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爸爸的朋友就是亲切的“叔叔”或“伯伯”,爷爷的朋友自然也被视作家中长辈。那时,几代人之间的情谊水到渠成,家庭与家庭之间来往密切,常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带孩子,构成一个个代代相传的“世交”网络。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朋友。</p><p class="ql-block">然而,如今即便是住得很近的两户人家,也可能因各自埋首于手机屏幕而渐行渐远;两个本应亲近的人,竟成了彼此陌生的个体。屏幕拉远了人心,也隔断了原本可以延续的温情与交往。</p><p class="ql-block">我始终提倡几个家庭能时常聚一聚,让长辈们相互交流,孩子们一起玩耍,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在彼此之间找到温暖的陪伴。这不仅有助于增进理解与信任,更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富有人情味的成长环境。</p><p class="ql-block">就像今天,多多和舒涵虽然是第一次一起玩,却一见如故,玩得无比开心,还约好了下次再见。其实,他们的家庭早在几代之前就已结下深厚情谊。早在民国时期,他们的曾祖父便以手工皮鞋与精致菜篮相赠,互通技艺,结下了“匠心交情”的佳话;他们的祖父更是无话不谈的老友;而他们的父亲小时候也常因看世界杯而吃住在一起,情同手足。</p><p class="ql-block">这份跨越时代的亲情,宛如一条涓涓细流,穿越岁月的褶皱,悄然滋养着今天的欢笑与约定。最纯洁朴素的乡情,正是在这样的相守与延续中,代代相传,温润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