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

心生暖阳

<p class="ql-block">  酱作为调味品,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独占一席,江湖地位可见一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亲自动手做酱的人越来越少了,会做酱的人逐渐老去,年轻人对酱没什么感情,对酱的味道也就没那么执着,有的人甚至不知酱究竟是怎么来的。自小口味挑剔的我对酱的味道尤其挑剔,可惜空有执着,做是一点也不会的。</p> <p class="ql-block">  老妈是会做酱的,但我童年的记忆里却没有妈妈的味道,大概是因为搬离老家之后的若干年老妈都没有动手做过酱,因此我们吃百家酱的生活里缺失了妈妈的味道。最初吃了好多年姥姥做的酱,姥姥比较节俭,做酱喜欢放过年时吃不掉的年糕豆包,相对而言酱粗粝一些,颜色偏黄褐色,味道一流。后来吃二姑做的,二姑做的酱发酵的时间更长一些,所以颜色更深一些,吃起来味道更足。再后来吃老舅做的,老舅一直反对姥姥在酱里掺这掺那,所以老舅做的酱更纯粹。味道和姥姥做的一样的好,发酵的颜色也几乎没有区别。也吃过老姨做的豆瓣酱,老姨做的酱明显更高级一些,更适合做菜做汤,调味绝了。</p> <p class="ql-block">  慢慢地,姥姥做不动了,老舅和老姨外出打工也不做了。二姑家住了楼房,做酱已然不具备条件了。没办法,只好买酱吃了,各种品牌的酱几乎都吃遍了,不是甜就是咸,怎么品也品不出熟悉的味道,那时我一看到酱碗就排斥得很。</p> <p class="ql-block">  结婚后婆婆家也没人做酱,吃了一段时间姨婆婆家做的酱,比买的强一些,但没有我家几位大能做得好。后来姨婆婆骨质疏松胳膊骨折,得,味道不满意的也吃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又开始在超市的货架上,在网络平台上搜各种酱。不好吃不好吃统统都不好吃。然后姐居然开始鼓捣着做酱了,味道也没有姥姥她们做得好,但是我真的很满足了。然而姐的发挥着实不太稳定,去年做挺好今年烧大了,有点苦。</p> <p class="ql-block"> 老妈也开始做酱了,条件所限做的量不多,发酵的也不太充分,味道一般。那我也认认真真放起来准备慢慢吃。姐和老妈都行动了我动力十足觉得自己也能行,开始计划买设备买原料。可惜婆婆一住院,所有的计划立刻夭折。眼看做酱的季节已经过去,唉,明年再说吧!</p> <p class="ql-block">  上周老妈说老舅给捎来点酱,我感觉特别意外。老舅年龄也不小了,这些年七灾八难的,打工从房顶跌落摔断过腿,做面案用和面机搅断过手。前年脑出血,后遗症很严重,半边身子行动不便。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够做酱呢?心疼的同时,默默把这些酱在我心里的地位提了又提。夹了一点儿放进嘴里,真的有些陶醉了,久违的熟悉的美好的味道。每一餐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让酱碗上桌,有葱葱蘸酱,没葱蒜蘸酱,葱蒜都没有黄瓜来蘸酱。黄瓜也没有娃娃菜来蘸酱,甚至韭菜切成段上桌来蘸酱。我觉得自己有点疯魔了😅</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味蕾记住的味道会一辈子刻在人的记忆里。这味道里面有一部分是因为食物,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人,是一代人对另一代的人的一种传承。老舅继承了姥姥的味道,而舅家表弟如今生活在北京,怎么可能继承老舅的味道?年轻的人们啊,不知不觉中传承就断裂了,而传承一旦断裂想要接续恐怕很难很难啰!</p> <p class="ql-block">注:本来没写好,保存草稿误点成发布了。仓促间照片借鉴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