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郭先生</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乌鲁木齐有一条不起眼的老旧街巷忽然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持续刷屏走红,成为城市旅游新地标,她就是领馆巷。</p><p class="ql-block"> 谷雨前的一天,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博格达的冰峰上形成“日照金山”的壮美奇观时,我再次走进了领馆巷,察看她的真实容颜,细嗅她的烟火气息,感知她的脉络心跳,尝试解读领馆巷“一夜窜红”的密码。</p><p class="ql-block"> 领馆巷,位于天山区,东起胜利路,西至新华南路,虽然全长不到400米,却是有100多年历史的老街巷。据记载,1897年,俄国在迪化(乌鲁木齐)设立了领事馆,馆址位于今天的领馆巷北侧的文化大院内。1943年,抗战期间,英国和美国也相继在此建立了领事馆。因有苏(俄)、美、英三大国领事馆驻扎,这条街巷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从国际大巴扎沿胜利路步行10多分钟就到了领馆巷。还没到巷口,就听到各类商贩的叫卖声,水果摊、鞋袜摊、鲜花摊、手机贴膜摊,路边摊位一个挨着一个。虽然不是旅游旺季,但人流已是熙熙攘攘了。一个维吾尔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沓丝袜,卖力地吆喝着“百希块、百希块”,这个我听得懂,是五元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丁字路口,醒目的蓝色路标指明这就是领馆巷了。路口南边是一座伊斯兰风格建筑,院子正中央里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镂花铁艺的大门上写着:洋行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清真寺叫这个名字呢?原来十九世纪末,一些俄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纷纷在今天的延安路、胜利路一带开设商行,其中俄国商人居多,他们通过倒买倒卖,牟取暴利,人们习惯于把这些商行林立的街区叫作“洋行街”。刘荫楠先生在《乌鲁木齐掌故》的“洋行街”一章里有详细的介绍。如今,这些洋行消失了,但“洋行清真寺”的名字为我们留住了这段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巷口处的一面“新疆人的语言密码”文化墙,让初到乌鲁木齐的游客很快就学会了几句简单的维吾尔语,入乡问俗嘛,亚克西:好,很棒;歪江:天哪;皮牙子:洋葱。这也不经意间暴露了新疆人语言中许多词后面带有“子”,如:巴郎子、辣皮子、洋冈子、面肺子、拉条子、米肠子……</p><p class="ql-block"> 领馆巷略显陈旧,不同于其他城市新规划的网红街,她是百多年来自然形成的街巷,红砖裸露的外墙、店铺斑驳的匾牌、街头聊天的老人……无不诉说着年代的久远。在不长的巷子里,170多家各类店铺栉次鳞比,烤馕店、牛羊肉店、服装店、理发店、裁缝铺、大型超市、流动摊贩等等,应有尽有。领馆巷从烟酒食品到针头线脑、从感冒药到小五金等日常用品,一应俱全,为周边各族居民提供着生活便利。</p><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资深媒体人成兴国先生说,吃遍了领馆巷,你就吃完了一大半新疆美食。此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 领馆巷的店铺多以餐饮、食品销售为主。维吾尔、哈萨克、回、塔塔尔等民族传统美食在此荟萃,喀什、和田、伊犁、奇台等地经典小吃在此汇聚,大漠、绿洲、戈壁、草原等大自然的馈赠在此碰撞。牛羊鱼肉、胡椒孜然在果木炭火的烘烤催化下清香四溢,使人不由得停下脚步深呼吸轻轻嗅。手搓拌面、特色肉馕、胡辣羊蹄、酸奶粽子,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店主的叫卖声、游客的欢笑声、手机扫码提示音与巷子上空清脆悠长的鸽哨在晚霞里回荡……</p><p class="ql-block"> 食在领馆巷,这里有烟火里的新疆百味。巷子里随便走两步,网红店比比皆是:喀什一把抓、伊犁百年冰淇淋、玛尔哈巴塔塔尔糕点、金柱大盘鸡、哈萨克奶茶店……都是一二十年的老店了。虽然在新疆生活了30年,但巷子里的一些小吃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如鸽子面、一把抓、酸奶粽子等。</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西边的爱了喀亚西萨帕尔馕店里,几个打馕师傅正忙碌着。馕坑边的台面了摆满了刚出炉的烤馕,圆馕、花边馕、薄馕、厚馕、皮牙子馕、芝麻馕、辣皮子馕、玫瑰花馕等,满满当当的。“在新疆,总会有一款馕适合你。”这句话千真万确。见到我在拍照,年轻的打馕小哥赶紧站在馕堆的中间,正正花帽,摆好姿势对着镜头招手,还调皮地说,拍帅一点。我随口问道,这么多馕能卖完吗。小哥边给顾客打包边说,一会收摊就卖完了。</p><p class="ql-block"> 馕由于携带方便、存储时长、不易变质等特点,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刚出炉的馕是馕的高光时刻,口感酥软、麦香扑鼻,就像歌手肖开提在《新疆馕》里所唱:新疆馕呀美名扬,脆酥焦黄香味长。我单位楼下有家米吉提馕店,每当遇到新打的馕,即使不饿,也忍不住买一个,边走边撕着吃,还没到办公室,半个馕就进肚了。每次旅游或徒步,我都要带上几个馕,只有这样才感觉有底气心里踏实。</p> <p class="ql-block"> 馕店对面的一家店铺围着一堆人,我也忍不住过去看热闹。这是和田烤包子店,抖音上我刷到过。几乎都是周边的街坊邻居,足足有20多人,或坐或站都在耐心地等待烤包子的新鲜出炉。馕坑边上挂着整只羊肉,小伙计熟练地把羊肉切成指甲大的肉丁,妥妥的真材实料,真正的“好吃看得见”。老板边看手表边用维吾尔语与顾客交流着,我猜是在安抚顾客,意思是马上好了、性急吃不得热豆腐之类的。我问一个衣着体面的大爷,咋这么多人等。他告诉我,他住在文化大院里,从这家店开业就开始吃烤包子,肉馅量大,肥瘦相间,味道纯正,烤包子就认这家。</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老板打开馕坑的盖子,用一把长柄铁勺往外铲运烤包子,这比市面上普通烤包子大多了。瞬间,馕坑周边热气升腾,空气里弥漫着高温下特有的羊肉清香与小麦面香,脑海里忽然氤氲出伊犁草原上牛羊成群和江不拉克半截沟风吹麦浪的画面。烤包子的清香不停地刺激着嗅觉,使人欲罢不能。烤包子十元一个,我要扫码尝一个时,老板告诉我,这一炉卖完了,要等下一炉。我只好悻悻离开。</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巷子西行,阿吾拉力伊犁百年冰淇淋店引起了我的注意。好大的口气,百年老店,我决定进去打探一番。一进门,就被墙上有关冰淇淋店的历史介绍吸引:“当年我爷爷阿吾拉力在乌兹别克斯坦学会制作冰淇淋,到了1912年,爷爷一家人搬到了新疆伊犁,把这款‘阿吾拉力冰淇淋’带到了伊犁,在伊犁开了三代……”店里饮品种类繁多,黑加仓刨冰、杏子冰淇淋、原味酸奶等,价位10至15元不等。这是一家有故事有历史的老店,虽然天气还比较凉,但仍有不少年轻人进店品尝,可以相像夏天游客排队购买冰淇淋的火爆场面。</p><p class="ql-block"> 一路向西,遇到了艾力江和田馕坑烤肉店,这家店的烤肉以独特的风味俘虏了无数个慕名前来的饕客。店门口正中的馕坑旁,摆满了各式烤制美食:烤全羊、馕坑肉、烤鱼以及招牌红柳烤肉。每一块烤肉都金黄油亮、香气扑鼻,咬一口软糯弹牙、唇齿留香,使人回味无穷。这些美味的羊肉在烤制前,都经过了精心的腌制。鸡蛋、胡椒、孜然等佐料与面粉搅拌成糊状,均匀地涂抹在羊肉上,然后放入馕坑内慢烤细煨,在师傅们精准的时间和恰好的火候加持下,最终呈现出诱人的色泽与风味。</p><p class="ql-block"> 对面的白尔开特肉馕店,也是一家网红店,肉馕正在出坑。顾客不是很多,我赶紧过去要了一个,扫码12元,弥补了上次没吃上的遗憾。春节时我来过一次,由于顾客多没排上。当我接过装着肉馕的纸袋时,馕上的肉粒还在滋滋冒泡。肉馕出坑10分钟,是品尝的最佳时机,满口松软,肉香四溢。馕与肉,这一新疆美食的经典组合,在高温的催化下相得益彰、互相成就着对方,每一口都刺激着舌尖味蕾、每一口都充满着惊喜欢悦、每一口都是满满的新疆味道。</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新疆可是有名的歌舞之乡。巷子的西头就是新华南路了,忽然传来了极富西域特色的维吾尔音乐。库西阿麦提大盘鸡店门口的一片空地上,一大群男男女女在狼戈《苹果香》的伴奏下正翩翩起舞。激昂的手鼓、欢快的节奏、曼妙的舞姿,使我驻足不前。我向来是欣赏新疆民族舞蹈的,即使是男女对跳,也只是通过手臂、眼睛、眉毛张扬等动作来交流情感,绝少有肢体的直接接触。新疆有句谚语:如果有两个馕,一个吃掉,一个当手鼓敲着跳舞。我现在是一边吃着肉馕,一边听着手鼓的鼓点欣赏新疆舞,视觉、味觉、听觉、嗅觉都获得了极大的欢愉满足。</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领馆巷灯火阑珊。沧海桑田,苏(俄)领事馆的黄房子消失了,洋行街的名字也变了。百多年来,领馆巷见证了乌鲁木齐的沧桑变迁,至今仍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保留了最原味的市井生活,是人们探访历史印记、追寻民族风情、品尝地道美食的好去处。这也许就是领馆巷刷屏走红的奥秘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