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川青甘南游(四) 稻城到丹巴

Lix318-18480508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塔 公</b></h1> <b>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b><br> 6:20我们乘稻城到康定的班车(112元/人),15:30到新都桥下车。我们要在这里住一晚,明日往北走,去游塔公,八美与丹巴。稻城到新都桥的路上,因为座位不好,没有拍照,尽打瞌睡了。昨天同车的三位青年人向我们推荐新都桥的“佐岸风情背包客栈”, 并且与老板娘毛科通了电话。到新都桥后我们很顺利地找到了这家客栈,毛科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佐岸风情背包客栈毛科电话: 15351454989)。见面之后才知道毛科是藏族人,难道藏族也有姓毛的?<br> 安排好住处后我们到斜对面一家饭店吃饭,这是毛科推荐的。饭店的老板娘是一位面貌清秀,皮肤白哲的年轻女士,那气质怎么看也不太像个饭店老板娘。在等饭上桌的这段时间,我们就谈起了家常。<br> 原来她是雅安人,小学教师,由于怀孕休假到这里帮老公照料饭店的。她老公原来在一单位做厨师,是她鼓励老公辞职下海的。她说她们还是下海晚了,她的一些早下海的朋友都发了。问她为什么不在雅安开饭店而要到这里来呢?她说,这里游人多,房租也比雅安便宜很多。说起她的家乡雅安,她充满了自豪。通过她的介绍,我们知道:雅安城很美丽,气候也特别温和,水也特别好,所以雅安姑娘皮肤特别白;雅安产一种鱼叫雅鱼,它的额头上有一把小剑,味道特别好吃;另外雅安下雨天数全国笫一,一年365天有两百多天下雨,不过雨量不大,多是小雨。我对雅安的知识几乎为零,只是这次从成都到海螺沟时,从城边路过,知道雅安是一个山城。这回听她一吹,引起了我对雅安的关注。回来后查资料,原来她说的一点不假,那就是“雅安三绝”:雅雨、雅鱼、雅女。“雅女”就是说雅安出美女,据说四川有三个地方出美女,除雅安外还有一个地方是邛崃,那是大才女兼大美女卓文君的家乡。另外有名的碧峰峡大熊猫养殖基地也在雅安境内,这也可印证雅安的坏境确实不错。<br> 吃过饭后,我们联系好一个司机,他答应明天送我们到塔公,中途可以停车拍照,每人20元。但晚上他又通知我们因另有客人,不能去塔公了。我们只好明天现找司机了,好在不难找。<br> <b> 2010年7月4日(星期</b>日<b>)</b><br> 第二天(7月4日)早晨毛科说他们有便车到塔公,可以带我们,每人15元。我们当然坐她的车啦。<br> 这是清晨的新都桥街道,很清静。 我们8点左右到塔公,塔公附近的山上有醒目的经幡阵。 所谓“塔公草原” 其实是一个并不很大的草场,在这里可以看到雅拉神山。今天多云神山的山峄未全显露。 塔公草原上有一座木雅金塔,据说木雅金塔是为了纪念十世班禅而建。 这些藏胞可能是为游人服务的租马人。 塔公草原旁的山上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塔公庙。 下面是从塔公到八美拍的片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 美</b></h1> <b>2010年7月4日(星期日)</b><br> 在塔公没逗留多长时间我就去镇上找到八美的车,一到镇上就有一司机问我:“要不要去丹巴?50元一个人” 。听他的报价很合理,决定包他的车,但有个附加条件,沿途要允许停车拍照。他答应了。<br> 我们10:30左石到达八美,八美的栋志性建筑就是这白塔群。 当我们围着白塔转时,这支体格硕大的山羊一直跟着我们,对我们十分友好。听司机说,角上扎着布条的羊是放生羊,像这支角上扎着彩带的羊则是由活佛放生的。 有几个老人在围着白塔转经。在藏区各地都能见到转经的人,其中以老年人居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后来与一位藏族司机的谈话让我解开了这个迷。当我问起他父母时,他说他父母现在“退休”了,什么活都不于,整天在念经转经。原来藏族的习俗是,70岁以前什么活都干,70岁以后就不干活了,专心向佛以修来身吧。司机的父母年过70了所以“退体”了。很多藏族老人平日每天都要绕附近寺庙转经,而且对转经次数好像还有一定要求。前几天我在亚丁冲古寺遇到几位转经的藏族老人,问他们每天要转多少圈?其中一位会汉话的老人告诉我:每天要转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要转X(记不住了,好像是9)圈。由此看来如果年轻人也要每天这样转经,那他就什么活也别想干了。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讲,撇开转经的宗教意义不说,它应算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 离开八美往丹巴的路边风景。 早就听人介绍从八美往丹巴有一段路风景很好。当我们离开八美不久来到这处平阔的河谷地带时,我觉得他们说的那段路应该就是这里。 我们沿着这河谷边缘边走边停,从不同角度拍了上十张照片。将来若有朋友来这里,如果时间充裕,建议在八美住一晚,利用早晚时间来此采风,相信会有收获。 过了河谷再往前走就进入了山区,据司机讲,秋天时这一带风景很好,但现在看我觉得一般。但是也有一点意外,当司机把车停到这里时,我们竟然看到了雅拉神山。而且在这里看雅拉神山比塔公近,前景也比塔公丰富。 一路上我们的司机很配合我们,无论要求在哪儿停车都没问题,而且他还主动介绍景点,在他认为好的地方停车。通过接触感到这位藏族汉子很实在。我们原打算到丹巴后住在城里,后来听说他就是甲居藏寨的人,而且开了家庭客栈,于是当即决定就住他家。每人50元一天,包三餐饭。这比我原先了解的情况还多包了一顿饭呢。<br> 这位司机叫长命富(名字很怪吧?),电话:13154414385;手机:13678368805<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丹 巴</b></h1> <b>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b><br> 快到丹巴时公路沿着一条湍急的河流在山沟里盘旋,两边风景不错。</div> 这里的民居都是碉楼式的,很有特色。 14:30左右到达丹巴。丹巴与川西的许多城镇一样也是建在山沟里的山城。 到丹巴后长师傅又主动带我们到丹巴附近的景点参观。先是到当地一个知名藏寨,因要收费没进去,然后他又把我们带到大渡河起点。早就知道大渡河,但大渡河起点在那儿还真没听说。<br> 原来大渡河起点就在丹巴。 桥下那条河叫“大金川”, 右上面那条水色较浅的河叫“小金川” ,这两条河在这里汇合后就叫“大渡河”,至乐山县入岷江。 游完丹巴后,长师傅带我们去甲居藏寨。甲居藏寨离丹巴有十几里路,进寨要收门票,30元/人,对我们半价优惠。进寨后我们先上寨后的观景台,在这里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寨子的全景。 从观景台下来后我们就到长师傅家。这是他家的院门,他家是丹巴县民居接待示范户,所以门口挂着牌子。 他家院子比较大,院内与周围栽了不少水果树,有桃子,梨子与李子等。这是院中的李子树。 这里的民居都是三,四层楼房,我们被安排在二楼住。我们安排好后不久,长师傅又开车到城里接来一位外国女士和两个洋娃娃,也安排在二楼住下。这两个洋娃娃很可爱,吃饭时征得她们妈妈同意拍了这张照片。 看来这两个洋娃娃还很喜欢吃这农家饭菜,我们对这饭菜也觉得很合口味。原来长师傅他们是嘉绒藏族,嘉绒藏族以务农为主,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汉族差不多。<br> 据说1千年前唐朝时,吐蕃王国占领这片地方后,大批吐蕃移民及驻军来到这里,他们与原住民经过千年融合后形成嘉绒藏族。嘉绒藏族说的方言与其它藏区不一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洋娃娃与她们的母亲</b></div> 新来的这位外国女士原来会说中国话。通过交谈知道,她是瑞士人,她与她老公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他们被公司派到广州已经两年了。这次本是全家人来度假的,咋天她老公被公司召回广州了,她就独自带女儿到这里来了。<br> 后来知道这位女士叫丹妮。我告诉她这地方过去是中国最偏僻的地方之一,现在交通也不算方便。她说:“是呀,我们从成都过来,车在山上转呀,转呀,我们坐呀,坐呀……”。我问她为什会想到这里来度假?她说她不习惯在广州生活,天气太热而且人又太多。这里的环境与风景很像瑞士的一些地方。<br> 说起旅游,我告诉她我看过许多瑞士的风光照,瑞士太美了!她就问我到国外去过没有?我告诉他基本没有,只是到尼泊尔去过一次,等我把中国走遍后也打算到国外看看。她说1999年她去过尼泊尔。我问“到了哪些地方?”“到过……山……”“安娜普纳?”“对”。 因为我2007年曾到安娜普纳徒步过,知道到哪儿去就是要徒步,所以问她“走了几天?”她的回答让我很感意外:“走了24天”。他们走的是大环线。我曾在那里跋涉过8天,可以想像她与她的伙伴(也许她的老公也在其中)在这24天中是如何地艰辛。这也让我想起当年在尼泊尔安娜普纳遇到的那些西方人,那带着三个孩子的年轻夫妇,那雇了好几个背夫的老人。<br>(http://bbs.fengniao.com/forum/780850.html)。<br> 我不由得对他们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表示敬佩。可是她却告诉我,在他们国家愿意像他们这样生活的人也是少数。这使我想起一位老同学告诉我的一段经历。她在美国探亲时,女儿带她乘邮轮游加勒比海,他们每到一港口都下船观光,但有不少人在整个旅途中根本就不下船,看来在西方这类享受型的人还是多。<br> 进一步接触后发现丹妮的两个女儿都会说中国话,而且很流利。我感到很奇怪。丹妮告诉我,她们的中国话是在幼儿园学的。原来她们两个在广州上的是中国幼儿园。我问她对中国幼儿园的观感如何?她说:“中国孩子总是学呀,学呀,这个班那个班的……。我们的孩子就是玩……”。丹妮的中国话虽不很流利,但意思很明白,她道出了我们部分家长与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差别。我们中国家长大多重视子女的教育,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孩子加了许多学习任务,其实这种作法未必科学。一年多来由于带孙子,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所思考,我觉得性格养成比能力培养更重要,能力培养比知识学习更重要,对于儿童教育尤其如此。丹妮那种“放任自流”的方法其实更合理,你看她的两个女儿健康活泼,开朗大方,对人友善,但并不任性。正当她们玩性正浓时,到了睡觉时间,丹尼一声招呼,她们就乖乖地回房间了。<br> 我们吃晚饭后到三楼的露台上看风景,丹妮与大姑娘吃过饭后也上来了。小姑娘看见我们在上面有点着急。 她要她妈妈把她接上三楼,可这时我们已带着她的姐妲上四楼了,她很羡慕也要上去。 爬上四楼。 看到这独木梯她很好奇。 老伴问她“想不想上去?” 老伴把她举到梯子上站着,她很高兴。 妹妹下来后姐姐也要上去。 她们觉得这游戏很好玩,轮番要求上去体验一把。 经过好几轮后,姐姐来了个新花样——坐在梯子上。 妹妹也强烈要求上去坐坐,干脆两个人都坐在上面吧。 坐好后还要摆个POS。 就这么一个独木梯,俩姐妹兴高采烈地玩了好一阵子。俩姐妹后来与我老伴特别亲,在她们进屋睡觉之前,小姑娘还悄悄地对老伴说:“明天你再跟我们玩”。 <br> 这是他们的合影,小男孩是长师傅的孙子。 应丹妮的建议,我们两家人合影留念。 老伴与两个小姑娘合影。 我为长师傅拍了一张全家福,感谢他们全家的热情接待。 回北京后我把照片电邮给丹妮,希望当她可爱的姑娘长大后,这些照片能帮助她们回忆在中国度过的这段快乐时光。丹妮收到照片后给我回了电话,还邀请我们到瑞士时去她家做客,我答应了,但其实不大可能。但在这风光如瑞士的丹巴,我们这段短暂的交往与友情相信会在各自的心中保留更长时间。<br> 长师傅家的照片冲印后也寄去了,但没有回音,不知收到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