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一劳动节,本是劳动者欢庆的日子,而非沉浸于美景之中的旅游佳节。五天的小长假,足以让人暂别工作岗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放飞心情。杭州的好友盛情邀我去三亚度假,说他在那里购置了海景房,吃住全免,可以借机重燃奋斗的斗志。郑州的文友则约我前往老君山采风,比拼文笔,书写绝妙文章。然而,我并未应约,因为我的节日计划,是回到故乡,探寻农村的发展现状,同时重温曾经劳动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夏天与往年截然不同,气候异常,风不调雨不顺。三月下起了桃花雪,狂风过后又降冰雹;四月则天天艳阳高照,各地持续干旱。4月30日下午,我推掉了几场饭局,踏上归乡之路。沿途所见,田间地头尽是农民抗旱的忙碌身影。这天,高温与大风交织,远处的柏杨枝叶摇曳不停。本应是“最美人间四月天”,今年的四月却早早步入了夏天。怕热的胖哥在车里赤裸上身仍喊热,我庆幸自己未随团出游,否则那真是一场自寻烦恼的旅程。网络上流传一句话:“五一劳动节,放假的是不劳动的,劳动的不放假。”农民工在高温下赶工期,农民在田地里抗旱,一些公司的员工因工作需要坚守岗位,做生意的人则盼望着节日消费的热潮。那么,五一出游的究竟是哪些人?无需多问,一想便知。</p>
<p class="ql-block">一路风尘仆仆,一路思绪万千,劳动究竟是辛苦的劳作,还是无奈的奔波?快乐又从何而来?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区的深山之中,村村通的路已通行多年,水泥路面依旧结实。然而,如今又掀起了一股村村通公路升级的热潮,美其名曰“乡村振兴,乡村道路需高质量发展”。我不禁思索,空村如此之多,农村人口日益减少,即便修得再好,又有几人会走?真正的致富之路,应是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发展的门路,而非大搞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只有务实的领导,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过上小康生活,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p>
<p class="ql-block">满心欢喜返家乡,却在村口疑无路。高速路畅通无阻,乡村的小路却因修路而拥堵不堪,甚至无法通行。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条仅一公里的路,为何修修停停,停停修修,从正月拖到四月仍未完工?更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在节日前两天停工,到了五一假期又加班加点赶工?是为迎接检查而赶进度,还是故意让归乡的游子堵在路上“贡献”修路费?据说村里部分路段是由在外事业有成者出资修建的。试问,国家拨款修路,为何还要让村民集资?这堵的不仅是路,更是游子归乡的心。我打电话询问村长,村长竟不知今日修路之事,让我去找村支书。我拨通了村支书的电话,对方称正在外地忙碌,无暇顾及,电话那头传来哗哗啦啦的麻将声。我无奈地说:“你忙吧。”或许,假日断路是施工者的责任,与领导无关。</p>
<p class="ql-block">曾经,为了多占一块土地,村里远房的二哥与三哥争得头破血流,三哥甚至用铁锨拍死了二哥。如今,一层层梯田杂草丛生,野生的树木已长至盆口粗,良田沦为荒原,令人痛心疾首。痛心的不仅是田地的荒废,更是农民的流失。祖辈们辛辛苦苦开垦出的田地,到了这一代却无人问津。这究竟是农村发展的进步,还是退步?农村社会调查专家是否深入基层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农业专家们是否该走出研究室,深入农村实地研究,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乡村振兴的口号虽振奋人心,但试问,振兴究竟体现在何处?</p>
<p class="ql-block">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多是留守的妇女,年龄大的已过八十,年轻的也已六十有余。她们中有人种粮食,有人种菜,她们在寂寞中劳作,在苦中寻找乐趣,更肩负着不让田地荒废的责任。时代青年,青年时代,如今的农村青年又有几人具备这样的精神?人的认知在改变,改变的是希望不再寄托于田野之上。昔日老人常说:“不要替古人担忧。”如今,却变成了古人为当代年轻人担忧。</p> <p class="ql-block">因为天旱,种植户辛辛苦苦育的秧苗卖不出去。</p> <p class="ql-block">农民望着旱地欲哭无泪。</p> <p class="ql-block">庄稼半死不活,丰收无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