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普洱采茶去

美友60540137

<p class="ql-block">  受朋友之邀,一并前往普洱采茶。</p><p class="ql-block"> 普洱茶享誉世界并非狼得虚名,其历史之悠久、功效之显著、受欢迎程度之高,世人有目共睹,但若谈到它的真实容貌,估计大多数人会面面相觑。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人们在茶庄或商店看到它的时候,它已被数道工艺加工过了,其形象及价值就如同一个人从幼儿园开始,经过一步步系统加工走出大学校门,成为了给社会赋能的一份子一样,至于其原始的“出生”情形,人们大都不会去详尽过问的。但对于采茶人来讲,茶叶的原始“出生”却是要慎重把握的关卡,否则,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更主要的还会断送茶叶的美好“前程”。</p> <p class="ql-block">  茶农介绍说:普洱茶树的生长环境很讲究,要求空气非常清新、环境天然无公害。云南的大山里没有工业污染,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普洱茶树最早都是野生的,现今发现的普洱树王已有2700多年的树龄,自从人们发现了普洱茶的养生价值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栽培,如今的茶山上不论高的茶树还是矮的茶树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采茶的工序很复杂,茶师们要根据每年的气候、茶树的生长情况来确定采茶的时间,采摘时还要分辨茶叶的形态,当摘则摘,当留则留,进行多次采摘。茶叶采摘回去要杀青,也就是炒茶,这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温度、时间的把握体现的是一个茶师的功力,把握好了,炒出的茶口感就好;如果炒的轻,茶的香气就出不来;炒过了,茶后期的储存转化空间就会变小。茶炒过后要进行摊凉降温,之后还要进行揉捻,让茶叶的细胞壁破裂,以增强喝茶人的口感并收获足够的营养成分。揉捻过后的茶,还要进行晾晒,也叫晒青。最后的一道工序是挑黄片,也就是把混入茶中的一些老叶子一个个单独挑出来。这些老叶子品相不好看,卖不出好价钱,但它们的苦涩味很淡,回甘又很好,也非常受喝茶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百闻不如一见,听茶师介绍百遍,不如走近茶园,亲眼目睹一下普洱茶树的“靓影”。跟随茶师步入茶园,眼前的景象还是很有震撼感的,漫山遍野,一棵棵茶树无缝相拥,在茶农的精心打理下,它们犹如碧浪梯田似的,整整齐齐,一排排弧形列阵在山坡之上,尽情地接受着阳光的洗礼。面对我们这些不曾相识的“采茶人”,嫩芽羞涩而又胆怯地隐藏于宽大的茶树叶中,不细瞧很难发现其踪影。芽茶因鲜嫩珍贵,被视为茶中极品,市面上人们见到的大都是长成形的叶子,能在茶园里见到充满生机的茶芽,我发自内心地感叹,这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幸事,不为别的,就为其姿态也值得这么说。早春的茶芽是润白色中透着嫩绿,它能从茶枝上破皮探出身姿,没有足够强的生命力、没有一定的机缘、没有一定的目标追求,肯定是不会在世上现形的</p> <p class="ql-block">  茶农说:刚露脸的芽子是可以品尝的。然而,当你凝视茶芽,伸手去触碰它躯体的时候,又很难忍心将它与茶树分离。阳光照射着它幼嫩的躯体,润洗了它一夜的露水此时还未完全退去,这样的童真谁又忍心打扰呢?不得已,只好伏身轻闻一下,转身离去。</p><p class="ql-block"> 大树上长的叶子也是很珍贵的,由了树干高,不借助梯子是够不着的,所以也只能仰头望望而已。古茶树没有见到,估计像这样的“老太君”肯定早己被保护起来了,自然,睹其芳容也就没那么容易。</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讲,说是大老远来采茶,倒不如说是来观茶。其实近距离观一次茶也挺爽的,算得上是一次采茶体验,也能算一次对生命力的一次欣赏,或者干脆就算是与茶树的一次互动也可。茶芽的一次新生,迎接它的也是诸般不一样的旅程,有的依傍茶树,从生命的起点一直到生命的终点,历经幼、青、中、老年,品味自然的年轮更替;有的在幼年期则被优选,投入到精加工的工艺中去,其茶生旅途期待高、采摘早,经过的波折多,历经杀青揉捻的淬炼,其体内的茶氨酸和多酚类物质可达成熟叶子的3倍,而且,一斤顶级的普洱要采摘3-5万棵芽头,自然其品相和社会认可度也高居一流;也有的采摘较晚,生长周期较长,尽管也经历了较为完整工序的打磨,但因其大众的定位,使得它在诸多打磨环节中经历的周期短,所经受的磨砺少,析出的营养成分有限,导致其品相和口感也都大众化。</p> <p class="ql-block">  室内展柜中成品茶的摆放印证了我的感慨,精品茶都是盒式精包装,存放在玻璃柜中;成品茶大都是纸质包装,存放在木质橱柜里,还有一部分制作成了大小不一的茶饼,叠落在一起,组合成一座山的造型,摆放在墙角边。对于普洱茶来讲,晒青毛茶可以说仅仅是个起点,经渥堆发酵、岁月陈化,方成就其愈陈愈香的特质。品尝了茶师沏的几种不同年份的茶后,舌尖的感触最深,每一股甘香的背后,都印记着陈化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被人认可、观赏、抢购的茶,穆然之中我想到了室外依旧处于露天茶树上的叶片,它们虽都生长在同一地域,接受的是同一种气候、同一强度日光的照耀、同一标准的人工呵护,但由于发芽时间的差异,错过了采摘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其“茶生”路径出现差别,并由此丧失了其“茶生” 的精彩,成为了默默无闻的茶园陪衬。</p><p class="ql-block"> “采茶每次都采的是茶芽,那些老叶子为什么不修剪掉呢?修剪掉不更有利于更多的茶芽长出吗?”一女士边捻搓着手中的成品茶,边问道。</p><p class="ql-block"> “那些老叶子尽管不能制茶了,但它们却是宝贵的茶芽的‘营养银行’,这些成熟的老叶子可使后期生出的茶芽氨基酸含量提高18%。”茶师的回答着实令我们都大吃一惊,真没想到,那些错过了采摘时间、好似已没有什么价值的老叶子还有着如此大的提携助长作用。</p> <p class="ql-block">  茶树上的每个叶片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们从茶树枝上冒头的那一刻,每片叶子就承载了不同的使命,有的是为同伴挡风,有的是为同伴挡雨,还有的是为同伴遮阳,也有一些是为同伴遮霜,为了能帮助同伴在更大的时空中展示茶的芳香,它们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正是有了这些个层层的呵护,才有了被优选的幸运者,也才有了步入了加工的流程的茶料。所以说,我们品茶时杯中晶莹的茶汤和入口后的茶香,谁又能说没有露天之中那些陪衬茶树叶诸多的付出和担当呢?</p><p class="ql-block"> 想到此,王冕的那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串上脑际,我不由得对那些依然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老叶子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