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余墨染笺》面世始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一个特别真实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城一个89岁的诗人张宜武先生又出自己的专著(自陶吟系列第八册)了,创造了一个人生奇迹,唱了一首不折不扣的生命赞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余墨染笺》终于2025年4月28日面世了,凡是浏览过这本长达290多页的精装书的人无不由衷赞叹:“美观、大气;内容特别丰富;图文并茂;所有的诗都是近两年创作的,太了不起;这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余墨染笺》的面世始末,笔者特别有发言权,因为笔者不仅是作者张宜武先生的关门弟子,还是这本书的责任校对,自始至终见证了书的来龙去脉,更何况书中有自己的贺诗和《为霞尚满天》为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古人云:“师傅有事,弟子代其劳。”年事已高并行动不便的张老2024年冬天和笔者认真说:“庆辉,明年端午节之前我一定会印刷好自陶斋系列第八册——《余墨染笺》。序言我打算由我们湖南省祁阳市的一个全国一级作家王金星先生,我弟弟同一个中学退休的校长陈朝晖先生撰写……你为责任校对,还要为我跑腿……”“没有问题,我一定完成任务”笔者满口应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过了不久的时间,张老发给笔者江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胡迎建先生题写的书名,全国级作家王金星先生的序言。笔者认真拜读序言以后对张老更加肃然起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5年元旦正是“一元复始”的好日子,张老把自己《余墨染笺》的书稿,用邮箱正式发往了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城一家非常正轨的印刷厂并告诉了笔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静好。过了不久,印刷的负责人看告诉我:“张宜武老师《余墨染笺》的一校已经搞好,曾老师你来厂里拿一下哈!”“好的,我马上来!”笔者回答之后不敢怠慢,马上向印刷厂“走”去并送给了敬爱的张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好事多磨”,一晃到了2025年3月初。由于印刷厂业务繁忙,二校之后的《余墨染笺》不得不停了下来。为了此诗集早点付梓,张老又让笔者转告他的意见,自己马不停蹄进行了转告了一下,此书的三校很快变成了美好的现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夏天是浪漫的,“叮铃铃、叮铃铃……”4月25日上午九点钟左右,笔者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自己接听电话的时候,印刷厂王厂长说:“张宜武老师的《余墨染笺》已经印刷出来了,下周星期一上午我分别送张老师和你。”“好的,谢谢您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4月28日上午,言而有信的王厂长送来了张老的《余墨染笺》,笔者完全按照张老的要求进行了赠送,笔者答应了张老之事终于变成了美好的现实,也出现了文章开头大家称赞的一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注:此文已经发表在2025年5月3日本人的公众号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