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3日上午10点51分,乘坐高铁抵达美兰机场航站楼,踏上北归之旅。两位热情洋溢的朋友早已等候在T1航站楼出口。因航班是晚上8.25分方起飞,还有近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安排点适当的活动。陆刘贤伉俪早已为我们作了充分的攻略,引领我们乘车前往一个充满魅力的小众旅游胜地——瑶城。从懵懂无知到较充分的了解,方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程,更是追溯文化渊源的寻根之旅。</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至海南,开启了他与这片土地的不解之缘。在《寄儋》诗中,“万户不禁酒,三年真识翁”生动描绘了他居儋三年的生活点滴。公元1100年,苏轼即将离开海南之际,应三山庵惟德和尚之邀,游览了演丰镇瑶城古村。他为当地一口古井赐名“惠通泉”,并撰写了《琼州惠通泉记》。此外,苏轼渡海北归时留下的诗句“我本儋耳人”“余生欲老海南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无不流露出他对海南的深切眷恋。</p><p class="ql-block"> 瑶城古村深受苏轼文化启蒙与耕读家风的影响,私塾义学兴盛,文脉绵延不绝。瑶城因此被誉为琼北闻名的举人村,“文魁福地”之美誉亦由此而来。在苏轼文化的浸润下,瑶城古村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氛围与教育传统。</p><p class="ql-block"> 苏轼虽被贬至当时被视为蛮荒之地的海南,却未因此懈怠对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追求。他在儋州居住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诗歌与文章,还续写了《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经学巨著。在瑶城村开设讲堂,启蒙传道,对当地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的活动至今仍被瑶城人铭记,成为海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别海南黎民表》——苏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p> <p class="ql-block">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p> <p class="ql-block"> 这是瑶城小村落里一个布置典雅的会议室,仿佛承载着历史与现代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书房,静谧中透着智慧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居然生长着一棵令人谈虎色变的恐怖之树—箭毒木,这株世上罕见的恐怖树,属于见血封喉属物种。其树皮破裂后流出的白色乳汁含有强心苷和黄酮等化学成分,能迅速麻痹心脏。据印尼历史记载,两个世纪前,爪哇岛的一位酋长曾用涂有这种树乳汁的针刺扎“犯人”胸部做实验,结果那人很快窒息而亡,从此这种树声名远播。中国称其为“见血封喉”,形象地描述了它毒性的猛烈。</p> <p class="ql-block"> 瑶城村位于海口美兰区演丰镇,距离市区约30公里,毗邻东寨港红树林景区,是一座以“古村修复+文化体验”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原本是有着400年历史的琼北古村落,经改造后焕发新生,既保留了传统民居的质朴,又融入了现代艺术与生态理念,成为海口近郊的“隐世桃源”。</p><p class="ql-block"> 青砖灰瓦的院落被改造成书吧、茶室、民宿、艺术工坊,墙上的黎族图腾、竹编装饰与当代艺术装置碰撞出独特美感。 </p><p class="ql-block"> 瑶城村不同于传统景区,它更像一个“活化的文化社区”,将乡村振兴与文旅创新结合得恰到好处。特别是这里曾经留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遗迹,成为文人雅士寻根溯源的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 从东坡行迹瑶城出来,又来到海口近郊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海口红树林景区,全称为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东寨港,是中国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丰富、生态保护最完好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之一。2025年3月正式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景区占地面积26000亩,拥有36种红树植物(占全国红树物种的97.2%),230种野生鸟类,形成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御自然灾害、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水质从劣五类提升至Ⅲ类,鸟类种类10年内增长27%。</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景区标志性景点是海上科普栈道:全长1700米,以“人”字形设计,寓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为蟹、鱼、鸟三段主题栈道,沿途设观景台和智慧导览系统,可近距离观察招潮蟹、弹涂鱼等生物。</p><p class="ql-block"> 景区矗立着一座高33.5米月之塔,是景区地标性建筑,登塔可俯瞰红树林全景,特别是可以近距离地俯瞰河与海的交汇口,夜间灯光与红树林相映成趣,塔内配备电子望远镜便于观鸟。</p> <p class="ql-block"> 红树林公园月之塔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沿着海边栈道漫步,会看到三个形似鸟笼的凉亭,名为蟹脚亭,实际上也是供人们休息的地方。凉亭的编织穹顶让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点点星光,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坐在其中也能感受到一丝凉意和浪漫。</p> <p class="ql-block"> 红树林公园景区,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海上科普栈道:全长1700米的栈道沿着河道蜿蜒,沿途风景如画,人迹罕至。漫步在栈道上,感受微风拂面,享受岁月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红树林临近河海交汇口处的月之塔,建筑的外表皮由白色镂空金属板制成,纯净而神秘。拾阶而上,光影效果非常迷人,让人期待夜晚灯光亮起时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海南的红树林景区是一处集自然奇观、生态教育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最令人惊叹的便是其“长在海中的森林”奇景。涨潮时,树干半浸水中,树冠如绿色岛屿浮于水面;退潮后,盘根错节的根系裸露,形成纵横交错的“树根迷宫”。乘船穿梭其中,宛如进入亚马逊秘境,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水面,波光粼粼,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弹涂鱼在泥滩跳跃,招潮蟹举螯“示威”,白鹭、苍鹭等水鸟悠然觅食。若运气好,还能看到珍稀的黑脸琵鹭。可以带上望远镜,静静观察这片湿地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景区设有架空木栈道,方便游客近距离观察生态。漫步栈道,呼吸湿润的空气,聆听鸟鸣与潮水声,感受自然的治愈力。</p><p class="ql-block"> 游览红树林不仅是观光,更是感受生态自然的一次洗礼。</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的根系能防风消浪,保护海岸线免受台风侵蚀,是可靠的海岸卫士,海南岛的天然屏障。 </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是净化能手,它能吸附污染物,净化海水,维持近海生态平衡。 </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的固碳能力远超陆地森林,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隐形英雄”。 </p><p class="ql-block"> 海南红树林的游览体验远超预期,它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在这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被重新定义——我们并非旁观者,而是生态链中的一份子。 </p><p class="ql-block"> 若你想暂时逃离喧嚣,感受地球生命的坚韧与智慧,海南红树林绝对值得列入旅行清单! </p> <p class="ql-block"> 游览过瑶城、红树林景区后,热情的东道主引领一行(陆刘的同学加现在的同事温教授、陆教授的侄子)来到不远处的成都火锅店。火锅沸腾着浓浓的情意在空间弥漫,陆教授买来的凤梨格外香甜美味,大家边吃边聊,畅谈种种,气氛热烈。快乐的时刻总是短暂的,看看时钟已指向晚6点了。陆刘二位将我们送到美兰机场,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候鸟北归的首站,就经历了一个意外之喜,度过了一个愉快难忘的大半天,全面游览了苏轼在海南留下行记的古村瑶城,还游历了红树林保护区景区,看到了难得一见的自然生态景观,又与友人一起聚餐,为北归践行,对朋友的这份真情,内心充满了感动。朋友的热情款待, 已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