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也喝出了二锅头的感觉

胡福旦

<p class="ql-block">  蝉鸣初起的那个初夏,信江边的刺槐正簌簌落着甜腻的花。晚霞将江面浸染成流动的蜜色,成群的蜻蜓振翅掠过,金红色的翅膀在余晖里划出细碎的光痕。我和挚友对坐在江边小亭斑驳的石凳上,石桌上摆放着油亮的花生米与翠绿的毛豆,我们一人一小瓶二锅头。陶陶酌一口,二锅头的辛辣混着潮湿江风,在暮色中酿成微醺的诗意。我们时而背诵李白“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时而低吟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柔,将李清照笔下“沉醉不知归路”的意境,一遍又一遍吟诵成青春的注脚。那时总觉得,未来就藏在烈酒入喉的灼烧感里,连晚风都裹挟着闯荡天涯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有幸以学霸的身份与诸位教授围炉夜话。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轻晃,蒸腾的热气里浮动着思想的醇香。一位白发教授谈论《论语》,以“吾日三省吾身”为引,将古人的修身智慧与现代人的情绪管理娓娓道来;另一位教授说起《庄子·逍遥游》,用鲲鹏抟扶摇的寓言,解构当代人精神困境的突围之道。还有学霸从禅宗“明心见性”的顿悟中,提炼出正念冥想的现代应用;也有学霸借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扎根生活实践。酒杯相碰的清响与谈笑风生交织,儒家的济世情怀、道家的超然境界、佛家的空明智慧在此刻奇妙共振。当有教授将《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学态度,类比为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时,满座皆抚掌赞叹。不觉间月上中天,离席时踩着满地银辉,胸中翻涌的不只是酒意,更是与智者思想共鸣的酣畅。</p><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闺蜜发来的消息带着跳跃的欢快:“知道你现在爱‘小酌’,这次给你备了特浓鲜奶!晚上一起喝一杯。”前往聚餐,推开包间的刹那,熟悉的笑声裹挟着酒香扑面而来。圆桌中央的玻璃壶里,雪白的牛奶正腾着袅袅热气。当朋友们的酒杯碰出清脆声响,我举起盛着牛奶的玻璃杯,乳白的液体在暖黄灯光下流转,恍惚间竟与记忆里的酒液相叠。</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咱们在信江边喝二锅头的浪漫吗?”我望向鬓角微霜的老友,声音不自觉发颤,“那时我们把诗和梦都泡在酒里,以为未来很远,远到装得下所有疯狂。”有人笑着擦拭眼角,有人轻轻摇晃酒杯,酒液与牛奶的光泽在光影中交相辉映,恍若两个时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暮色再次漫过窗棂时,厨房飘出青椒炒肉丝的焦香,砂锅里的番茄蛋汤咕嘟作响。爱人利落地摆好碗筷,母亲笑意盈盈地将玻璃杯推到我面前。旋开牛奶瓶盖的瞬间,细密的液体倾泻而下,那熟悉的纹路让我想起三十年多前信江小亭里,二锅头酒液坠地的清亮弧线。抿一口温热的牛奶,绵密的触感漫过舌尖,堪比记忆里的烈酒,醇厚悠长。没有了年少的轻狂,没有了学术交锋的激昂,此刻胸腔里涌动的,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安宁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词中的洒脱,终究化作了细水长流的温柔。原来生活的诗意,不在酒杯的烈度里,而在与挚爱之人共度的每寸时光中。那些热烈的青春、深刻的哲思、温暖的情谊,早已酿成心底的月光。窗外的槐树在晚风中轻摇,筛下满地斑驳,<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视剧《我的后半生》里,正传出一句清唱: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到人间,怎知人间值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span>时此刻我就想喝一杯,牛奶居然也喝出了二锅头的感觉——这是岁月馈赠的醇厚,也是时光窖藏的浪漫啊。</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