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退休后的数十载年头里,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人要活在自己的热爱里,而不是别人的眼光里,无论何时,只要你有行走的能力,就要铆足劲往前走,因为精彩的人生部份一定会在你的前头,不要让自己总想停留在那些正在消散、沉溺已经预料到将要失去的事情上,当你下定决心走出不属于你的领地时,你会发现,独行旅游,会让人眼界、心胸更加宽阔,阅历也会成倍增长,勇气与胆量能在行走中充分体现出来。基于此种原因,在清明节祭祖后,于4月4日下午1:30来了一场说走就走自驾俩人西北行,当天下午到达四川米易县撒莲镇,5日来到映秀镇地震纪念馆,住于地震中心点的山区民宿,零距离与当地民众接触,并吃了顿丰盛的民宿老板招待的免费晚餐。6日,参观了映秀震中遗址,特别参观了漩口中学,而后从映秀出发,经汶川、白石羌寨、松坪沟、叠溪松坪风景区、松潘古城、黄龙国家级风景区,再到九寨沟漳扎县,在九瑶适境酒店下塌,这一天,一路紧张写下了“到此一游”的便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月7日游历了九寨沟,这是西北行中必须打卡的观山赏水之地,也是对我游山玩水中的一个自我重要交代,如果顺道中缺失九寨这一页,这也许是对心灵的最大伤害。虽然我是一个凡夫俗子,尚无许多的豪言壮语,却也不曾免俗。这些年,由于退休后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天涯辗转中,去过了许多地方,看过了许多风景,途中听过了许多故事,观景也罢,人文历史也罢,很多人间烟火之事,皆已看透,也在不经中时常忘却,唯有去过的文化历史名胜与风景名胜,都能留在自己的心灵深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都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美那是独特而且是浪漫的。一条纵深50公里的山沟谷地,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坐着观光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以水为美的绚丽画卷徐徐打开,碧绿的湖水,近在眼前的山峰层峦叠嶂,观光车直接把我们送到至高点,9点多的雪山上云雾还在缭绕,步行道上还很湿滑,顺道而下,观看了日则沟的箭竹海,箭竹海四周青山环抱,湖水清澈见底,沿着栈道往下游,那是九寨沟经典景观五花海,这里的湖水色彩斑斓,在同一水域中,你可以观赏到墨绿、深蓝、藏青等多种色彩,斑驳迷离,美到如油画新作之感,见到如此景观,大有就地修行之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我们来到了珍珠滩瀑布群,水流从陡悄的山岩上倾泻下来,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溅起的水花如烟如雾,这里曾是《西游记》取景地之一。随着观光车的接送,我们继续游览了查洼沟的长海。长海是九寨沟里面积最大的海子,湖水湛蓝深邃,四周的山峰覆盖着皑皑白雪,与湖水相互映衬,显得格外壮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整天的观赏,回味这片宁静而神秘的湖泊,在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世间至美的水文景观,这里真是唯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2025年1月份开始,我就有一个想去河西走廊玩一玩的念头,去看一看敦煌这里的鼻祖石窟壁画。因为自小在历史课本中出现,到拿起书本教历史,再到退休已有近二十余年中,河西走廊总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更何况敦煌艺术在中国历史文化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一页,一定要去河西走廊走一走的想法,填满了心间,从学过、教过,后又查阅了资料,让我更加认识到,敦煌不仅大气磅礴,而且大气辉煌,关于那段神密的石窟壁画的呈现、繁荣与衰败的异彩纷呈的历史以及石窟中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充满着“敦煌美学”的壁画,还有躺卧在沙漠中千年不被风沙吞噬的那湾绿洲月牙泉,所以在我足够强烈的欲望中,对心中圈定好的西北万里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行程,践行一次人文景观之旅。在我的朋友看来,这是一次充满冒险、剌激、旅游中不确定性因素前提下的冲动。在19天后回到丽江,朋友侯志刚、何政明、小文在为我接风洗尘中的几句话,但所幸的是,朋友的担心已在情里之中,途中也有小状况出现,但都已平安渡过,成了坦途,事事都如了愿,那些小曲调能在今后的回味中成为人生旅途上的趣事、美景,大脑这个播放器,我想能在将来走不远的情形下,一幅又一幅地播放出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认为,四月初的河西走廊是淡季,淡季的美和旺季的美也不一样,我不觉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才是美的标准,因为生命它不止是一种颜色,避开人山人海,也许看得更加清晰,走得更加辽远,兜里有点小钱,心中才有走远的打算,那些风沙、大漠戈壁的荒凉,也只有在反季节里,呈现得更加本真,这也是我所期盼看到的旅途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甘肃,住于兰州,第二天一早,便赶往张掖七彩丹霞风景区,这座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自进入这座城市的那一刻起,不见了沙漠、戈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仿佛每一处都透露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韵味。城市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买好票,乘坐观光车缓缓驶入七彩丹霞地质公园,这里就是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世界。沿途的山丘,红的如火,黄的似金,绿的像玉,白的若霞……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我夫妻俩人,都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似乎有关童话中的梦幻,仿佛都可以从这里得到无限延伸……(有关七彩丹霞之文,已在当天游后随写中,在这里就不再复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张掖,来到嘉峪关及嘉峪关长城。嘉峪关这座古老的关隘,不仅是丝稠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因为它见证了中国古代边塞的辉煌与沧桑,现如今依然屹立在西北大地上,诉说着那些遥远的故事……游走河西走廊,去更深入地探寻、了解那段历史与魅力,这是每一个文旅之人,都想努力做到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完嘉峪关,立即赶往敦煌,说实话,我对壁画艺术的理解能力很低,更不敢对壁画艺术有何评价,到达景区后,首先观看了王潮歌拍摄的两部记录片,电影拍摄水平一流的好,我把观后感觉、游览所见与当年学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有了许多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个重大历史事件,他靠着顽强的信念和使命支撑度过了13年的俘虏生活,他的不畏强权,牢记使命的高大形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被匈奴欺压了数十年人们的心;还有那在塞外孤烟,长河落日里英姿飒爽,身披长袍的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大展宏图,“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誓言,明志驱逐匈奴,稳定边疆,成为了汉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从此,设置驿站、屯垦戍边、开荒种地、修筑渠坝,使河西走廊成为了战乱年代中的世外桃源。敦煌,这个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名字,因博大精深的莫高窟和神奇浩瀚的鸣沙山而享誉世界。随着人流,虽然分了组,佩戴耳机听讲,可几经折腾,丢了小组,变成了观壁画中的独行者。瞻仰那些美轮美奂的壁画,我只有惊叹,剩下的,我只能说,我了解到的河西走廊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厚重的河西走廊历史,它充分助力于边塞灿烂的中华文明,敦煌,是一座值得中华儿女永恒铭记的历史名城。(“西出阳关无故人”名句之后的所感,有机会再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敦煌,赶往哈密,记得新疆民谣这样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瓜瓜”,进入哈密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哈密与吐鲁番,我当然知道,吐鲁番之地不仅是瓜果著称,它有着千年丝路的中国历史遗迹,还有新疆和平解放的热血沸腾……离开吐鲁番,顺道去看了看带着嫁妆来的达板城姑娘,然后到乌鲁木齐打卡遛圈,在游玩途中,我们特意选择和硕县小住,因为沿途沙漠、戈壁的观赏,在视觉疲劳之际,这座县城的巍峨雪山、空中草原雾气缭绕,绿意盎然,特别是那碧水连天的盐湖让人顿生爱意。一路上,赏新疆人文、风景,经阿克苏地区停留一晚后,前往本次旅途重点打卡地喀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什,它是中国最西部,也是日落最晚的城市,8:30还能见到太阳,正因为喀什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天山脚下的千年古城,它以独特的西域风情、绚烂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喀什的大街小巷、古城游走,我才真正意义上理解,“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的真正含义。因为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北疆的风光,南疆的人文,更能深深地沉浸在这座城市的热闹与朴实之中。无论你的出游是喜欢风土人情还是自然风光,新疆的美好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美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和田,这是一个以古于阗文化为背景的旅游小镇,同时也是东西方文明交往融合的重要通道。在和田,玉石无处不见,而我却在石坝上见到的都是石头,连以次充好,带几块石头回丽江的念头也失了兴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和田,住于且末。且末位于新疆西南,古时称且末国,它是一个镶嵌在丝稠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在且末县城中走走,看风景,观建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然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本次行程中,从且末到若羌,仅有277公里的路程,但却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这是因为遇到了沙尘暴的阻挠,在检查站前加了油,等待交警人员的安排,听说有暴风,一个小时候后,随警车出发,十级沙尘暴还未停,高速路上不同方位皆有沙尘铺道,从沙土上驶过,有种车辆飘浮的感觉,这时的天空灰蒙蒙一片,狂风卷起的黄沙,能在几分钟里铺满整条公路。在狂风怒吼中,小石子象雨点般打击车身、玻璃上,雨刮器不敢用,用水去沙,反而降低能见度,紧跟前车,防止追尾,双闪也只能十米之内可见,下高速,警车让道,在天昏地暗中,随一辆越野车,结果错了方向,只能改道迂回,在试探沙子不会陷车的情况下,一脚油门终回国道,在若羌住下后才知道,高速路上的尘沙会使车辆侧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新疆,沿柴达木盆地边缘,来到格尔木。格尔木是座小城,悠闲安静,慢节奏是我对这里的感觉,为了探寻三江源一路风光,我们舍弃了青海湖的打卡,住治多、玉树,一路上领略了巍巍昆仑山的雄伟壮观,巍峨震撼的8个海拔在4000以上的雪山垭口,(如昆仓山垭口,海拔4768米等)还要经过400多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这条路线,山体多,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外,就是G109、215、214国道,被货运大卡车辗得破烂不堪,小车行走非常困难,这与后来的昌都、察雅、芒康至盐井藏地道路同等,时至今日,车辆行驶在路上,还有点心有余悸的恐慌,但又一想,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是一生只能遇见一次的极限之旅,因它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心脏之地,它滋养了亿万华夏儿女,承载着无尽的生命之源,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识,更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交汇点,溯源之旅,今生值得。当车子在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海拔不抵于4400米的横亘高山,或在融雪汇成涓涓细流的冰湖相连的三江源头行走,或来到一马平川的文成公主寺,都能从心底升起那种我曾经见证与体验了一把心跳和满足,同时,也证明了在68岁的人生旅途中,我的身体还能经受得了路途的考验,例如在翻越察芒高山的途中遇到了严寒天气,冰雹铺满山道,二十多公里缓缓行走在海拔4850多米的214国道上,这其实就是驾驶考量与自身体检的过程,让我明白坦途与艰险同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月21日,住于盐井,18天的自驾,经过了四川、甘肃、新疆、西藏地界,22日从德钦驶入云南香格里拉,来到梅里雪山观景台,阳光正好,对面梅里雪山的山顶被白雪覆盖,山脚下绿树成荫,溪流从山涧流下,一切都似画家笔下的水墨画,但又比水墨画漂亮了几分,也许,这就是在藏民对神山的敬畏中,本人所产生的自然与信仰合二为一的感悟吧……途中在奔子兰吃过午饭,过巴拉格宗、纳帕海伊拉草原,于下午8时,顺利回到丽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冰湖相连的三江源头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成公主寺,金碧辉煌,气势雄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在县城里,牦牛大摇大摆在街道上遛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无人区虽有400多公里,但有冰雪中的黄草,还能接收到家人打来的电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走出无人区,终于看到了牛羊遍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本次出行,历时19天,行程10188公里。出行中,无论是获得人文历史的熏陶,文化名胜的吸引,美丽风景的润心润肺,或是遍地焦黑寸草不长的盐碱地、飞沙走石中的沙漠、冻土级别水波浪式的柏油路,所有的经历,都是祖国大西北广袤土地上壮美与苍凉惊艳中的独特大美,我走过,我自豪,故以文章记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5月3日写于家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