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之旅第一站 ‍扬州高旻寺

黄征9212407

<p class="ql-block">素材提供 荷塘月色</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 黄 征</p> <p class="ql-block">2025.4.13(周日)清晨从天津出发,开始一周的南方之游。</p><p class="ql-block">“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们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直奔扬州而去。</p> <p class="ql-block">扬州,这座千年古城,不仅以其园林和历史遗迹闻名,更因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成为信徒和游客心中的圣地。在这座城市南郊的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的三汊河口,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高旻寺。它不仅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到达扬州,先到高旻寺,拜访文龙方丈。</p><p class="ql-block">高旻寺是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郊的千年古刹,是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以其深厚的禅修文化和历史底蕴闻名。</p><p class="ql-block"> 文龙方丈是扬州佛教协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文龙大和尚,1952年生,江苏仪征人,1985年在扬州高旻寺出家。追随高旻寺方丈德林老和尚20多年,言行举止深受德林老和尚的影响。2005年4月,在高旻寺恢复重建20周年纪念仪式上,已经91岁高龄的德林老和尚,将方丈职位让给文龙大和尚。</p> <p class="ql-block">传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重建为行宫。康熙四十二年(1730),康熙第四次南巡扬州时,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康熙第五、六次南巡,乾隆的六次南巡,均曾驻跸于高旻寺行宫。相传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重建为行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顺治八年(1651),两河总督吴惟华于三汊河岸筹建七级浮屠,以纾缓水患,名曰“天中塔”。十一年(1654)秋塔成,复于塔左营建梵宇三进,是为“塔庙”。康熙帝于三十八年1699)三次南巡莅扬,见天中塔倾圮,欲颁内帑修葺,为皇太后祈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倡两淮盐捐资报效,大加修缮并扩建塔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四次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次年又御制《高旻寺碑记》,颁赐内宫药师如来脱沙泥金宝像,寺内建金佛殿及御碑亭供奉。其后曹寅等于寺西创建行宫,十分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有缘结识德林长老,曾多次到高旻寺拜访德林长老。</p><p class="ql-block">德林长老,法名禅悟,字德林。河北省丰润县人,生于1914年。19岁在高旻寺依来果和尚出家,当年于宝华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随住高旻寺多年,蒙来果和尚器重,成为临济正宗第四十七世传人。1984年回高旻寺销假,继任高旻寺第四十七代方丈,2005年退居。</p><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参加德林长老百岁寿诞。</p><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初七是德林长老圆寂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高旻寺被誉为“许愿灵验的佛门净地”,许多人在此许愿后感受到愿望的实现。寺庙的清净与庄严氛围,加上佛光普照的环境,让信徒在祈福时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晚餐在文龙方丈陪同下吃素斋,很丰盛的一桌素斋。</p><p class="ql-block">今晚就住在高旻寺。</p> 寺院内招待来客的住所 <p class="ql-block">早餐后登上高旻寺宝塔,极目远眺,庄重的寺院与周围幽美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天中塔是高旻寺的“九龙神珠”,象征镇锁运河、纾缓水患的风水意义,也是清代康熙、乾隆南巡的重要驻跸地。</p><p class="ql-block">‌天中塔不仅是高旻寺的核心建筑,更承载了运河文化、佛教历史与皇家南巡的多元记忆。</p> <p class="ql-block">该塔初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由江南河道总督吴惟华主持修建,因塔身“高耸天中”而得名“天中塔”。</p><p class="ql-block">康熙帝南巡时登临此塔,受其气势启发,从汉代王逸的《九思·伤时》中选取“高旻”二字赐名寺庙,即“高旻寺”。</p> <p class="ql-block">天中塔共九层,一至八层中间是玉佛,第九层是大锺。</p> 塔门 宝塔赞 塔中摆放的玉佛 塔顶大钟 登塔远眺 <p class="ql-block">高旻寺声名远播,成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首,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p> <p class="ql-block">寺内现存的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阁凉亭和寮房等建筑,依地势高低错落分布,一楼一阁都造得奇、隐得巧,山光岚影恰到好处,梵音晨钟点到人心。</p> <p class="ql-block">扬州高旻寺大雄宝殿是该寺的核心建筑之一,采用皇家宫殿的建造方式,高30米,面积为1320平方米。殿亭的基座为花岗岩的须弥座,气势宏大,雕梁画栋,金钩彩绘。大殿内供奉手持莲花的释迦牟尼佛,佛像身后为88佛,旁立弟子二人,三尊像皆泥塑装金,金光灿烂。</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不仅是高旻寺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首,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我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高旻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代,历经多次兴废,最终在清代重建为行宫,成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的驻跸之地。</p><p class="ql-block">高旻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布局曲折幽深,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寺外运泊涟漪平缓,殿宇倒映湖中,衬以白云蓝待领取嘉木葱笼,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高旻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庙建筑高大开阔,但地理位置偏僻,游客不多,非常安静。寺庙山门上镶嵌着康熙亲笔题词“敕建高旻寺”。</p> <p class="ql-block">高旻寺以其严格的禅修制度闻名,被誉为“江北第一禅林”。寺内设有禅堂,可容纳数百僧人同时打坐参禅,禅风规约严谨,历来有“高旻寺的香,金山寺的腿”之说。近代高僧来果禅师曾主持寺务,整顿禅堂制度,倡导“冬参夏学”,使其成为全国禅修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高旻寺集历史、宗教、建筑艺术于一体,既是清净的修行道场,也是探访扬州文化的重要景点。其深厚的禅宗底蕴与运河畔的静谧风光,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多次驻跸高旻寺行宫,并题写了“萸湾胜览”、“晴川远适”和“水月禅心”等匾额和对联‌。</p><p class="ql-block">曹寅在扬州的盐商们也在高旻寺西侧建了一座行宫,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时曾在此驻跸‌。曹寅的这次接驾经历为曹雪芹后来创作的“元妃省亲”提供了灵感‌。</p> <p class="ql-block">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在访问扬州时,都曾将高旻寺作为行宫‌。</p> <p class="ql-block">结束难忘的扬州高旻寺之旅,2025.4.14下午离开扬州,奔向千岛湖风景区。</p>