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 --大乘教派十大菩萨之龙树菩萨

路漫漫

龙树菩萨<br>--大乘教派十大菩萨之龙树菩萨<br><br><br><br>龙树菩萨圣诞在农历七月二十四。 龙树菩萨,又称龙猛,是公元三世纪著名的大阿阇梨,出生于南印度案达罗王朝的婆罗门家庭。龙树菩萨自幼聪明,精通四吠陀,天文、地理、图纬秘藏等无不通晓。所以,龙树菩萨自幼就已名闻一方了。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对于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和道术,皆非常精通,名声早已传遍各国,而无人可及。<br>青少年时,龙树菩萨和他的三个好友一起修学隐身术,常夜入王宫,侵凌宫女。后来,事情败露了。龙树的三个好友都被国王所斩。龙树侥幸逃脱。通过这一劫,龙树深深感悟到"欲为苦本"的道理,于是发心出家修行。在龙宫中,龙树还诵读了《华严经》,日本人安澄在《中论疏记》中引《华严传》中的话说:'大乘经多是文殊结集,佛既涅般,诸圣随隐,邪兴,无大乘器,故摄《华严》等大乘教法,置在龙宫六百年,龙树入海诵之传世。' 由此可见大乘佛经的结集,大乘佛教的兴起,是一个非常艰辛的求索追求的过程,条件成熟后,龙树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就兴起了,担负了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br>后来,龙树菩萨以大乘法义摧破外道邪说。因而龙树菩萨当时心生骄慢,无视出家戒规,自着新衣,静处于一间水晶房中。其时,有大龙菩萨,见龙树菩萨的情形,心生悲悯,于是引龙树菩萨入龙宫,授龙树以无量大乘秘密教授。于是,龙树终于体悟教理。 另龙树自毗罗处得付法藏心传,是为付法藏第十四祖。而龙树菩萨,为使一切众生得正法益,在以前马鸣菩萨广弘大乘的基础上,将大乘秘密法义整理成完整系统的大乘修法体系,从而使无量众生皆得闻思修行大乘妙法,而入如来正果。自此,大乘体系正式确立了。 龙树菩萨在世弘法时,广造《中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论》等诸大论著,有"千部论主"之称。<br>龙树菩萨参拜南天竺铁塔时,曾以七粒白芥子打开铁塔,进入塔中。在塔中,龙树菩萨有幸见到金刚萨埵显净相,自金刚萨埵处得《金刚顶经》等秘密教授。以后,龙树菩萨勤修密法,即生而成正果。关于龙树的死,有的说他为国王做长生药,太子想早点继承王位,就向龙树乞讨他的头,于是龙树就自杀了 。又有的说龙树是在小乘佛教学者及婆罗门的重重逼迫下,自行坐化的。可见龙树的一生是充满波折和艰辛的,他的思想传播与政治也不断产生冲突,而且与当时社会上的其它思潮更是格格不入,产生了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如此强烈,以至达到性命相争的地步。龙树就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弘扬和发展他的大乘中观理论,推动大乘佛教发展的。<br>龙树菩萨开创的中观学说,令小乘学者大为折服,大乘学者也都奉为圭臬。他的学说由鸠摩罗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大乘空宗的思想因而得以弘扬、光大,影响深远。中国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龙树菩萨为共同的祖师。龙树哲学的创立标志着佛教哲学从小乘哲学过渡到大乘哲学。印度哲学中的吠檀多派,从龙树学说中吸取了它的核心论点──空论,并加以利用。因此,龙树及其学说在印度哲学史上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公元3~4世纪,龙树的哲学思想传至中国,立即在中国佛教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并且很快左右了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当时盛行的佛教流派如般若宗、涅盘宗,都直接以龙树的学说为理论根据,随后发展起来的三论宗、贤首宗、天台宗、禅宗和密宗,也都渊源于龙树及其学说。三论宗,曾采用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作为立宗的根本典籍。龙树的哲学思想,随着中国佛教向邻国传播,在朝鲜、日本、越南的意识形态领域中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br><br><br> 2024年1月20日星期六<br> 于斌园<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