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史汀生SR.9与飞天女神李霞卿

老江

图/文;江东 40年代,国内画报将飞天女神李霞卿搬上了封面 我在2013年元旦完成的SR.9飞机模型,也是我制作的唯一一架民用游览机模型。<div><br></div><div><br></div> 十几年前,我做了一架小飞机模型,想不到引出一段中华航空史上很有意思的故事来。 <div><br></div><div><div> SR.9“信赖”,是美国史汀生飞机厂开发生产的三座型上单翼固定起落架单翼轻型娱乐机(Stinson Reliant SR.9)。<br> 史汀生飞机厂从1933年至1941年间,曾研发生产了1,327架各种型号的Reliant(信赖系列)小飞机,SR.9只是其中的一款。<br> SR.9在机头部安装一台莱特/旋风 R-760E-型2、七缸星型活塞式空冷发动机,功率320马力。飞机采用带斜撑杆的梯形上单翼、后三点固定式起落架气动布局。机舱比较宽敞,前排双座,配备两套驾驶系统,驾驶杆少见地采用了轿车那样的圆盘样式。后排一座,都是皮椅,整个机舱布置豪华。<br> 该机翼展42英尺,机翼面积258.5平方英尺,机长28英尺,机高8.5英尺。空重2,515磅,最大起飞重量3,750磅,有效载荷(满油时)728磅,燃油容量82加仑,额定3座,行李舱容量150磅。</div></div> 我的模型完工了(2013年1月1日拍摄)<div><br></div> 史汀生“信赖”系列飞机里的的RS.9<div><br></div> RS.9在空中,是民间有名的一款游览机<div><br></div> 飞机正面图,SR.9很流线型,很漂亮……<div><br></div> 内部透视示意图<div><br></div> 现代人修复飞行的“信赖”小飞机<div><br></div> 装备一台典型的星型活塞式空冷发动机<div><br></div> 40年代的老照片<div><br></div> SR.9的海平面爬升率900英尺/分钟,海平面最大平飞速度150英里/小时,航程800英里,实用升限16,500英尺。<br>  SR系列小飞机在民用航空界广泛用于短途客运、货运、飞行娱乐、观光旅游等方面。在军队也可执行联络和运输任务。<br>1936年,一架被命名为“新中国精神号”的史汀生SR.9B(无线电呼号NC-17174)小飞机被旅美华侨、中国早期著名飞行家李霞卿女士用于环美飞行,旨在为中国国内的抗战进行募捐。<br> 想不到我十几年前制作的这种小飞机就是飞行大家的心爱座驾! SR系列小飞机的三面图<div><br></div> 它是40年代老百姓的私人飞机<div><br></div> 驾驶舱布置如同40年代的豪华轿车<div><br></div> <p class="ql-block">驾驶盘居然沿用了轿车的那种圆盘驾驶杆,这在飞机里是极其罕见的</p> SR.9 的座椅居然是皮椅!!!<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李霞卿(1912年4月16日-1998年1月24日),是最早的中国籍女飞行员,广东番禺人,祖籍广东恩平(侨乡恩平也是中国第一个飞行家冯如的故乡,我80年代作为前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去那里参加了冯如学术大会)。</p><p class="ql-block"> 李的父亲李应生是爱国志士,曾在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中担任高级翻译,后与电影先驱黎民伟合作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李童年时随父到欧洲,学习法语,回国后在香港及上海中西文学校读书,精通英语。</p><p class="ql-block"> 14岁时,李霞卿以艺名“李旦旦”从影,在民新影片公司拍摄的《玉洁冰清》中出演角色,之后在《和平之神》《海角诗人》《西厢记》《木兰从军》等影片中担任主角或重要配角,成为名噪一时的影星和20世纪20年代上海最红的影星之一。1929年,民新影片公司并入华联影片公司后,她结束影星生涯,与新婚丈夫前往欧洲。</p><p class="ql-block">  李霞卿是在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开始学飞行的,1935年又到美国奥克兰波音航空学校进行深造,同年5月15日,李霞卿在奥克兰机场练习难度比较大的筋斗飞行时,座椅安全带突然断裂,她被甩出机舱。处于坠落状态的李霞卿沉着地拉动身后伞锁,终于借助于降落伞安全落地!</p><p class="ql-block">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不久即成为美国妇女航空协会会员,还加入了卡特皮勒飞行俱乐部。</p><p class="ql-block">  1936年,她决意回国通过飞行宣传、唤起同胞姐妹对航空事业的关注。李霞卿旋即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飞行执照,驾驶一架橙红色的单翼飞机,在上海举行飞行表演,并完成从上海到湛江、北平到成都的两次长途飞行!</p><p class="ql-block">  就在返沪后,她结识了颜雅清、黄柳霜等女界名流,后来李霞卿准备继续赴美国及美洲飞行,于是开始和同样会飞行的颜雅清进行合作。</p><p class="ql-block">  李霞卿所驾飞机初为史汀生SR.9B,后更换为竞速型的SR.5E。而颜雅清的座驾则是美军上校罗斯科·特纳所驾的一架单翼小飞机。但两个人的飞机都同样命名为“新中国精神”号。</p><p class="ql-block">  自1938年起,李霞卿开始在美国、加拿大巡回飞行和演讲,以“中华平民救济会”名义为中国抗战筹款。</p><p class="ql-block">  1939年初,她又驾驶“新中国精神号”RS.9型飞机连续访问了美国多个城市,并飞往南美洲多国继续宣传募捐,曾创下1小时募捐到4万美元的纪录。</p><p class="ql-block">  期间,颜雅清驾机遭遇过一次飞行事故,她说这次事故几乎要了她的性命。而李霞卿也在匹兹堡至纽约的往复飞行中一度失踪,所幸最后安全着陆。</p><p class="ql-block"> 1939年的《大公报》香港版曾经报道过李颜二人的环美宣传“备受各地招待欢迎,初期成绩极为良好”。2万美金的募款目标也顺利达成。这年6月15日,李霞卿的环美飞行成功结束,她同时为中国战区募集了大量的捐款物资和救命医药,拯救了不少中国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飞行巡演宣传效果,让李霞卿备受鼓舞,她决定继续与国际医药援华委员会合作,以募捐购药的方式支持抗战,并将宣传地点选择在了南美洲。</p><p class="ql-block"> 1939年环美宣传时,她曾在好莱坞电影《岐路》中客串过一小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答道:“我将来的希望,是能飞尽世界上每个角落,这样不但对自己所学有真正发展,即是对中国航空事业亦有绝大宣传。不但如此,并且希望终身为航空界努力,更希望每个中国人都有丰富的航空知识,增加国防力量。”</p><p class="ql-block"> 1940的国内报道曾这样描述道:“我国女飞行家李霞卿女士,定4月初只身环飞中南美各处,做友好访问,并捐款购买药品。援华女飞行员之只身飞至中南美者,当以李女士为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报道还说李霞卿南美之旅的路线,是“坐其私有飞机‘中国明星号’前往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及拉丁美洲各国做友好访问”,此时的李霞卿显然几乎成为专职的一名空中抗战宣传员。</p><p class="ql-block">  南美飞行从1940年春季开始,至夏季结束,同样十分成功。李霞卿做了大量的飞行表演,把表演所得全都捐给了祖国的抗战事业。而她用于表演的飞机,则是她用自己价值7,000美金的首饰作为抵押租赁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李霞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华儿女具有抗日救国的勇气和信心。她成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们心中的英雄。</p> 李霞卿影楼照(佩戴了飞行证章)<div><br></div> 李霞卿在美国<div><br></div> 戴飞行皮帽的李霞卿<div><br></div> 某杂志封面上的李霞卿,背景是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飞机绘画 <div><br></div> 李霞卿穿着旗袍在她的教练机前面留影<div><br></div> <p class="ql-block">李霞卿在擦拭她心爱的SR.9座驾</p> <p class="ql-block">走出机舱的李霞卿,笑容可掬</p> 李霞卿的签名照(背景就是SR.9)<div><br></div> 国内《妇人画报》封面上的李霞卿<div><br></div> 李霞卿和好友颜雅清环美募捐飞行成功,在机场上接受献花<div><br></div> <p class="ql-block">李霞卿的好友颜雅清,同样也是华裔女飞行员</p> 颜雅清接受美军上校罗斯科·特纳赠送的小飞机<div><br></div> <p class="ql-block">李霞卿和美国妇女朋友分享飞行快乐</p> <p class="ql-block">  1998年,一代名优和爱国飞行家李霞卿因病在美去世,终年86岁。</p><p class="ql-block">  需要说明的是,有明确记载表明:中国妇女朱慕飞早在1919年就飞行上天,而李霞卿是在1930年才开始学习飞行的,所以坊间李霞卿是中国首位女飞行员之说法似不妥。</p><p class="ql-block"> 但可以确定的是,李霞卿创造了女子飞行史上的多个第一:她是中国女子跳伞第一人;是中国航空界在瑞士取得飞行执照的第一人;是第一个获得政府许可在中国表演飞行的女飞行员;是中国民间第一位女驾驶员;是第一个驾驶军用飞机表演飞行的中国女飞行员;是中国第一个创国内长途飞行纪录的女飞行员;也是唯一曾在南北美洲作长途飞行的中国女飞行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2011年从模友钟志毅那里获赠到一盒1/48比例ESCI出品的史汀生RS.9模型套材的, 2012年底开始开盒制作,这也是我第一次制作民用小飞机仿真模型。 </p><p class="ql-block">  必须说明的是,当时完全不知道此款飞机竟还和我国早期飞行大家有缘,这些史料虽然早就了解,但李霞卿飞将军当时用得就是这种SR.9小飞机,我是直到2024年才刚刚无意间了解到的。于是对十几年前就完成的这个小模型增添了许多崇敬之意。</p><p class="ql-block">模型属于罕见题材,自然也是早期套材。因此开模颇为简单,零件也很少。我主要还是想从涂装的随意创新上玩一把,所以当时上色完全是天马行空,好在民间小飞机的涂色根本就是没规矩的自由设计。</p><p class="ql-block">模型是在2013年元月完成的,累计工时37小时。</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十几年前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和解说——</p> 2013年元旦的早上,留念自拍照<div><br></div> SR.9 小飞机的套材于2011年获得(系模型大师钟志毅老弟所赠),零部件非常少,也相对简单一些。<div><br></div> 这是盒封<div><br></div> 制作发动机部分,露出的排气管用塑料管替代了实心的塑料棒<div><br></div> 上了色的发动机(左),右面一台是F9C战斗机模型的发动机<div>(比例不同)</div><div><br></div> 装配中的机身<div><br></div> 电动磨头配上我自制的百洁布抛光头,对各大部件表面进行抛光,因为我认为这类民用小飞机的表面应当是非常靓丽的。<div><br></div> 小小的仪表板和脚蹬,开始涂色<div><br></div> 在机身上复刻出行李舱的小门。前面的孔是斜撑的定位孔,榫头是起落架轮胎整流罩的安装定位。<div><br></div> 涂色旧化以后的机舱内部(选择了浅奶咖的颜色)<div><br></div> 机身合拢,打磨抛光<div><br></div> 看机身侧面<div><br></div> <p class="ql-block">打磨很花时间</p> 三分黑加七分蓝,调出第一种外部漆<div><br></div> 遮盖花了5小时,准备喷第二种外部漆<div><br></div> <p class="ql-block">第二种外部漆是65%的红加35%的蓝调出的紫色</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自己随意设立的,没有参照物。</p> <p class="ql-block">撕去遮盖纸,全机双色喷漆完成,但非常不满意,一是色调太深沉,二是这种紫色不是我想要的那种艳。</p> 撕遮盖纸带掉一点点漆料,不得不重新调出原色,用毛笔“补课”<div><br></div> 准备装机翼了<div><br></div> 总装结束前少不了喷透明“光油”增加光亮度!!<div><br></div> 完成以后拍的正面照<div><br></div> 前机头特写<div><br></div> 正侧面<div><br></div> <p class="ql-block">这个俯视角度拍照,SR.9 其实很丑</p> 背部照片<div><br></div> 腹部的黑蓝色,同样弄得铮铮亮! 腹部大图<div><br></div> 起落架和斜撑杆<div><br></div> 因为模仿布蒙皮,模型开出了翼肋的突出痕迹 这个角度不美<div><br></div> 这张照片我最满意 <p class="ql-block"> 全文完,谢谢大家阅览</p><p class="ql-block"> 写于13年后的2025年劳动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