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大昭寺、故宫屋顶的摩羯鱼/龙

喜马拉雅艺术空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藏摩羯鱼的演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水神象征到吉祥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摩羯鱼</b>一种长鼻龙,是藏传佛教特有象征,如须弥福寿之庙的鎏金铜瓦金顶上的金龙和檐角摩羯鱼,既护法又展现腾飞之势,令人敬畏崇拜。佛教约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摩羯形象也随之传入并逐渐民族化和本地化。最初造型强调其凶猛,后与汉地龙结合成“长鼻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在西藏的建筑艺术和绘画作品中,摩羯鱼的形象屡见不鲜。它通常被描绘为龙首鱼身,拥有大张的口吻,身披鳞甲,尾鳍展张,显得威武非凡。根据佛教经典所述,摩羯鱼体型硕大,眼睛宛如烈日,牙齿洁白如雪山列阵,其口裂巨大,仿佛能吞噬海水。在古老的印度,商人们在深海寻宝时曾亲眼目睹过这种令人胆寒的景象,其大口一开,海水便汹涌而入,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摩羯在建筑中作为水兽象征,如大昭寺和明清故宫的鸱吻和飞檐末端摩羯头像,用以防火。同时,其形象和寓意也随文化融合而变化,从最初的吞噬一切和护法神力,转变为象征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的吉祥寓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印度神话中,摩羯被描绘为水神的坐骑,象征着力量与威严。据《洛阳伽蓝记》所述,在印度河西岸的一座塔上,塔身的石头雕刻着鱼鳞般的纹样,这便是摩羯鱼形象的来源之一。传说中,佛陀为了拯救摩羯国中深受疮病之苦的百姓,化身为大鱼跃入水中。当摩羯国人食用佛陀幻化的鱼肉后,病症奇迹般地痊愈,仿佛服下了灵丹妙药。因此,摩羯鱼成为了佛陀的象征,备受信仰者的尊崇与膜拜。而在希腊神话中,摩羯则被描绘为一个合体海怪,头部似羚羊,身体呈鱼形,与印度神话中的摩羯形象有所不同。但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摩羯鱼所蕴含的牺牲小我、利益众生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读完这些传说故事,我不再将其视为吞噬万物的恶鱼,而是开始理解它为何能在西藏的壁画、建筑构件以及装饰纹案中频繁出现。</p> <p class="ql-block">东晋和唐代的文献中,均记载了摩羯的特点:双眼如日、牙齿似山、身体巨大、性恶、毁坏船只、加害于人。只有佛陀能将其降服,人类则无能为力。</p> <p class="ql-block">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