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而语言则是我们手中的道具,运用得当,它能为我们增色添彩;若使用不慎,也可能成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利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言多必失的例子屡见不鲜。三国时期的杨修,堪称聪明过人,然而他却恃才放旷、口无遮拦。曹操建造花园,在门上写一“活”字,众人不解,杨修却立刻解读出曹操嫌门太阔;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一合酥”,杨修竟擅自与众人分食,还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这些行为虽展现了他的聪慧,却也一次次触犯曹操的忌讳。他还参与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多次泄露机密、妄加揣测曹操心意。最终,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罪名,将杨修杀死。杨修的悲剧,正是因为他不懂得收敛言辞,锋芒毕露,不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才落得如此下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职场中,言多必失同样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小李是公司的新员工,业务能力尚可,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在一次部门会议上,领导让大家对新的项目方案提出建议,小李滔滔不绝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仅言辞激烈地指出方案中的诸多问题,还对负责该方案的同事小张进行了一番贬低。他的话让场面一度陷入尴尬,领导虽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对小李的印象大打折扣。此后,领导在重要任务分配上,总是对小李有所保留。而小李与小张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在工作中处处受到掣肘。小李本想通过言语展现自己的能力,却因言语过多、不知分寸,给自己的职场发展埋下了隐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言多必失,究其根源,一是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当人们处于激动、愤怒等情绪状态时,往往容易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事后后悔的话。二是对言语的后果缺乏清晰的认知,说话不经大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话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或者对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不懂得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无论是在职场、社交还是家庭中,不同的场合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氛围,若不能把握好言语的尺度,就容易犯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言多必失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在情绪激动时,先深呼吸10秒,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开口,避免被情绪左右而说出不当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其次,说话前要多思考,想一想自己的话是否必要,是否合适,是否会伤害到他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客观理性,避免冗长繁琐和主观臆断。</p><p class="ql-block"> 再者,要懂得倾听。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要急于表达,先耐心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既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减少自己说错话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最后,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内涵。一个知识渊博、修养深厚的人,往往能够更加沉稳地应对各种场合,言语也会更加得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说话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功课。言多必失,并非让我们沉默寡言,而是教导我们要谨言慎行,把握好言语的分寸和尺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少一些坎坷,多一些顺遂,让语言成为我们人际交往的桥梁,而非阻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