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到“庆五一 忆童年【万能的手】征文活动启事〞这个主题,时光隧道便将我的思维传送到70年代初。</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一家还住在西安某工厂家属大院内。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屋。我家住在中间的1楼,屋内共两间房约30平米。我和弟弟妹妹睡一间房,房屋内没有厨房和厕所。做饭都是在门口的过道处,过道是用墙将两户隔开。</p> <p class="ql-block"> 那时家务事都是由母亲包办。母亲常年倒班,只能靠工间休息时间回来给我们做饭。母亲常常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做饭”。</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我8岁那年,我早早的放学回家。看到冷清的家,知道弟弟弟妹妹还在托儿所,父母还在上班。心生念头,想自己做一回饭,等父母下班回来给他们一个惊喜,想想还是熬稀饭比较简单,于是便开始生火。</p> <p class="ql-block"> 过道处摆放着一些木柴和煤球,煤球是自己用煤粉加水和成泥后,再用手揉搓成比乒乓球小一点的球形。我将报纸和木柴放入手提式小煤炉中,用火柴将报纸点燃。</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火还挺旺,可过了一会儿,火慢慢熄灭了,木柴还没有点燃。我将木柴拿出来,在炉内多放了一些报纸,将木材放在报纸上,重新点燃报纸。火慢慢的升起来了,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便撅着屁股趴在地上用</span>力对着炉口吹气,每吹一口气,火苗就会旺一点。就这样,我不停的吹气,吹得我头发晕,直到木柴燃烧为止。当我把还没有干透的煤球填满炉内时,倾刻间伴随着清脆响声青烟直往上窜,我的双眼立刻被熏的眼泪直流,忍不住用漆黑的双手去揉眼睛。不一会儿炉内的青烟慢慢散去,看着煤球由黑变红,我知道火已经生好了。</p> <p class="ql-block"> 生好火后便开始淘米, 我不知道该往锅里加多少水。估摸着加入一半的水应该没问题吧。盖上盖子,便放入火炉开始熬稀饭。</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水便烧开了,炉膛内的火越烧越旺。锅内清澈的水慢慢变得浑浊起来,水泡越来越多,直到溢出锅外,倾刻间炉膛周围伴随着嗞嗞声白烟腾空而起,煤气味呛得我直咳嗽。看到此景我手足无措,甚至急的我要哭了出来。还好邻居路过帮我将锅端了下来。告诉我如何通过炉门控制好火候。于是我按照邻居说的,将炉门关小,不一会儿火红的炉膛慢慢儿变得黯淡下来。我重新将锅放到炉上,锅内的泡沫慢慢翻腾,此刻我紧张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漫长时间的熬制过程,我守在炉旁担心再次溢锅。此时天慢慢的擦黑,我坐在门口,眺望着父母下班回来的路上,多么希望早早看到他们回来的身影。此时的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寞,好想投入父母的怀抱,倾诉心中的寂寞与辛苦。</p> <p class="ql-block"> 不知过了多久稀饭熬好了,看着自己第一次熬成的稀饭,所有的辛酸在这一刻全部化为乌有,此刻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远远的看到母亲带着着疲惫的身体走回家那一刻,我赶紧上前迎接母亲,自豪告诉她我熬了稀饭,母亲欣慰的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