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青藤爬过老水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大的时间年轮继续转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庄严的大礼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凝望九十七载春秋更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58年朴拙的灰砖校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2018年通透的宽阔门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代校门铭刻着"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时过境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水塔、大礼堂、育才红楼、汇学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标志性建筑不仅是西大历史变迁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见证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八桂大地的坚守与开拓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广西大学建筑展”系列主题推送第二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和小西一起再次走进西大的建筑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感受建筑留下的岁月的痕迹</b></p> <h3><strong>老式水塔</strong><br></br></h3></br><h3>老式水塔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h3></br><h3>常采用坚固的钢结构作为支撑框架</h3></br><h3>顶部设有大型蓄水容器</h3></br><h3>解放后多用红砖砌成圆柱塔身</h3></br><h3>塔顶是一个直径更大的短圆柱形蓄水池</h3></br><h3>其高大形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h3></br><h3>为校园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气息</h3></br><h3>成为校园的重要地标之一</h3></br> <h3>▲蝴蝶山水塔(1929年5月落成)</h3></br> ▲将军桥水塔<h3> ▲现今大学生活动中心水塔 <h3><strong>大礼堂</strong></h3></br><h3>广西大学的中轴线上</h3></br><h3>大礼堂是最庄严而美丽的建筑</h3></br><h3>礼堂于1954年落成并投入使用</h3></br><h3>它不仅是学校举办各种会议</h3></br><h3>和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h3></br><h3>也是广西大学重建后</h3></br><h3>历史最悠久、最有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h3></br><h3>西大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它身上体现</h3></br><h3>它也在时代变迁中</h3></br><h3>默默迎送着代代才子并走向祖国大江南北</h3></br> <h3>▲大礼堂(原南宁育才学校礼堂)</h3></br> <h3><strong>红楼</strong><br></br></h3></br><h3>在西校园莲湖湖畔</h3></br><h3>有着西大最具历史特色的红色二层小楼</h3></br><h3>“广西大学红楼群”始建于1953年</h3></br><h3>是育才学校的重要教学场地之一</h3></br><h3>为越南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h3></br><h3>是中越友谊的见证</h3></br><h3>至今仍在为教学与科研服务</h3></br> <h3>▲原育才学校教学红楼</h3></br> <h3><strong>正大门</strong></h3></br><h3>高校大门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上的界限</h3></br><h3>也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h3></br><h3>1958年广西大学重建后</h3></br><h3>从最初的南宁育才学校校门</h3></br><h3>到如今已使用过四个校门</h3></br><h3>最早的校门在1955年建成</h3></br><h3>具有典型的科林斯式建筑风格</h3></br> <h3>▲1958年校门</h3></br><h3>1993年</h3></br><h3>在四方校友和全校师生员工的资助下</h3></br><h3>新校门历经60天修建</h3></br><h3>在建校65周年时建成启用</h3></br> <h3>▲1993年校门</h3></br><h3>2004年11月1日新大门落成</h3></br><h3>开放式的校门体现了西大开放、包容的态度</h3></br><h3>而门禁系统又起到了防御作用</h3></br><h3>使之现代而又不失传统</h3></br> <h3>▲2004年校门</h3></br><h3>2018年新校门</h3></br><h3>从过往三代校门中汲取灵感</h3></br><h3>各方面都体现出包容开放的西大人文精神</h3></br><h3>大门正中央镶嵌着</h3></br><h3>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h3></br><h3>这是通往梦想、通向美好的</h3></br><h3>凯旋之门、百年大计之门</h3></br> <h3>▲2018年新校门</h3></br> <h3><strong>教学楼</strong></h3></br><h3>1997年以前西大办学条件相对较差</h3></br><h3>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h3></br><h3>学校启动了一系列</h3></br><h3>基础设施的扩建、改造、建设项目</h3></br><h3>1999年第十教学楼动工</h3></br><h3>建成后能容纳约5000名学生同时上课</h3></br><h3>大大缓解了学校教室紧张的状况</h3></br> <h3>▲第十教学楼</h3></br><h3>1999年12月</h3></br><h3>网络中心大楼投入使用</h3></br><h3>这是广西大学“211工程”第一个建设项目</h3></br><h3>由此</h3></br><h3>西大校园建设向着智慧校园挺进</h3></br> <h3>▲1999年网络中心大楼</h3></br><h3>从西大正大门进来的笔直大道上</h3></br><h3>矗立着西大建筑“三朵金花”之一的</h3></br><h3>综合实验大楼</h3></br><h3>这座实验楼在中部进行掏空处理</h3></br><h3>远远望去</h3></br><h3>就像在楼的中间凿出了一个正方形的大门</h3></br><h3>此楼是本科教学主要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h3></br><h3>它的投入使用</h3></br><h3>为学子们搭建起了科学与实验的平台</h3></br> <h3>▲综合实验大楼</h3></br><h3>2014年1月开工建设的第六教学楼</h3></br><h3>位于东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置</h3></br><h3>所有教室全部配备现代化教学与管理设备</h3></br><h3>首创黑板、白板和投影三位一体系统</h3></br><h3>是广西目前最先进的教学场所</h3></br> <h3>▲第六教学楼</h3></br> <h3><strong>图书馆</strong><br></br></h3></br><h3>图书馆在高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h3></br><h3>它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中心</h3></br><h3>也是教学支持、科研创新</h3></br><h3>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平台</h3></br><h3>马君武校长认为</h3></br><h3>“没有充裕的图书资料、完善的仪器设备,就办不好理工科大学”</h3></br><h3>图书馆是广西大学</h3></br><h3>第一批规划建设的建筑之一</h3></br><h3>1928年8月</h3></br><h3>校史记录图书馆在蝴蝶山上落成</h3></br> <h3>▲梧州时期图书馆</h3></br><h3>1940年11月</h3></br><h3>桂林良丰广西大学本部新建图书馆落成</h3></br><h3>为纪念马君武校长</h3></br><h3>命名为““君武图书馆”</h3></br> <h3>▲君武图书馆</h3></br> <h3>▲1958年广西大学图书馆</h3></br> <h3>▲1987年广西大学图书馆</h3></br><h3>1997年3月新广西大学成立后</h3></br><h3>图书馆由西校园、东校园和林学分院</h3></br><h3>三个馆舍组成</h3></br><h3>2003年新建的图书馆一期(北楼)投入使用</h3></br><h3>图书馆二期(南楼)工程则于2018年完成</h3></br><h3>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图书馆</h3></br> <h3>▲广西大学图书馆</h3></br><h3>站在图书馆中</h3></br><h3>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科技与文化的交汇点</h3></br><h3>馆内不仅藏书丰富</h3></br><h3>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子阅览室</h3></br><h3>是西大学子们汲取知识的宝库</h3></br> <h3>▲流通部图书目录检索厅(1992年)和自助借还机</h3></br> <h3><strong>汇学堂</strong></h3></br><h3>2017年12月</h3></br><h3>在建筑学家何镜堂院士团队牵头带领下</h3></br><h3>高大雄伟的汇学堂拔地而起</h3></br><h3>它的设计吸取了</h3></br><h3>桂林雁山兴盛时的西大礼堂的相关元素</h3></br><h3>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历史</h3></br><h3>和校训中“勤恳朴诚”的人文精神</h3></br> <h3>▲汇学堂</h3></br> <h3><strong>大学生活动中心</strong></h3></br><h3>2019年9月18日</h3></br><h3>大学生活动中心正式启用</h3></br><h3>它是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综合性平台</h3></br><h3>软、硬件现代化设施完善</h3></br><h3>设有学生活动工作坊、众创空间</h3></br><h3>表演厅及多功能舞台等</h3></br><h3>并集成财务、教务、学生事务等多部门业务</h3></br><h3>提供高效率一站式服务</h3></br> <h3>▲大学生活动中心</h3></br> <h3><strong>综合体育馆</strong></h3></br><h3>综合体育馆位于学校东西校园结合部</h3></br><h3>由场馆和游泳馆两部分组成</h3></br><h3>自2016年6月建成以来</h3></br><h3>承办了多项高级别的体育赛</h3></br><h3>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h3></br><h3>(公开组)羽毛球项目比赛在此举办</h3></br> <h3>▲西校园体育馆</h3></br> <h3><strong>宿舍</strong></h3></br><h3>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生活设施</h3></br><h3>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保障</h3></br><h3>西大的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面积</h3></br><h3>从1958年到2023年成倍增长</h3></br><h3>这一变化体现了</h3></br><h3>学校对学生和教师生活品质的重视</h3></br><h3>也彰显了西大在人才培养</h3></br><h3>和师资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投入</h3></br> <h3>▲60、70年代学生宿舍</h3></br> <h3>▲80、90年代学生公寓</h3></br> <h3>▲现在的学生公寓</h3></br> <h3>▲60年代西大教工宿舍和南宁初期农学院教工宿舍</h3></br> <h3>▲南宁初期教授宿舍和80年教工宿舍</h3></br> <h3>▲2024年的教职工宿舍</h3></br><h3>外国留学生教育是高校</h3></br><h3>展现办学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h3></br><h3>广西大学作为教育部最早确定的</h3></br><h3>全国对外开放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h3></br><h3>自1961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h3></br><h3>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h3></br><h3>学校也在逐步改善留学生的住宿环境</h3></br> <h3>▲1992年时的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和宿舍</h3></br> <h3>▲现在的留学生公寓</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870Q94Z5LFlgKBGJLmPDe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