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父亲的征战之路 赓续前辈的红色血脉——海南篇之三:《美亭—黄竹决战》.

大王有旨

<p class="ql-block">【开篇的话】</p><p class="ql-block">2025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既是父亲诞辰100周年,又是父亲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胜利75周年的日子。翻看着父亲珍藏的老照片和勋功章,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总在我心头萦绕。</p><p class="ql-block">趁着春光明媚的二三月,我循着父亲当年的征战路线,踏上了海南这片热土,先后去了海口、临高角“海南解放公园”、白马井的“40军第一登陆点”、澄迈县的“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三亚、昌江、保亭等,一路上,椰林沙沙作响,海风轻拂面庞,我仿佛能看见父亲和战友们并肩战斗的身影。这不仅是一场追寻父亲足迹的旅程,更是向所有为新中国抛洒热血的革命前辈们,献上的一份跨越时空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下图:2025年3月2日早上七点半,从白马井的中央大道的海澜凤凰城公交站出发,乘坐1路公交车去往白马井站,目的地是澄迈县金江镇的“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七点四十二分正在海澜凤凰城站等候1路公交车,前往白马井站。</p> <p class="ql-block">下图:7点39分,1路公交车缓慢进入站台。</p> <p class="ql-block">下图:从白马井站坐C7434次城际列车去往福山镇站。此时,正在白马井站站台等候城际列车进站。</p> <p class="ql-block">下图:C7434次列车进站了</p> <p class="ql-block">下图:走出福山站再转乘公交车去往三十多公里外的澄迈县美亭村探访“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下图:这一程走的那叫一个辛苦啊!从福山镇站到“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途中要两次换乘公交车,经过了53个站点,先后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位于金江镇美亭旧墟西边1公里处的“美亭决战”旧址。</p> <p class="ql-block">下图:终于到达了我心心相念的圣地——“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下图:“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的正门牌坊.</p> <p class="ql-block">下图:撑开自拍杆,在纪念园的牌坊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在牌坊背面的右下方安置着一块大理石的石碑,上面镌刻着“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下图:跨进纪念园大门那瞬间,我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了脚步,浑身的劲儿都不自觉地收了收。脚下是平整的水泥路,直直地往前延伸,尽头立着一座纪念碑,仰头看,“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13个鲜红的大字熠熠生辉,碑尖都快戳进云里去了,灰扑扑的石面刻满了岁月的纹路,瞧着就让人心里发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路两边的大树才叫气派!树干粗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冠往天上长、往四周扩,叶子密得不透光,深绿的叶片在风里沙沙摇晃。我盯着它们突然就愣住了——这哪是树啊,分明是一个个身披铠甲的战士,挺直腰板往路边一站,守了一年又一年。树皮上那些凸起的疙瘩,多像战士身上的伤疤啊,摸着粗糙得很,却硬气十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整个园区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连蝉鸣声都轻得像在叹气。水泥路面扫得干干净净,花坛里的花骨朵儿都规规矩矩地开着,连风都不敢大声吹。可越安静我越忍不住想,七十五年前这儿该是啥样啊?那时候哪有这么整齐的水泥路,到处都是炸出的弹坑;大树早被炮火削去了枝桠,只剩焦黑的树干歪歪扭扭地戳着;空气里全是硝烟和血腥味,炮弹的轰鸣震得人骨头缝都发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摸着冰凉的纪念碑底座,想象着当年战士们在枪林弹雨里冲锋的模样,突然觉得眼眶发热。现在脚下踩着的安稳,手里握着的平静,都是他们用命换来的。这些沉默的大树、高耸的石碑,还有这安静得能听见历史回响的园子,都在替那些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后来人听。</p> <p class="ql-block">下图:“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纪念碑全貌。</p> <p class="ql-block"><b>《美亭决战:解放海南的关键一役》</b></p><p class="ql-block"> 1950 年春天,解放战争的烽火虽已在大陆大部分地区熄灭,但琼州海峡南岸的海南岛,依旧笼罩在国民党军残余势力的阴霾之下。美亭决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决定海南命运的关键一战。</p><p class="ql-block"> <b>战前局势:国民党妄图负隅顽抗</b></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在大陆兵败如山倒后,将海南视为最后的挣扎据点。薛岳集结了约10万兵力,精心部署“伯陵防线”,妄图凭借海峡天险与解放军长期对峙。他认为解放军缺乏渡海船只与经验,短期内难以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解放军四野第15兵团接受解放海南任务后,迅速展开筹备。邓华、韩先楚等将领积极组织部队进行海上适应性训练,征集船只,动员船工,同时派遣先遣部队偷渡登岛,与琼崖纵队会合,为大规模登陆作战创造条件。</p><p class="ql-block"> <b>初战交锋:撕开防线缺口</b></p><p class="ql-block"> 1950 年 4 月 16 日晚,大规模渡海作战正式打响。解放军万船齐发,向海南岛挺进。国民党军以海空优势疯狂阻击,但解放军英勇无畏,冲破封锁,于 17 日凌晨成功登陆。登陆部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沿海防线,向纵深推进。韩先楚指挥部队连续作战,势如破竹,令国民党军防线摇摇欲坠。薛岳急忙调兵遣将,妄图在美亭地区组织有效抵抗,一场决定海南命运的大决战一触即发。</p><p class="ql-block"><b> 美亭激战:生死较量</b></p><p class="ql-block"> 美亭,位于海南岛北部,地势平坦开阔,是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国民党军调集主力部队,企图在此围歼解放军登陆部队。4 月 22 日,美亭决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向解放军发起猛烈攻击,天上飞机轰炸,地面炮火纷飞,阵地上硝烟弥漫。解放军登陆部队面对强敌,毫不退缩,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坚守阵地。5 月 1 日,在琼崖纵队配合下,解放军对美亭地区国民党军形成反包围态势,展开总攻。经过激烈拼杀,国民党军防线彻底崩溃,开始全线溃败。</p><p class="ql-block"><b> 战役影响:奠定海南解放基础</b></p><p class="ql-block"> 美亭决战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此役,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彻底摧毁“伯陵防线”核心防御。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薛岳匆忙乘飞机逃离海南,余部纷纷南逃。解放军乘胜追击,迅速解放海口、三亚等重要城市。美亭决战的胜利,为海南岛的全面解放奠定坚实基础,使海南人民摆脱国民党反动统治,迎来新生。这场战役展示了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高超军事智慧,是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它也为新中国巩固海防、发展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b>《抢滩登陆后的40军118师》</b></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19日凌晨,抢滩登陆后的40军118师353团(父亲所在的团)占领了昆珍背。此时被容有略派来增援的国民党156师师部及466团进至美台市及多文地区,随即118师主力部队对其展开围歼,歼灭大部,剩余敌军狼狈后撤逃离。</p><p class="ql-block">从加来方向赶来的国民党援军亦被击溃。本来薛岳指望着他们能夺回高山岭,结果却是连高山岭的影子都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改变方向 挥戈东进 <span style="font-size:18px;">寻求决战》</span></p><p class="ql-block">按照原作战计划,第40军(父亲所在的部队)与第43军登陆后,西路第40军首先围歼临高县城之国民党军队,然后主力向加来市急进,包围其第64军,另以一个团向那大前进;东路第43军向澄迈挺进,包围国民党军队第62军,以分割其指挥部,在运动中歼敌,然后向海口进军。</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19日,第40军(父亲所在的部队)指挥所与接应部队指挥所觉察到战情有变,国民党军队可能已经集中其主力于东线海口方向,妄图阻止和围攻第43军登陆部队于滩头阵地,得逞后再转向西线,对人民解放军进行各个击破。第40军立即改变向南及西南方向发展进攻的计划,决定临高城由琼崖纵队和潜渡部队继续围困,第40军主力迅速转移兵力向东发展,与第43军登陆部队靠拢,以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军队。</p><p class="ql-block">军事指挥员靠前指挥,明察秋毫,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把部队上岛后改变攻击方向的建议建立在客观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之上,是解放海南岛战役胜利的因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b>《40军实施反反包围》</b></p><p class="ql-block">来到美亭战役纪念园,你才能深切的感受到75年前那场战役有多么的惨烈。</p><p class="ql-block">美亭战役的最关键的时间点就在1950年的4月20日和21日。</p><p class="ql-block">在美亭决战的战场上,解放军43军广大指战员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腹背受敌,两面作战不利的情况下,顶住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内外夹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解放军40军迂回包围增援的国军创造了条件,21日下午3时,解放军40军(父亲所在的部队)120师主力进至金江镇东北面的北排山,歼灭国民党军252师一部。下午5时,解放军40军118师(父亲所在的部队)、119师、120师主力近2万人直插到黄竹、美亭东西两侧的白莲、风门岭、安仁、加岭山、北排山一带,对美亭、黄竹、白莲一带国民党军实施钳形大包围,迫使国民党军两面作战,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时的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双方,包围与反包围,反反包围,犬牙交错,内线与外线,展开了反复的激烈的肉搏战,经过40军、43军、琼崖纵队的共同浴血奋战,围歼了黄竹、美亭地区国民党军一个师部、754团、755团1个营,以及增援的4个团,击溃东线、北线6个团进攻,紧接着打垮了国民党军62军主力、智编18师残部。</p> <p class="ql-block"><b>《40军两百名战士血战风门岭》</b></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海南的进程中,风门岭战役以其激烈与悲壮,成为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 <b>战役背景:战略要地之争</b></p><p class="ql-block"> 风门岭,地处澄迈县老城镇境内,是海口至澄迈公路的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若国民党军控制此地,便能阻滞解放军前进,为其部署防御争取时间;而解放军拿下风门岭,就能打开通往海口的通道,加速解放海南的进程。</p><p class="ql-block"> <b>激战过程:浴血坚守</b></p><p class="ql-block"> 1950年4月21日,解放军第40军119师(父亲所在的部队)356团1营3连奉命抢占风门岭,阻击国民党军。国民党军为夺回风门岭,动用了飞机、大炮,向解放军阵地倾泻大量弹药。阵地上硝烟弥漫,土石飞溅。3连战士们在连长李玉亭的带领下,凭借简陋的武器装备,顽强抵抗。他们打退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阵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p><p class="ql-block"> 战斗持续进行,3连伤亡惨重,但战士们依旧坚守阵地。没有弹药了,就用刺刀、枪托与敌人拼杀;战友牺牲了,活着的人继续战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后退一步。</p><p class="ql-block"> <b>战役转折:援军到来</b></p><p class="ql-block"> 经过连续的苦战,3连几乎弹尽粮绝,人员所剩无几。就在这时,解放军的援军及时赶到。在援军的配合下,3连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与国民党军展开最后的搏斗。国民党军在前后夹击下,阵脚大乱,最终溃败而逃。</p><p class="ql-block"> <b>战役意义:光辉永照</b></p><p class="ql-block"> 风门岭战役中,3连以巨大的牺牲,成功完成阻击任务,为解放海口乃至全海南赢得了宝贵时间。此役,3连137名战士,最后只剩13人,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p><p class="ql-block">风门岭战役的胜利,展现了解放军战士们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成为海南解放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下图:在纪念园的东侧建有一个决战胜利纪念碑长廊,石碑上有一段文字这样记载着:4月22日拂晓后,我40军、43军在美亭地区胜利会师。两军各部,乘胜即向溃逃之敌展开围歼与追击。在白莲市地区将敌62军军部摧毁,并将其153师、163师各歼灭一部,歼灭32军252师、教导师和64军等各军、师大部。</p><p class="ql-block">整个决战时间,实际上只有48小时,即从4月20日7时至4月22日7时,我渡海兵团即获得美亭、黄竹决战的胜利。这是渡海登陆作战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加快了解放海南岛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下图:“解放海南战役决战简介”石碑。</p> <p class="ql-block">下图:“解放海南战役决战简介”石碑。</p> <p class="ql-block">下图:“解放海南战役决战简介”石碑。</p> <p class="ql-block">下图:碑文记载:《番群岭战斗》4月21日黄昏~22日凌晨,第40军(父亲所在的部队)从临高赶到黄竹、美亭,从两侧迂回,对国民党军队的援兵实施了反反包围。第118师(父亲所在的部队)从左翼,第119师从右翼攻击番群岭,打掉了国民党军队第163师指挥所。这一致命打击,使进攻风门岭的国民党军队发生溃退,第40军第118师(父亲所在的部队)趁势追击,跟着溃兵,冲垮了位于白莲市的国民党第62军指挥部。</p><p class="ql-block">4月22日下午,国民党军队全线崩溃,转入大逃亡。第40军和第43军乘胜追击,23日解放海口。</p> <p class="ql-block">下图:“加岭山反击战”石碑。碑文记载:加岭山反击战是解放海南战役中的重要战斗。1950 年4月解放军登陆海南后,国民党军企图负隅顽抗。</p><p class="ql-block"> 4月23日,国民党军为扭转败局,集中兵力向加岭山等地反扑。解放军第43军128师382团和383团1营等部在此坚守。国民党军凭借优势火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向加岭山阵地发起轮番猛攻。解放军战士依托简陋工事,顽强抗击。战斗异常激烈,阵地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p><p class="ql-block"> 面对敌人一次次冲锋,我军战士毫不退缩,以血肉之躯捍卫阵地。他们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扔石头,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经多番苦战,解放军成功击退国民党军多次进攻,守住了加岭山。此役有力配合了美亭决战等行动,为解放海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现了解放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下图:已是上午十点半钟了,参观基本结束,离开纪念园之前,我驻足在烈士墓前,碑石伫立,好似在无声地诉说往昔的硝烟,指尖抚过冰冷的碑面,恍惚间,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在眼前浮现。我缓缓弯腰,深深鞠躬,以最庄重的姿态致敬英魂。</p><p class="ql-block">“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我们的面前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十一点左右,我离开纪念园开始返程,此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车轮碾过归途,椰林翻涌绿浪,橡胶林如卫士列阵一样整齐排列,成片的香蕉与菠萝果园在车窗外流转成金色光影。金江镇、大丰镇以簇新的模样闯入眼帘,楼宇林立间,城镇与自然交融成诗。这里是革命先辈用热血浇灌的土地,如今处处迸发着蓬勃生机。我望着远方,轻声呢喃:"爸爸,我来了。您看,这片您用生命守护的热土,正绽放着最绚烂的繁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