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洞儿沟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的怀抱之中,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全村1263人,共285户,皆为天主教徒。西邻槐树村,北接南界,东与姚村、大元、西邵相望,南与清徐县毗邻。总面积达2.59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是一个宗教信仰的圣地,更是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村。</p> <p class="ql-block">洞儿沟的教堂,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秀丽端庄,虽历经百年风雨,却依旧熠熠生辉。她是历史的见证,不朽的丰碑,如同夜空中指引方向的星光。亚松达的故居,翠柏掩映,小堂内塑像画廊静谧幽香,象征着诚朴与谦爱,宛如人间天使的栖息之地。方济各的会院,横卧山冈,历经战乱,满载悲壮与凄凉,成为中国教会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洞儿沟天主教堂,是山西教会史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据太原地方志记载,道光元年(1821年),天主教传入此地,先后在多个村庄建立教堂。由此推算,天主教传入洞儿沟村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最初,天主教传入此村时,教友们只能在家中举行弥撒。随着信徒人数的增加,活动地点逐渐迁至北山。直到1900年,村中才正式建起了教堂,成为信徒们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1932年,榆次教区从太原教区划分出去后,富济才主教于1939年批准在洞儿沟建造教堂,即今日的露德圣母堂。这座教堂承载着教友们对信仰的执着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据说,天主教最早在1633年由比利时籍耶稣会士金弥格传入本村,至今已有220余年的历史。外籍教士们先后在村内及南山坡、北山坡建造了育婴堂、教堂和修院等多处建筑,为村庄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圣母七苦,是指圣母一生所经历的七种巨大痛苦。传统圣母七苦经文如下:</p>
<p class="ql-block">(1)闻西默盎预言吾主受难之状,圣母一苦。</p>
<p class="ql-block">(2)王黑落德心生恶计谋害吾主,圣母二苦。</p>
<p class="ql-block">(3)京都瞻礼归途中不见吾主,圣母三苦。</p>
<p class="ql-block">(4)主负十字重压跌仆,苦街相遇,圣母四苦。</p>
<p class="ql-block">(5)见举圣架通体全伤,七言而终,圣母五苦。</p>
<p class="ql-block">(6)吾主圣躯二圣取下,白布敬殓,圣母六苦。</p>
<p class="ql-block">(7)圣身已葬石板盖墓,忧闷回府,圣母七苦。</p> <p class="ql-block">从山脚至山顶,十四处浮雕圣像沿“之”字形山路排列,直至“上天之门”牌楼下。每处浮雕圣像均由青砖垒起的带十字架尖塔镶嵌,庄严古朴,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每到白露秋分时节,洞儿沟的庄稼常遭冰雹袭击,村民生活困苦。当时的神长带领教友,举着十字圣架祈祷游行,将十字架插于山顶,祈求免灾。自此,洞儿沟不再受冰雹之苦,生活渐趋安稳。为感念十字圣架的庇护,教友们于1924年在山上修建圣堂,因教宗钦定“圣母七苦”的通谕,遂将圣堂命名为“圣母七苦堂”,南山亦称七苦山。</p> <p class="ql-block">上山之路蜿蜒曲折,每处拐角皆有一座小堂,其上塑有耶稣受刑的浮雕,画面各异,令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处,我都会在经文后做简短默祷,划“十字圣号”,以表虔诚之心。</p> <p class="ql-block">这座哥特式风格的凯旋门,上山过门为“上天之门”,下山过门为“罪人之托”,寓意深刻,令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一路行走,一路随拍,不知不觉间,我和杨阳已爬至酷似巴黎凯旋门的“上天之门”。穿过拱形大门,眼前豁然开朗,平坦的山顶展现在我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七苦山顶的巨大广场上,正西方向矗立着金碧辉煌的圆形天坛式“祭坛”和故宫太和殿式的“忧苦之慰圣殿”。主建筑两侧,红花绿草掩映下的汉白玉十二宗徒塑像,宛如圣母山上的坚强卫士,迎接四方而来的朝圣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