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探索自然与历史的交融,2025年5月3日劳动节之际,我们151人的徒步队伍齐聚慈溪,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徒步之旅。从潘岙村出发,沿着夹岙岭、通天岭前行,穿越洞山古道,抵达洞山古寺,再到灵湖、药王殿,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清晨,阳光洒在潘岙村,这个宁静的小村庄被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老的房屋错落有致,石板路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质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队员们相互交流,分享着对这次徒步的期待,为即将开始的旅程充满了信心。</p> <p class="ql-block">挑战与美景并存,离开潘岙村,我们踏上了夹岙岭古道。道路崎岖不平,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时而攀爬陡峭的山坡,时而穿越茂密的丛林。虽然过程有些艰辛,但当我们站在夹岙岭的高处,俯瞰着周围的群山和远处的村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通天岭。这里的景色更加壮观,视野更加开阔。站在通天岭的山顶,微风拂面,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队员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从通天岭下来,我们进入了洞山古道。这条古道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平整。沿途我们看到了许多古老的石桥、碑刻和古树,它们见证了洞山古道的沧桑变迁。在古道上行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我们感受着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漫长的徒步,我们终于抵达了洞山古寺。这座古寺始建于唐朝,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我们参观了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欣赏了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在寺内的庭院里,我们稍作休息,品尝着自带的食物,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灵湖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周围的山峦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湖边的草地上,鲜花盛开,五彩斑斓。我们沿着湖边漫步,欣赏着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药王殿,这里供奉着药王孙思邈,是人们祈求健康和平安的地方。殿内香烟缭绕,信徒们虔诚地祈祷着。我们了解了药王的生平事迹和医学成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洞山寺位于掌起镇任佳溪村,地处灵绪湖南缘的崇山峻岭间,寺院规模不大,景色特美。据《镇海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初,北宋祥符中请额曰“幽栖洞山”,清乾隆八年僧觉性重修。另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洞山寺田山碑》记载:“寺创建于三国赤乌年间。”无论何种说法,洞山寺若称不上名刹,却也可以算得上古寺。</p> <p class="ql-block">洞山寺位于慈溪市东埠头的将军山上,据县志载:“洞山教寺,梁开平初置,宋祥符请额曰‘栖幽洞山’,乃将军山洞也。”寺前有一石块砌成的拱形体,这便是遐迩闻名的白云洞。在白云洞的前侧,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七级石塔,呈六棱形,每面都有佛像浮雕。“出山四朝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这古洞、古塔、古寺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泉瀑涓涓净,山花霭霭飞,白云回合处,应是至人栖”。历代文人墨客为洞山寺留下的赞美诗篇,为我们重游古寺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一条山径缘溪而上,淙淙水犹如弹奏着一支淡雅的古典乐曲;竹海松涛,风过似万马奔腾,颇有几分悲壮和激烈;这里动静相宜,风景幽绝,不禁令人联想起“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老话。然而,就是这么个异彩纷呈之处,据说当初却游者不众,香火不盛。什么原因,已无从查考。直至明万历年间,华颜先生在此设课讲学后,洞山寺及白云洞才渐为世人所重视。</p> <p class="ql-block">潘岙村的东面有一个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下面有一条笔直的村路,沿着这条村路可以一直走到村子的西头。这条路也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沿途不仅有美学民宿,比如灵秀客栈、海如别苑、吴越小筑、藕池农家等,还有大会堂、爱莲堂、半壁凉亭等历史古迹。</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石刻,天下禅寺大多踞好山好水之间。从湖墩村往东约一里许,越寺岭而上,沿途流水潺潺,林木葱郁,将军石苔色苍斑,壁立千仞,“阿弥陀佛”摩崖石刻字大如斗,雄伟庄重。清代慈溪诸生陈曙写了这样一首诗:“古寺云深石径通,泉声送到梵王宫。老僧问我游山句,只在寒林落叶中。”其实这位作者只驻情泉声石径,却把洞山寺石塔和白云洞这二件瑰宝忽略了。</p> <p class="ql-block">白云洞横贯山坳,属券顶石砌结构,与宋代石塔相距咫尺。该建筑既作山门,又关合山之风水,构思巧妙。洞门宽2.2米,高2.4米,进深2.9米,拱顶额镌“白云洞”三字,字迹清晰。步入白云洞,景色豁然,竹林水田,古刹清泉,仿佛人间天堂。据《镇海县志》记载:邑人华颜讲学于此,有“白云封古洞,明月照空山”之句。</p> <p class="ql-block">从清风园的院门走出去,可以看到一幢白色的房子,里面供奉着几尊神像。这幢房子叫做半壁凉亭,于清朝雍正十年修建,被列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关于半壁凉亭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年潘岙村一带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村民们束手无策,只好祈求上天保佑,当晚族长梦见一白须老者,自然是葛仙翁,告诉他可以用哪种草药根除瘟疫,第二天族长根据梦境采来草药让村民服下,瘟疫果然好了。于是在村头建了一座半壁凉亭,供奉葛仙翁,感念他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村头西边的爱莲堂又称为周氏宗祠,这里是一个幽静的小院,如今变成了潘岙村文化展馆,里面还有一个讲堂,供人们休憩或者学习用。周氏宗祠旁边的清风园搞了一个德育文化廊,非常有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些壁画简单清新,轻轻的几笔就勾勒出一份快乐、一抹淡然、一丝素雅或一份乡愁,让沿途的墙壁在古色古香中又多了几分文艺格调。</p> <p class="ql-block">半壁凉亭的后面是一个古树群,里面都是一抱粗的古树,都有几百年的树龄,其中年龄最大者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姐妹樟,它们距今有800多年,却依然苍翠。姐妹樟往东还有一条村路,沿途的风景也很美。古树群的西边就是灵湖,两边是青山。灵湖畔有一个公园,公园里有荷花池,曲桥从池中穿过,可以欣赏荷花或者湖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次徒步之旅,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在徒步过程中,我们锻炼了身体,挑战了自我,也增进了队员之间的友谊。虽然身体疲惫,但我们的心灵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期待下一次的徒步之旅,再次探索那些未知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