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自2003年开始来到马鞍山工作,一干就是11年,期间也去过一些有名的地方,如采石矶,太白墓,霸王祠等。但不知道马鞍山的古桥也很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1,叶家桥</p><p class="ql-block">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朱盖村,跨丹阳河,被誉为“江东第一桥”,是历史上当涂至溧水官道上的重要桥梁。桥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为5孔青石拱桥,长53米,高8.5米,中宽6.65米。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关于叶家桥,当地有着一个美丽且凄婉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明弘治年间,叶员外决定在新市镇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阳河上</span>捐资建桥,造福桑梓。大桥即将竣工,叶员外为殉桥奠基而忧心忡忡。其女为解父忧,焚香沐浴,行至桥顶,毅然纵身投河,舍身殉桥。</p><p class="ql-block">当地百姓为感念叶员外父女的功德,将建成的桥命名为叶家桥,并在桥东侧建一“永福古庵”,里面供奉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叶员外女儿化身</span>的女菩萨。</p> <p class="ql-block">叶家桥桥头的抱鼓石有青松雄鹿、三狮戏绣球的浮雕,惟妙惟肖。桥栏杆两侧有一对石狮和一对石象。母狮怀抱嬉戏小狮子,公狮滚着绣球,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2,江淮桥</p><p class="ql-block">也称仙踪桥,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仙踪镇东,跨仙踪河。桥建成于明嘉靖19年(1540),是江淮地区保存完整的3孔石拱桥。桥长50米,高8米,宽4.5米。桥身呈流畅的“S”形曲线弯曲,桥东头是降福寺。古诗咏此桥:“两岸钟声惊客梦,一湾淮水锁仙踪”。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彭塘桥</p><p class="ql-block">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彭塘村南50米。始建于明代,3孔石梁桥,保存良好。桥下河道通石臼湖,村庄依横望山而建。马鞍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马义桥</p><p class="ql-block">位于芜湖市南陵县三里镇若坑村的孤峰河上,始建于明崇祯4年(1631),由泾川云岭陈氏兄弟出资筹建。桥为不常见的2孔麻石拱桥,俗称“眼睛桥”。长25.5米,拱径6.8米,宽5.4米。明代援朝抗日的“龙虎将军”沈炼就是若坑人。1938年5月26日,新四军军部进驻若坑村。南陵县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龙门桥(龙会桥)</p><p class="ql-block">位于芜湖市南陵县城北1公里处,跨漳河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明万历13年(1584),为4墩5孔石拱桥</span>,长55米,宽6米。工山、吕山诸水和漳河交汇于此故名。明代文人梅鼎祚咏此桥:“百尺飞流百丈峰,镜中螺黛写重重。秋来半落明河水,十二银桥锁玉龙”。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