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圆兽首展览南通站

南通+秋天里

<p class="ql-block">估计只要是中国人,无论大人小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个园林,唯有圆明园!圆明园是中国‌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约35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建筑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万园之园”。‌</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帝王的营造,最终在1860年遭遇英法联军的焚毁。</p> <p class="ql-block">参观《圆明园文物回归展》今天上午,我陪丫头,去南通美术馆看展览,没有想到人这么多,到处都是人,但是游人们依然兴致勃勃,真的很难想象,如果圆明园完全保留,或者恢复,会是什么样子,一定会令世界惊讶。《圆明园文物回归展》在馆中,布置了精美的展览,从香港回归的猴首、马首、牛首,都可以看到,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石柱残件。近距离看到兽首,也还是很惊讶,红铜铸造技术精湛,马的汗毛纤毫毕现,眼睛光亮有神。展出的只是兽首,很难想象兽首人身的整体是怎样的模样,馆中还有一部分青铜器文物,圆明园被毁掉应该说是人类的悲哀,大英博物馆中的藏品在圆明园文物面前会黯然失色,更多的精美的工艺品、用品、装饰品,其辉煌的价值是难以想象的。面对回归圆明园的兽首、石柱残片,令人惊喜之余更多的是令人遗憾,令人感慨,时光有如河水,只能向前面流动,不能返回,时光将流逝一切,只有少量的残件,穿越时空,流传下来。</p><p class="ql-block">展览不大,但是非常特殊,尤其是兽首确实非常精美,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无线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圆明园马首铜像是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主要构件之一。它由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以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神态栩栩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此后百余年,圆明园兽首流散海外,与祖国分别。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我国流失文物陆续现身海外,国际拍卖企业屡屡高价渔利,国人强烈愤慨谴责,国际舆论广泛关注,文物回归面临重重障碍。每一尊兽首回家之路,都凝聚着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以马首为例,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获悉马首即将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消息,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拍卖公司对此给予积极配合。当年9月,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得知相关情况后,以高度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慨然出资抢救流失文物,结束了马首铜像百余年的离散漂泊。</p> <p class="ql-block">至此,圆明园7尊兽首已经回归祖国。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辗转走过的,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值得一提的是,猪首铜像也是由何鸿燊于2003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p><p class="ql-block">5尊兽首仍未“归家”</p><p class="ql-block">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p> <p class="ql-block">  目前,鼠首、兔首、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共7尊兽首回到国内,仍有5尊兽首流落在外。这5尊兽首中,龙首,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一直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  这些文物的回归对于研究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提醒人们要重视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这里展示的文物是流散在国外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