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黔南民族风 醉美匀城南沙洲

黔南州老年书画研究会

<p class="ql-block">  赞黔南五一暨四月八活动</p><p class="ql-block">五月黔南喜气扬,南沙洲上韵悠长。</p><p class="ql-block">苗家芦管歌欢畅,水族风情韵绕梁。</p><p class="ql-block">布谷声中春景盛,彩衣舞处笑声昂。</p><p class="ql-block">八方宾客同欢庆,共谱和谐锦绣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桥韵都匀,魅力之城</p><p class="ql-block"> 都匀,这座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被誉为“高原桥城” ,桥梁总数超百座,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桥,不仅是都匀的交通纽带,更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都匀人的乡愁与记忆,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往昔与今朝。</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的百子桥,无疑是都匀桥梁中的翘楚。它横跨剑江河,七孔相连,桥身由青石砌就,全长140米,宽8米,高11.5米。桥两端的大石狮威风凛凛,守护着这一方水土;沿着石梯登上二楼,六角琉璃亭精致典雅,飞檐翘角在岁月中依旧灵动。桥中段的茶馆,弥漫着茶香,人们在这里谈天说地,享受着悠闲时光。百子桥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乡绅唐文升为求子嗣独自建桥,后“百岁得子”,百子桥因此得名。在古代,它是黔桂交通要道的关键桥梁;民国时期,作为黔桂铁路终点站的重要枢纽,百子桥见证了都匀的繁华与喧嚣,也承载着都匀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成为了游子心中的乡愁地标。</p><p class="ql-block"> 剑江斜桥同样别具一格,它与百子桥相距二百米,桥面与剑江河道呈45度斜角,是全国大中型桥梁中斜度最大的桥,宛如一张巨大的古琴斜架在河面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剑江斜桥建成后,百子桥的行车功能虽被取代,但却转型成为一座人行观光廊桥。如今,古朴的百子桥与现代感十足的斜桥并肩而立,一静一动,一古一今,共同构成了剑江之上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留念。</p><p class="ql-block"> 都匀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文峰桥和西山大桥这两座风雨桥便是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文峰桥原是一座小石桥,后改造成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木制结构的风雨桥,全长110米,宽4米,不用一钉一铆,尽显古人智慧。桥柱子上雕刻着十二生肖、苗族图案、布依族图案等,彰显着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夜晚,彩灯映射出神秘的水族文字——水书,如梦如幻,为文峰桥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文峰桥一头连着繁华的文峰路,一头连着热闹的文峰园,与文峰塔遥遥相望,成为了都匀人休闲漫步的好去处。2019年,文峰云桥的建成,与文峰桥一脉相承又相得益彰,提升了通行能力的同时,也为都匀的桥梁景观增添了新的亮点。</p><p class="ql-block"> 西山大桥是都匀市区主要交通桥梁之一,1966年初建,2016年升级改造后,成为了一座极具黔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桥梁。总长112米,桥宽31.5米,双向四车道。桥的左右人行道上各建有三层高的风雨桥,桥面宽8米,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夜幕降临,西山大桥华灯初上,桥上人头攒动,有跳广场舞的、唱歌的、演奏乐器的,热闹非凡;桥下河水潺潺,波光粼粼,与岸边的美食街相互映衬,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和人们的欢声笑语。电影中,西山大桥的迷人夜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直播打卡,使其迅速成为网络热门景点,为都匀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都匀的绿地公园内还有形态各异的桥。绿博园的七座桥——迎恩桥、乐善桥、永济桥、雁序桥、谪仙桥、梦遇桥、涟溪桥,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迎恩桥橙黄相间,规模宏大,寓意着感恩奋进;乐善桥造型独特,象征着集体主义精神;谪仙桥充满浪漫韵味,诉说着历史文人的故事……这些桥在青山绿水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连接着都匀的历史与现代文化。</p><p class="ql-block"> 都匀的桥,是城市的脉络,是文化的传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它们横跨在剑江河上,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了都匀的发展变迁,也成为了都匀最亮丽的名片。每一座桥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座桥都承载着一份情感,当你踏上都匀的土地,漫步在这些桥上,便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沉醉在这桥韵都匀的美好之中 。</p> <p class="ql-block"> 《匀城四月八即景》</p><p class="ql-block">芦笙吹破五云端,五色糯香绕剑滩。</p><p class="ql-block">苗女银铃摇月碎,布依锦缎映霞丹。</p><p class="ql-block">南沙洲上歌如海,石板街前舞若湍。</p><p class="ql-block">篝火熊熊融夜色,民族团结共盘桓。</p><p class="ql-block"> 四月八:黔南大地的文化密码与团结纽带</p><p class="ql-block"> “四月八”作为黔南苗族、布依族等世居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2025年黔南州“五一”劳动节暨四月八民族文化活动,以“多彩黔南民族风·醉美匀城南沙洲”为主题,通过五大主题乐章、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等形式,打造了一场沉浸式民族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活动期间,都匀南沙洲公园成为文化交融的舞台:苗族芦笙舞重现“亚努节”的古老仪式,布依族“八音坐唱”诉说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水族马尾绣与水书文化展现千年传承的匠心。非遗工坊里,枫香染技艺传承人现场演示“指尖上的艺术”,残疾人乐队的演出传递着温暖与力量。美食长廊中,五色糯米饭、红鸡蛋等传统美食与都匀毛尖茶相映成趣,成为味觉与文化的双重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场盛会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全景展示,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当各族群众手拉手共跳篝火舞,当“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山歌响彻夜空,黔南大地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新篇章。活动通过“文化+旅游+劳动”的创新模式,将非遗保护、乡村振兴与节庆经济有机融合,让“四月八”从传统祭祀仪式升华为现代文明的文化符号,彰显了黔南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2025年 </p><p class="ql-block">编辑:李仕海</p><p class="ql-block">摄影:李仕海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