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了清明便是谷雨,民谚道“雨生百谷”,置身在烟雨徽州,眼帘出现的便会是唐代诗人元稹诗中描绘的那种胜景:“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情。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春雨绵绵,润物无声的日子里,4月20日徽州大论坛开展了一次“穿越山寺岭古道、瞻仰陈树当烈士陵园、观赏青峰村瀑布群、红豆杉红古树群”户外活动。当大巴车载着我们徽州大论坛76名驴友一路颠簸来到歙县石门乡石门村时,大家兴高采烈从车上鱼贯而下,我见到许多熟悉不熟悉驴友,仪态万方的大燕、小燕,秀外慧中的陪你看日落,风度翩翩的小项,谈笑风生山边人,幽默诙谐的胡佛顺,稳重成熟高长安,眉清目秀小熊和雯儿,婀娜多姿的千变、静心姊妹,博闻强记孺子牛,帅气横秋蟋蟀、豁达直爽的笑看人世和飞跃,窈窕可人的雪儿、史瑞克,落落大方的向北,神采奕奕的竹楼隐居、笑逐颜开的禅宝、摄技精湛的同舟等,老朋友相见分外热情,大家聚集在石门村旁043县道旁的石桥上高谈阔论各自的见闻。</p> <p class="ql-block"> 一说到歙县石门,人们便会情不自禁想起那位辅佐明太祖朱元璋称霸天下,提出著名“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敬称之为“枫林先生”的天下第一谋臣朱升。</p><p class="ql-block"> 其实,石门并不是朱升故居,但却是他人生转折的福地。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升因元末战乱辞去池州学正官职,携家眷迁居歙县石门山,开馆讲学并著述。洪武二年(1369年),71岁的朱升以年迈为由辞官,再次返回石门隐居,直至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于此,尽管盐城有朱升墓的记载,但《覆瓿集》等史料却表明其晚年及去世均在石门,后短暂葬于附近汊口,最终迁至休宁詹田(今歙县旃田村),这成为朱升的墓葬之谜。</p><p class="ql-block"> 在石门期间,朱升完成《墨庄率意录》《星卦提纲》等著作,并系统整理儒家经典,形成独特的新安理学思想。朱元璋曾为朱升在石门的居所亲题“梅花初月”匾额,直至万历年间(1616年),仍有范涞等官员专程至石门凭吊朱升遗迹,足以印证朱升隐居石门的文化影响。元末明初著名文人汪蓉峰赠挽诗赞美朱升高洁品格:“石门高隐旧枫林,风雨凄凉感概深。玉堂金马华胥梦,初月梅花天地心”。</p><p class="ql-block"> 朱升出生地是休宁县迥溪乡台子上村,也就是如今休宁县溪口镇的迥溪村附近(月潭水库所在地)。由于他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阳东升之际,其父为其取名朱升,寓意昌盛和吉祥。</p><p class="ql-block"> 朱升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八岁时,他开始在迥溪的江敏求老先生学馆求学,四年后,他又拜入休宁海阳的金斋谕老先生门下,继续四年的学习。十七岁时,他拜在休宁霞瀛老先生学馆求学,并在十九岁时在县里考中秀才,之后在故乡开馆讲学,同时兼顾务农。</p><p class="ql-block">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太祖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重兵包围徽州府城,为免百姓受害,朱升冒万箭之簇,独立城下,说服守城元帅福童开城归降。</p><p class="ql-block">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久攻婺源不下,听闻徽州隐士朱升文韬武略,便到访休宁回溪,朱升留下“杀降不祥,唯不嗜杀人者,天下无敌”字条避而不见。朱元璋依计而行,一举攻克婺源。</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决定效仿刘备三顾茅庐,招贤朱升。当他闻讯朱升隐居在石门开馆讲学后,便脱下戎装扮作商队徒步至石门礼贤下士,朱升难以推脱便答应辅佐朱元璋成为明太祖的军师。朱升向朱元璋呈交了一个计策,即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计策得到了朱元璋认同,并在其后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史·朱升传》这样记载:“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600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体现出领袖伟大的战略智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徒步的山寺岭古道蜿蜒于群峰翠谷间,是一条前往江西、临安的徽商古道,沿途林木葱郁,风景秀丽,古桥古亭古道也折射出当年这里商贾纷至沓来,人来人往的盛景,曾经这里山寺林立,僧侣纷至,使人不免顿生“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山处有人家”意境。</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我们走过石门古色古香桥亭,竹楼隐居跟落日喜笑颜开桥头留影。当人们穿过村落沿着田磅向山间走去,一望无际的旷野阡陌纵横,大片的油菜已经花落结籽,但仍有黄花点缀,黄绿相间煞是好看,春风微煦,馨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田磅上,精神矍铄的老孙头、风发意气同舟、禅宝、老方和他活泼可爱外孙女、小燕子等纷纷摇手示意,大家前呼后唤,田野中一片欢腾。当我们沿着山间弯曲高低的青石板踏向密林深处,只见高磅的竹林间春笋勃发,有纤细尺把的笔头笋,还有破土怒发的雷笋,更有丈高有余的毛竹笋,漫山遍野赢得大家惊叹不已。只见活蹦乱跳的向北、竹楼隐居倚靠在数丈多高的毛竹笋前留影,更多的美眉帅哥也争先恐后地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快看,映山红!突然队伍中传来美眉的惊奇喊叫声。大家定睛一看只见灌木丛的杂林间鲜艳怒放的映山红在频频向我们招手致意。史瑞克、雪儿等几位美女花枝招展地露出甜美的微笑。在一处山泉淙淙的石桥旁,竹楼隐居、史瑞克、向北等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沿着色泽斑驳古道石阶往上奋力攀爬,崇山峻岭树木郁郁葱葱,众人在陡峭坡顶合影留念,而落日、小燕子和两位美眉钻进翠林深处摆出各式造型拍照留念。大燕跟她的闺蜜也手捧硕大毛竹笋留下倩影,雯跟她的闺蜜及儿子也凑向前露出惬意微笑。雨后春笋勃发盛景中,大家沉浸在幸福欢乐中。山道一拐弯处,大小燕子等几位美眉排成一排回眸微笑留下美丽瞬间。</p> <p class="ql-block"> 翻过陡岭和峡谷,大家依序下山,俗话说得好,上山易下山难,大家高一脚低一脚趔趄走着。峰峦叠翠逶迤起伏,山道崎岖而又绵长,但驴友们却笑容满面穿行在杉树翠竹紫藤树的密林间。在一块裸露褐色岩崖前,大家排成弯弯队形,笑逐颜开地凝视镜头,留下这美好一刻。</p> <p class="ql-block"> 拐过山谷,便见到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石拱桥,桥身缠绕满绿色爬藤,堆砌整齐拱石呈现黑褐色向来去往返客人述说岁月沧桑留下历史痕迹,桥下岩石横七竖八,交叉错落,山泉碧澈见底,这是我们翻越的山寺岭古道第三座石拱桥,当地人称之为“三段桥”,据说是朱升到青峰村讲学时帮助村人设计组织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桥西上岭是清一色岩石砌成的几丈高的悬坝,耸立在青山碧峰的翠谷间,整齐划一而又雄伟。我不禁钦佩这深山老林的山林人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在这悬崖峭壁的山谷能肩扛背驮用手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蟋蟀和雯在高坝上背倚山崖仞峰留下倩影。</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到这丛山峻岭怀抱中的盘山公路,大小燕子跟落日、雯儿等扮演起《村花出场》的滑稽剧,看着几位窈窕淑女舒展着臂膀,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时,滑稽逗乐的场景竟然引发大家忍俊不禁,哄堂大笑。</p> <p class="ql-block"> 往深山峡谷徒步数十米便到了“苦胆潭”和“犬鼻石”。“苦胆潭”是当地村民的俗称,是位于青峰村通往石门山道的“三段桥”之上40米处悬崖峭壁下一深潭,因潭形如苦胆状而得名,远远望去,翠潭潋滟,山峦倒映,幽静神秘,如梦如幻。</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苦胆潭”取名不仅取其形而且还借一代名吏诗句之义。“壮志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是宋代大臣文天祥《赴阙》的一句。表达出诗人博大的爱国情怀,像良禽精卫衔石填海一样捍卫祖国矢志不渝,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发奋图强,复兴国家,“苦胆潭”正是取其义,表达出当地山人不屈不饶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深潭左右有两片岩崖,相隔数尺,前岩崖在左,逆流而矗,状若犬鼻,当地人称之为“犬鼻石”。灵感却来自于诗圣白居易的《犬鸢》诗句“腹舒稳贴地”“犬暖向日眠”。我俯瞰崖底深潭处,果然,岩崖巨石外貌确实神似一只犬首张牙舞爪对着深潭峡谷狂吠。而右边岩崖石历经沧桑,凸显宽厚凝重。大小燕子、跟落日等美眉们倚栏眺望,尽显慵倦之美。</p> <p class="ql-block"> 很快,我们来到青峰村村头,只见一座徽式建筑的模型竖立在那里,上面竖立写着“中国传统古村落青峰村欢迎您”,下面横幅有“生态宜居,康养圣地”。众美眉和帅哥们蜂拥而上地摆出格式姿态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据说青峰村始建于魏晋南北朝,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因为土地富含硒,又是颇有名气的“长寿村”。这里有万亩竹海、百年红豆杉,红军古山道,朱升大儒曾在这讲学。</p> <p class="ql-block"> 说话间,几位美眉蹦蹦跳跳往村中走去。又走了约几十米,路边山崖底凸现一座清泉汨汨的崖洞穴,有人试着往里钻,结果崖洞里幽深不见底端,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幽暗湿润。这不免让我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的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情形,难道这里是“桃花源记”里的又一个“桃源洞”?大家兴致勃勃地相互拍照留念。快进村时,便见到一片紫罗兰色彩紫藤树点缀着山岩,翠竹环绕的水库,水面上波光粼粼,清澈如碧,燕子和山边人不失时机留影拍照。</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了约十几米,我突然听到嬉笑声和欢呼声,我循声望去,只见路沿往下十几米处,一深潭瀑布,哗哗作响。孺子牛说,这里叫高山(升)潭。取唐代大诗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蕴意。只见一丈多山崖豁口清澈泉水淙淙汇集,在凹凸不平崖体中飞珠溅玉直泻而下,落到崖底碧透晶莹的深潭处,泛起雪白浪花,涟漪荡开,碧水微澜,波光潋滟,好一幅碧水春潭飞瀑图。</p><p class="ql-block"> 这深潭因悬崖峰仞环抱,故名高山潭。青峰村溪水出谷后汇集五里河向东流去,由高往低,落差百米,千回百转,蜿蜒迥流,在嶙峋岩崖底形成几处深潭。</p><p class="ql-block"> 沿着溪流前往村子步步登崖而上,崎岖难行,其中的高山潭临近村口,故有“高山,高升”之意,孺子牛说,其中寓意就是人生在世唯有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方可步入“高升”之境。</p><p class="ql-block"> 思衬间,只见帅哥美女纷纷踏谷嬉水,有的在碧水犬牙交错间跳跃,有的依偎留影,有的双双牵手展姿……方兄琴儿更神似小精灵一般在水花四溅的溪水中来回欢腾雀跃。陪你看落日更是在深潭前翘腿展艺,尽显妩媚。而方兄跟外孙女玩耍到开心之时,小精灵竟然劈腿向上,燕姿劲舞。史瑞克、雪儿、向北亭亭玉立演绎出“在水一方”,大燕、小燕依依袅袅露出迷人微笑,千变、静心姊妹俩婀娜多姿地伫立在虬枝绿叶下合影留念,更多的驴友在泉水对面石坝上挥手呼唤,现场一片欢腾,欢乐声歌唱声呐喊声在绿谷群峰中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一进村,黛瓦白墙马头檐的徽派风格建筑栉次鳞比,同舟等喜不自胜地在村头农舍前留影拍照。我们沿着犬牙交错的卵石铺满山涧旁小道疾步向前,只见向北惊鸿艳影地端坐在河中央的岩石上,竹楼隐居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向前,手持黄花作殷勤显花状,两人亲密无间端坐在一起,扮演起一对热恋情人,惹得众人一阵欢笑,诙谐调侃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村头水口处参天古树拔地而起,葱茏灌木蔓延在村头坡地上,石拱桥远处是茂密竹林掩盖中粉墙黛瓦的村舍,桥的两旁几幢老屋均是青砖木制楼房,古香古色。在一片长满杨子毛茛的花草旁,孺子牛蹲下留下英姿,更多帅哥美女们穿街走巷过桥登上上山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 山岭间郁郁葱葱,竹林随风摇曳似乎在欢迎着我们。茶园翠绿,杂林茂密。突然不知谁高呼,快看,黄杜鹃,黄杜鹃!我抬眼望去,果然在树丛中一朵橙黄杜鹃,夺目怒放,十分耀眼。黄色杜鹃通常代表着幸福、友谊和欢乐,更象征着爱的阳光和对未来繁荣昌盛的期望。蟋蟀、千变、静心、山边人等伫立在岭头山道旁静静欣赏着美丽杜鹃。极目远眺,远方群峰耸立,山峦叠翠,春风吹拂,千亩竹海波澜壮阔,一种“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的意境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没一会儿,我们便来到送驾岭烈士陵园。雨后的送驾岭天地氤氲,密林环绕中峻岭,翠竹葱郁,岭头旖旎风光中已很难寻找到当年这里发生那场惨烈遭遇战的痕迹。山坡上圆形烈士坟茔庄严肃穆,只见草地上竖立着八个大字“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左侧耸立着鲜红党旗和入党誓词的纪念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金色大字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陈树当烈士是在91年前送驾岭那场激烈战斗中,英勇牺牲烈士之一。1933年为了配合中央主力红军反围剿,同时也为开辟抗日战场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抽调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奔赴抗日战场。先遣队向闽浙皖赣四省进军,宣传和推动抗日民族运动,支持发展抗日根据地,并准备在浙江和皖南地区创建扩大游击区和苏区。</p><p class="ql-block"> 红七军团6000余人在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以及随军中共中央代表曾洪易带领下,1934年7月从瑞金出发,经福建进入浙江,9月中旬跨过浙赣铁路,直达常山、杭州。浙江省主席鲁涤平闻讯急令保安团赶赴遂安围堵,敌补充一旅49师围追。9月23日,红军到达遂安县鲁村、塔底。24日达到姚家、送驾岭,主力部队向歙县转移途中,警戒部队与敌人发生激烈战斗。傍晚,敌49师289团、291团追至,入夜,红军主力翻越60里连岭到达歙县石门、旃田等地。送驾岭遭遇战中,红军抗日先遣队33名战士负伤,由战友和百姓从大连岭抬到石门又转移狮石,途中牺牲二名战士,其余31名受伤战士由当地党组织安排当地隐藏养伤。因奸细告密,当地党组织遭到破坏,31名红军战士被捕惨遭杀害,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眼望着远山近岭和满目绿油油茶园,我不住地想:如今山河无恙、烟火寻常,这国泰民安的盛世如烈士所愿,然而英雄先烈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大家静静地肃立在烈士墓前,鞠躬宣誓:盛世繁华,如你所愿,山河依旧国泰民安,先烈们,你们安息吧!嘹亮声音直冲云霄,在青山翠谷中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想到那盛开在漫山遍野的黄杜鹃,如今的昌盛不正是无数先烈憧憬和追求的期望吗?在下山路过一片茶棵地,只见绿油油茶园中一位身着红格子茶农手脚麻利地采摘着雨后春茶,脸上堆满舒心笑容。</p><p class="ql-block"> 俯瞰山脚只见绿色山谷中一座山村镶嵌在山岭间,高楼林立,街巷纵横,错落有致。只见村头几幢民俗很有特色,“外婆家”等等十分显眼。村头几位村民手忙脚乱剥着一大堆雷笋,七嘴八舌间满满都是幸福,我想,党的富民政策给这深山老林的青峰村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巨变。</p> <p class="ql-block"> 到了青峰村农事体验区,一句标语十分有趣“去野,去看”,我顺着指示的路往前走去,心想,去看什么呢?不料,刚上岭头,便见到两棵主干粗硕,树冠遮天蔽日的古榧树出现在眼前,孺子牛说这树叫“忠君树”,据说是元末明代初期所种,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朱升相遇相识并相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树下。故而当地村民将这两棵香榧树称为“忠君树”。走了约莫十多米,只见一棵十几米笔直树干,树冠茂盛的红豆杉古树矗立在下岭处,仔细端详树牌才知道树龄竟然有410年历史。几位红衣美眉跟蟋蟀连忙在古树群中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下了鹅卵石砌成石坝,几位美眉倚靠在五角星石坝前留影拍照,山边人巧遇自己学生也合影留念,在一旁长寿石旁几位驴友纷纷留影拍照。</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点多,大家在青峰村聚餐品尝农家乐,新鲜的春笋,美味刀板香,还有野生河鱼,原滋原味的豆腐宴,美味佳肴让驴友们赞不绝口,斛酬交错中大家频频举杯,堂屋充满喜悦欢乐。</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在孺子牛带领下进入一条野草丛生的山道。转眼间我们便来到“大圣潭”,一座碧透清澈深潭。之所以称之为“大圣潭”是因为此潭沿溪而下,百尺之距有一小山,山上古时曾经建有“大圣老爷庙”。</p><p class="ql-block"> 只见深潭旁嶙峋凹凸的悬崖峭壁间数条如珍珠串联细流瀑布飞珠溅玉地直落而下,犹如白练当空。深潭清澈幽深,潭外是一个天然岩坝,狼牙交错的岩崖体潭水隐没其中,而倚岩而伸的崖体更是呈现层叠错落的形状。</p><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在深潭岩崖前合影留念。几位美眉跟帅哥各具形态摆姿造型,落日、大小燕子等美眉们纷纷合影留下倩影,老方跟他外孙女嬉水作乐。</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往下走了约十几米。另一个镶嵌在悬崖峭壁间碧水深潭出现眼前。山崖豁口处,树林虚掩的深潭处,下到崖底的孺子牛正不断打着招呼。从远处俯瞰,万树丛中深潭呈墨绿色,犹如一块晶莹碧透的宝玉。</p><p class="ql-block"> 深潭往村外延申十几米。一路向前所见均是裸露的岩层,层层叠叠呈现千奇百怪景象。美眉帅哥纷纷爬上山崖之巅处拍照留影。千变也饶有兴趣攀岩而上,淑雅之间露出娇美笑容。胆大心细的向北却攀爬上深潭对面悬崖峭壁处招呼着我们,犹如一只翩跹起舞的美丽山雀。更有红衣美女攀下十几米谷底招呼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大圣潭往东十几米之外,形状各异的山岩前的深潭,帅哥跟孺子牛攀岩而倚,在白练瀑布前留影,午后山谷幽静而美丽,彷佛步入仙境。</p> <p class="ql-block"> 说笑间,我们快到村外停车场,雯跟小熊合影留念。走了没几步,只见三岔路口竖立着三块指路牌,青峰村、岭后村、江坑村几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招呼着在路牌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二点半我们来到上车地点汊口村,笑看人世和飞跃在凉亭下向我们招手,桥下溪水淙淙像是在述说着这百年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当大巴载着我们七十六名驴友返程时,太阳偏西,余晖下,逶迤连绵的山寺岭和青峰村离我们越来越远,远山近村渐渐朦胧,车厢内大家却兴致勃勃述说这户外见闻,洋溢着喜悦欢乐。</p><p class="ql-block"> 我想,山寺岭、青峰村徒步穿越不仅让我们感受百年沧桑和文化的厚重更让我们经受红色基因的洗礼。我想到了那些长眠在大山里英勇的先烈们,恰豆蔻年华少年时,为了崇高信仰和今天的幸福,青山埋骨地永远留在他乡异土,让我们明白今天的不易,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和面对!也许这正是我们这次户外活动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图中照片除了本人拍摄外,更多的是摘取同舟等网友的美照,再次一并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