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重逢

静瑾

毕业合影 相聚一刻 三十四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丹州大地奔涌着黄河的脉搏,凤翅山的牡丹花依存芳香,仕望河的歌声在宜川城上空嘹亮回旋。延安师范幼师班二十三名同窗,竟在同学女儿的婚礼上完成了等待三十四年的重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禹宾馆里,二十三双刻满岁月年轮的手掌交叠相握,相拥环抱的泪水里浮动着1991年毕业季的斑驳光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不寻常的1988年。犹然记着鼓鼓囊囊的背包,手托沉重的行李,初入校门的那天,青石板铺就的校园小径上,十七八岁的我们像黄土塬上的山桃花,悄然绽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同的乡音入住在同一个宿舍,看着不同的面孔,听着叽里呱啦的对话,我选择了住在上铺。两个很热情的室友铺好床后问我:“ 你可不”,我说:“不渴”她们就出去了。过了两天我才知道“不可”的意思是不去,不是不喝水。每天晚上熄灯之后,也是拉开我们尽情施展歌喉的序幕,每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宛如黄昏时分进窝的鸟儿,叽叽喳喳叙说着家乡的趣事,嘻嘻哈哈的笑声在楼道悠扬回荡。这种放肆的自由在楼管老师的敲门声中才能嘎然而至,酣畅而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一晃而过的岁月里,心里总是有割舍不下的惦记与思念。宴席设在东方酒店。望着窗外银杏树又抽了新芽,长了绿叶,步行道旁的垂柳枝条疏了又密,密了又疏。三十四年,足够让一株幼苗长成合抱之木,却未能抹去记忆里那些清脆迷人的笑声和那一张张琼脂欲滴的面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雪融了,冰化了。皱纹里蓄着的岁月忽然亮起来,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少女从层层年轮中探出的脸庞。眼角的沟壑,却在茶水蒸腾的雾气里舒展圆润。 一双双的手背已生出褐斑,可当互相握住时,还是那般轻盈好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握手道别, 没有不散的宴席,却有不散的心。三十四年星霜荏苒,一双双灵犀的眼睛依然默契地相视,手不约而同的拉了起来,仿佛排着队去郊游的孩童,永远走不出那个开满蒲公英的春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暮色浸染文峰塔,十里丹州的风掠过窗棂,将各自的祝福送往秋林古镇深处。我们知道,这场跨越三十四载的相聚不是终章,而是新篇望河的歌声在宜川城上空嘹亮回旋。</span></p> 友情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