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去苏州游览拙政园后,来到数百米外的狮子林。狮子林位于苏州古城东北,毗邻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又因园林平面呈长方形,拥有全国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国”美誉。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历经多次兴废与易主,形成了如今融禅宗意境、文人雅趣与江南造园艺术于一体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云林逸韵"为狮子林近年复原的重要文化景观,其名源自元代画家倪瓒(号云林子)与狮子林的深厚渊源。倪瓒曾绘《狮子林图》并题诗,使园林声名远播,此处景观旨在纪念这位与狮子林结缘的艺术大师。作为狮子林文化传承的创新载体,"云林逸韵"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园林艺术当代价值的探索,为游客提供了"穿越时空"的艺术体验。</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的假山群堪称中国叠山艺术的巅峰之作。园内现存太湖石假山占地面积仅1.782亩,却营造出21条山路、9条山洞、5座石桥的复杂空间。这些来自洞庭西山的湖石,经过千年浪涛的冲刷,形成了"瘦、皱、漏、透"的独特形态。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狮子林的假山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从指柏轩望去,假山如群狮起舞;在问梅阁俯瞰,又似云海翻腾。更妙的是,这些石头不仅可观可赏,更可游可居。当你穿行于山洞石径之间,忽而"山重水复疑无路",忽而"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移步换景的体验,正是中国园林空间美学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在狮子林中心湖区的碧波之上,真趣亭如一枚精致的印章,钤盖在这幅立体的山水画卷之中。这座飞檐翘角的水中亭台,不仅是园林构图的视觉焦点,更是整座园林的精神缩影。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真趣"匾额高悬亭中,两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道破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终极追求,在方寸之地得自然真趣,于有限空间获无限意蕴。</p> <p class="ql-block">“揖峰指柏轩”是苏州狮子林的主要厅堂建筑之一,位于园林东部,紧邻假山群,为园中重要的观景与休憩场所。其名蕴含禅意与文人雅趣,体现了狮子林作为"禅意园林"的独特气质。作为狮子林的"点睛之笔",揖峰指柏轩完美诠释了”“园以景胜,景因园异” 的造园理念。其名、其景、其史,共同构成了一处 "可居可游"的文化空间,让游人在轩中坐观石峰、静听松风时,仍能感受到六百年来的禅意与诗情。</p> <p class="ql-block">揖峰指柏轩作为狮子林的核心建筑之一,其内部陈设典雅,尤以盆景艺术最为精妙。这些盆景并非随意摆放,而是与园林的禅意、文人气质相呼应,形成"案头山水"的独特景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燕誉堂为狮子林主厅,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园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燕誉"二字出自《诗经·小雅》"式燕且誉,好尔无射",意为"宴饮欢乐,美誉长存",体现了园主以文会友、诗酒酬唱的雅集精神。作为狮子林的礼仪空间,燕誉堂完美诠释了苏州园林"居尘而出尘"的居住理想,是理解江南士大夫生活美学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据悉, 这里的门不超过100年,这个玻璃却是超过了200年了。全部是贝氏购入此园后,从法国德国进口的玻璃。想必当时彩色玻璃相当名贵稀有了。</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狮子林的假山石上,为那些历经六百年风霜的太湖石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我站在指柏轩前,望着眼前这片中国园林史上最负盛名的假山群,忽然意识到:狮子林不仅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部用石头写就的空间诗篇。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条曲径,每一处转折,都在诉说着中国人对空间的独特理解,不是征服与控制,而是对话与共舞。</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园中游人渐稀。我坐在湖心亭,看最后一缕阳光为假山镀上金边。微风拂过,带来远处评弹的袅袅余音。这一刻,仿佛与古人产生了某种心灵的共鸣。狮子林的美,不仅在于它精巧的布局,更在于它给予现代人一个放慢脚步、静观自我的空间。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这样的体验愈发珍贵。</p> 谢谢您的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