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共提升,凝心聚力备中考

张晓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科学推进中考复习工作,围绕命题趋势、精准教学、数据赋能等方向展开深度交流,初三语文组于2025年4月30日在二楼语文组召开新中考背景下的语文学科备考转型培训会的会后交流研讨会。田淑琴校长和初三语文组全体老师全程参与了此次交流研讨,并交流各自的感悟和收获。</p> 曲凌珠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边听张老师的讲座一边反思自己的复习步骤策略和内容。张老师讲的有些方法和策略因为我的学识和能力限制而无法实现,但有些是可以实现的。在仅剩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里,我想做如下调整:一是做精题,精做题。我首先要精选习题,选符合课标的对标考点的能达到训练能力目的的题;尽量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做题,做题之前作精当指导,如告诉学生提笔勾画,注意读清楚题目要求读懂文章内容,答题时注意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并有条理有理有据的作答。二是调整专项训练的内容,准备做几节课的微写作训练,一到两节课的对联仿写再训练。三是再补充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和今年的时事热点资料等。</p> 李学峰老师 <p class="ql-block"> 立足单篇 着眼单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现行的中小学学科分类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是人们讨论最多的,为什么这个学科这么受人关注?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厌烦语文;家长不重视语文;班级语文平均分大多在及格线左右徘徊。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我也曾反思过我的语文教学:有时我们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从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如果我不上这节课,会不会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和考试成绩造成影响?如果有影响,那么影响有多大;如果没有影响,那么我这节课的价值又在哪里?我不能回答。我相信各位语文老师也很难回答。所以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出了问题呢?张老师在培训中多次提到教师要研读课标、教材,一线的我们更要研读课标、教材的同时,思考如何让“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每一堂阅读教学的课堂。我们来看看语文教育名家是如何谈论阅读教学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文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应把阅读习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和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就很难实现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素养。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才有语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也才能得以提高。题海战术只会败坏学生学习的胃口,让他们失去对语文的兴趣。 ——温儒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叶圣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1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的观点:“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还需要教师去‘加码’”。无论是语文教育名家还是《课程标准》,都要求大量的阅读,但是,如果老师两眼只盯着一篇又一篇的课文来备课、上课,学生学到的知识必定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而大量的阅读都放在课外又收效甚微,我们所追求的“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课程化”就难以落地。我们能否找到为我们提供“加码”的素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再只盯着单篇课文,而是从一个单元着眼,用心研读单元导语、文本、课后习题等,站在双线要素的高度确定这组教材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每篇文本独有的角度,按认知实践迁移的梯度分布到每一课时中。实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p> 吴景颖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张老师对试卷题型的分析,特别是她建议我们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热点,这就提醒我们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学了,我们平时要以教材为基点,去搜寻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时事热点,多关注生活,布置作业也要侧重这一点。比如今年春天火遍全球的哪吒二,我就鼓励学生放下作业,走进电影院,鼓励学生平时多看新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另外就是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刚才曲老师提到了微写作,通过这两次适应性测试试卷,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平时的教学必须培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这次判的卷是19题的1小题,问题是“根据人物的主要经历和身份特点,仿照示例写一份人物独白。”这就是考察学生对名著的整本阅读又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这两次的测试卷来看,作文是40分,微写作是6分,再加上前面仿写2分,共48分,卷面满分100。所以,课堂教学务必重视表达和写作。</p> 张宏佳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讲座中我对全区适应性测试的试卷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教育之路明晰了方向:以研读课标为基本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真实阅读力、写作力以及思维深度的考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教学中,要加入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阅读方面:训练学生阅读题干时抓取关键词的能力并尽量培养他们关联思考的深度。写作方面:锻炼学生议论文片段写作的做中学,学中用的能力。</p> 郑跃国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知识巩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字词积累:对课本中的生字词、成语等进行查漏补缺,尤其关注易错字、多音字、形近字,通过默写、听写等方式强化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言文知识梳理:再次巩固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对重点文言文篇目进行逐句翻译,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阅读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增加阅读量:除了复习资料上的文章,每天坚持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时文杂志等,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题型专项训练:针对不同阅读题型,如记叙文的情感分析、说明文的信息提取、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等,进行专项练习,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写作强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优化作文结构:回顾培训中学习的作文结构模式,如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根据不同的作文题目选择合适的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p> 申务芳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张老师的培训我受到了如下启发﹣﹣如何借助 SOLO 分类理论,帮助学生突破单点思维局限,建立结构化、关联性的高阶思维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理解思维困境:单点思维的局限性</p><p class="ql-block">当前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p><p class="ql-block"> ①答案碎片化:仅能提取单一知识点,缺乏多角度分析;</p><p class="ql-block"> ②逻辑表层化:难以建立观点间的关联,论证缺乏深度;</p><p class="ql-block"> ③迁移能力弱:面对新情境时无法灵活调用知识网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问题对应 SOLO 分类中的“单点结构层”。学生思维停留在“点状孤立”阶段,急需向“多点结构层”及更高层次进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在今后的课堂训练中着重攻克审题,将“多点思维”作为关键阶段,引导学生从“收集信息”转向“组织信息”。设计“问题链”,激活学生多点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和本文中的阿甘都是不向命运低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分别谈谈他们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点问题:他们给你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阶问题:结合文本,分别谈谈他们的经历给你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效果:学生答案从“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要不向命运低头,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等,发展为“①保尔命运坎坷,作战时大腿受伤,筑路时患上肺炎兼肠伤寒,后来甚至失明、瘫痪……但他却在病床上写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启示我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决不向命运低头。②面对同学的嘲笑,面对月考名次倒数,面对学习压力,阿甘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激励自己努力。这启示我要勇敢追求梦想,具备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p> 张晓缤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语文扎根生活,在实践生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去常将“做中学“简单理解为“多布置实践性作业”,后来又认为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学习过程。通过这次培训,我刷新了对“做中学“的理念认知,张老师说写作指导的第一步是充分打开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我觉得经历和体验一定来自于生活,那语文学习就不能是静态的文字符号,而应该是情境中的思维建构,如《苏州园林》教学可结合校园建筑观察(知识习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解题技巧训练”转向“真实问题解决”。如“新闻单元”可以培养实用类文本写作,又或者策划一些“文化保护“项目等,经历采访-调查-提案等全过程。(能力培养)</p> 张雅琦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在培训中提到了关于写作的应考的现实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文章落点大而空泛;情感、思想意蕴单薄;素材选择少等几个方面。由于写作知识也是我的短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写作的指导做的不是很好。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做一下调整,比如当我们讲解“细节描写”时,不妨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观察窗外飘落的树叶,先用手机拍摄动态画面,再用文字“慢镜头”还原。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比单纯讲解要好很多。除此以外,我们可以设置仿写——变写——创写三级训练体系 ,通过这种逐层上升的任务链,学生在迁移运用中提高写作水平。</p> 辛清华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题精练‌:优先刷近三年中考真题和模拟卷,计时训练并分析错题漏洞(如审题不清、文本意识薄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管理‌:除作文外限时70分钟完成其他题目,作文预留50分钟并确保卷面整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持平常心‌:考前暴露问题越多,补漏机会越大,需积极面对薄弱环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错题复盘‌:整理初三下学期所有考试错题,针对性强化高频考点(如艺术手法、对联赏析)。</p> 田淑琴校长总结发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认真分析中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明确考试的导向是教学的趋向,好的考题可以转化成教的路径,学的路径,以考定教。另外还要关注区域发展热点,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备考过程中要紧扣试题板块对标的三大任务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从整体的视角落实整本书的阅读,让孩子们真正读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阅读与写作所占分值比重较大,未来的教学写作要成为常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大分值的题重点训练可依据solo评价理论关注由采分点赋分制到多层赋分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正确面对学生的困境,从刷题走向解决问题,精选习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通过关键信息圈划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语言的指向性、逻辑性训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建构复习路径,让学生有径可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一定要规范学生的书写。</p> 结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中考复习研讨会不仅明确了复习方向,更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力量。面对2025年中考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全体教师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方法,全身心投入复习工作。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的梦想保驾护航,共同书写中考的辉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