南京人把马家拆成了一片平地。</p><p class="ql-block">戴笠:民国时期军统特务头子。“军统”的前身“中华复兴社”在鸡鹅巷53号办公,戴笠在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特工生涯。</p><p class="ql-block">此外,中共地下党员李昌祉以“周先生”为组织代号,在鸡鹅巷11号租公寓作为秘密联络站,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陈林鸭子店前排了很长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红庙庙会</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就到了吃饭的点儿,进店吃碗水煮鱼片米线,味道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北门桥路</p><p class="ql-block">北门桥路因位于北门古桥附近而得名。五代时,杨吴政权在此修建金陵府城,城北垣的玄武门处横跨护城河建有“玄武桥”,南唐建都后改称“北门桥”,明初南京城北门虽移至神策门附近,但桥下护城河仍在,北门桥仍是交通要道,连接的街道便成为北门桥路。</p> <p class="ql-block">北门桥</p><p class="ql-block">北门桥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和北门桥路交叉路口南侧。</p><p class="ql-block"> 北门桥在五代称玄武桥,后因地处南唐国都江宁府城北门而改今名,俗称北门桥。宋代曾名清化桥、武胜桥,桥券内刻“草堂桥”,又称草堂桥。该桥为明代重修,1955年拓宽道路时,保留了明代重修桥梁的半边桥基,桥墩仍为明代旧物。</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北门桥只剩下了南端的这段桥基和桥栏杆,桥基的墙砖古色古香,虽不能确定具体年代,但被认为可能是明朝原物,桥的栏杆则是现代产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