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0188458</p><p class="ql-block">文图 妙手</p> <p class="ql-block">近期在网上学习摄影枝术,今天上午去“采风”,登了烟台山山顶,近距离拍摄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千年地标,灯塔,到达山顶后偶然发现,一个矮小瘦弱,其貌不扬的男孩正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60左右的老太太,她面色腊黄,双手双脚都委缩变形不能自理,一看就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我好奇的赶向前简单采访了他几句,他们不是烟台人,是陕西人,他不是儿子,是女婿,放假和对象带丈母娘来烟台旅游,让她看看大海,听听涛声,听后我很感动,当即为他点赞,为老人点赞,我说:“你生病了是不幸的,但你生了个好女儿,特别是挑选了一个好婿,你是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谁说中国的孝道失缺,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和关注这些平凡之人的孝和爱,我要用这支笨拙的笔,为他们写一首赞歌,让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得已弘扬传递。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强调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常常看望他们,陪伴他们,照顾他们,让年老有病的老人得到物质和精神享受。</p> <p class="ql-block">誉为古老的“东方文明”。孝道文化的核心在于敬老养老。这一传统在中华民族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它倡导幼敬长、下尊上的理念,要求晚辈对长辈保持尊重,子女应孝敬父母,并负责照顾、赡养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感受家庭的温暖与欢乐。这种精神超越时空,具有普遍而深远的社会意义。现在许多有远见的人士都强烈呼吁,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因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而遗弃。否则,社会将失去纯朴,人心将趋于堕落,社会文明也将倒退。乌鸦尚知反哺之孝,羊亦懂得跪乳之恩,更何况人呢?我们怎能忘却父母数十年的养育之恩与教诲呢?当父母年老体衰、贫病交加时,我们更应尽孝道。然而,遗憾的是,如今因“金钱至上”的观念而受到冲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强调并弘扬孝道文化,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句古语:“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这句话深深蕴含着对父母的敬意与感恩。父母,他们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他们就像是在世的佛,以其慈悲与智慧,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因此,真正的修行就在日常的孝敬之中。</p><p class="ql-block">百善孝为先,让千年灯塔照亮这对孝子的人生路,让红叶为他们送上福报,送上吉祥!愿他们好人一生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