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空杯心态》</p><p class="ql-block">●周霄山</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造诣不浅的人,去寺庙里拜访老禅师。老禅师徒弟出门迎接他的时候,他很傲慢。老禅师很恭敬地接待他,还为他沏茶。在倒水的时候,老禅师给他杯子倒满了水还一直在倒。他就问老禅师:“大师,已经溢出来了,怎么还在倒?”老禅师说;“是啊,已经满了还在倒,你已经懂这么多了,还到我这里拜访。”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之前要有一个空杯心态。如果想要学到自己已有之外的知识,那么首先就要把自己作为一个空杯子,去接纳更多的知识,而不是以自己已拥有的骄傲自大,这就是空杯心态。</p><p class="ql-block"> 怎么才能做到空杯心态?就是自己成功后不自傲,一件事情成功不代表以后每件事都能成功。我们要保持不满足的心态,不断地腾空自己,装满自己,再腾空,再装满,不断的学习进步。就是要及时丢掉过去的一些经验,因为,不同的事情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去寻找成功的经验。就是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寻找学习的机会,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就是学着当一名倾听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要学会去听他人的想法。我们可以自信,但是不可以自负,不可以自傲。永远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保持空杯心态。</p><p class="ql-block"> “空”是生命从容不迫的瞬间。因为空,我们摆脱了诸多束缚,心灵得以洞悉世间万物。因为空,我们能以宁静的心态去审视世界。因为空,我们人生的起伏荣辱都显得微不足道。“空杯之空”,蕴含着有无之间的哲学。一只杯子,在未注水前是空的,倒掉水后同样呈现空。这种空,既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它象征着短暂休息后的再次充盈,连接着往事的回忆与未来的憧憬。人心亦如此,一旦装满,便难以容纳新知。唯有腾空,方能接纳新事物。“空杯心态”,是对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彻底放空,是谦逊与低调的象征。我们适时地腾空,随时准备从新起点出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汲取、不断进步,让生命焕发新生。</p><p class="ql-block"> 佛说:“世无净土,皆因心无净土。”也就是,若我们眼中的世界充斥尘埃,那往往是因为我们心灵蒙上了尘埃。心灵如同那通向外界的窗户,透过它,我们感知着世界的绚烂与生活的美好。然而,当心灵之窗被尘埃遮蔽,那些美好便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因此,我们需要时常拂去心灵的尘埃,以纯净之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有哲人说:“在空气稀薄的高峰攀登中,欲念和杂念的排除至关重要。杂念越少,需氧量越少;欲念越多,对氧气的需求便越高。”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清空心灵,减少杂念的干扰,以宁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颗平静如水的心,宁静致远。</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心灵,如同一个茶杯,装满了过往的经验、成见与知识。若我们不懂得适时腾空,接纳新知,便难以推陈出新,更难以超越与进步。然而,“空”并非真正的失去,它意味着更广阔的拥有。这种拥有并非随波逐流,更非消极无为,每一次的腾空与接纳,都是心灵之旅的新起点,都是我们不断前行、更丰盈充实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有哲人说:“若心中只装满自己,便无空间容人,世界自然显得狭小。唯有将自己置于低位,方能容纳万物,世界因此而广阔。”要想拥有广博的视野与深邃的内心,就必须学会腾空自我,以谦逊的姿态去接纳新知与智慧。有位年轻人,怀揣着对丹青艺术的热爱,不远千里来到法华寺,希望能遇到一位能让自己心服口服的老师。然而,他发现许多人名不副实,甚至自己的画技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他们。释园大师得知此事后,决定以茶为题,让年轻人展示他的绘画技艺。年轻人自信地画出了一个倾斜的茶壶和茶杯,茶水似乎正从茶壶中缓缓注入茶杯。然而,释园大师却指出,茶杯的位置应该放在茶壶上方,而非下方。年轻人起初不解,但大师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诲后,他终于明白了大师的用意。正如释园大师所言,如果年轻人一直将自己置于高位,看不起那些所谓的“茶壶”,那么他永远也无法真正学到丹青艺术的精髓。只有放低姿态,虚心向学,才能真正品尝到智慧的“茶香”。</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沉溺于自我满足,目空一切时,他如何能够从他人那里汲取知识、经验和智慧?“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智者深谙谦逊之道,他们保持敬畏之心,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智慧。如大海能容百川,因其低姿态;山谷能聚气藏风,亦因其谦逊。人若欲生活得从容不迫,宁静致远,亦需放下身段。当我们放低心态,无论目视何方,都能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汲取其长处,进而丰富内心,提升自我,强化灵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不断追求卓越,方能超越自我。</p><p class="ql-block"> 空杯心态,不是完全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用全新的体验去打开自己,用全新的努力去创造想要的人生。空杯心态,并非是让我们将过去的一切全然抛弃,而是让我们放下固有的认知、偏见与自满,以一种谦逊、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去接纳新的知识、理念与经验。以空杯心态,拥抱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空杯心态,是成长的动力,能让我们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成为我们不断成长的动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会被时代淘汰。空杯心态,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被过去的成就所束缚,不被固有的观念所局限,以谦逊、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追求知识和认知的过程中,往往习惯将自己的思维和经验作为基准,给予过多的主观判断和偏见。然而,要真正拥有开放的洞察力和深度的理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空杯心态”,以接纳新的思想和观念。我们的认知往往被主观经验、文化背景和教育等因素所局限。而拥有空杯心态意味着我们愿意超越个人认知的局限,去主动寻找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以达到更为全面和客观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思维往往受限于已知和习惯,不能真正超越自我。而空杯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打破认知壁垒,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事物,发现以往忽略的细节和可能性。拥有空杯心态,我们能够更加开放地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不再局限于狭隘的认知边界。这种开放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空杯心态激发了我们对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渴望。只有将心态放空,我们才能从他人的思考和经验中获取更多的启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论述了“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就是,三十辐汇集一根毂的孔洞中,只有最中间是空的,车轮才能转动;揉陶土做器皿,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能发挥作用;开凿门窗建房屋,只有房屋内部是空的,才有房屋的作用。万物皆空,方有其用。</p><p class="ql-block"> 拥有好奇心是培养空杯心态的关键。通过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我们能够打破认知的狭隘,接纳新的知识和观点,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知。将自己置身于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学习,开阔眼界,获取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我们培养并践行空杯心态。</p><p class="ql-block"> 空杯心态是我们认知的最高境界,它要求我们在学习、接纳和思考的过程中,保持一颗空灵、开放和虚心的心态。通过了解空杯心态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并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只有通过实践空杯心态,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开放的认知、超越自我认知的局限,并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智慧。所以,我们在追求认知的旅途中,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以开启智慧的大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