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我第一次听到“祈福七曲山,立志两弹城”这句话时,内心便涌起一股暖流。六十年代,一场隐秘而伟大的行动在中国展开——两万多名科研人员隐姓埋名,扎进四川绵阳梓潼的大山深处。多年后,人们才知道,他们在这里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与改进。这片土地,如今被称为“中国两弹城”,一个曾经的绝密禁地,如今却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传奇之地。</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过去连地图上都找不到,因为它的代号是“902工程”,对外公开的名字是“国营曙光机械总厂”。这个名字听上去再普通不过,但它背后承载的是整个中国的核武梦想。1969年,由于国际局势复杂,位于青海的原子城研究基地迁往这里。两弹城成为中国第二个核武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两弹城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树环绕的景象。红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红星标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站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敬仰与憧憬。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我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丝气息都融入自己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门,一片宁静的建筑群映入眼帘。一栋栋老式建筑静静伫立,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万安”二字醒目地印刻在其中一栋建筑的正面墙壁上,周围树木郁郁葱葱,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之境。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科学家们为祖国事业奋斗的艰辛与努力。</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室内,一间布置简单的房间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张单人床铺着白色被褥,旁边放着一把椅子;桌子上摆放了一份报纸和其他文件资料,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明亮而整洁。这间普通的房间,曾经是科学家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见证了他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我想象着当年的科学家们,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为了国家的核事业默默奉献,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p> <p class="ql-block">在展示区的一角,透明玻璃盒内展示着一块标有“开业之石”的岩石样本,背景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捐赠牌匾。这块石头不仅象征着两弹城的建立,更象征着科学家们为祖国事业打下的坚实基础。我凝视着这块石头,仿佛看到了当年科学家们坚定的目光和不懈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 迈入两弹城的室内展示区,一排铜制雕像整齐地伫立在台阶上。这些雕像仿佛是那些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们,正以坚定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背景墙上刻有历史场景图案,并标有“大国功勋”字样,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我站在这些雕像前,久久不能移步。这些雕像不仅是对科学家们的纪念,更是对后人的激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与奉献的精神永远不过时。</p> <p class="ql-block"> 红砖建筑上刻有白色大字标语,“争取更大胜利”与“团结群众运动”,周围绿树环绕,环境整洁有序。这些标语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印记,更是科学家们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我站在这些标语前,仿佛听到了当年科学家们的誓言,感受到了他们为祖国事业奋斗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在两弹城的户外墙壁上,三块宣传板展示了多幅照片与文字介绍。这些宣传板不仅记录了两弹城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素材。我仔细阅读着这些照片与文字,试图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为祖国事业付出的艰辛与努力。邓稼先的叮嘱“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和于敏的誓言“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途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弹城,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我,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心怀祖国,志存高远。我立志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践行“强国有我”的使命。在这片充满历史记忆的土地上,我仿佛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